基于市场需求背景下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现状的研究
2018-01-02张昊李献震李继华闫桂玲李晓明
张昊 李献震 李继华 闫桂玲 李晓明
摘 要:研究通过文件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人群出现频率较大的有退休人员、白领、学生以及体能培训者,但是白领最多。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对学校。体育局、培训班以及机构培养等方面,而培养模块主要是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关键词:市场需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现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就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现阶段市场对社会指导员的需求
现阶段指导人群频率最高的是白领。这类人群主要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以及身体健康水平,参加体育指导,同时,有很多女白领则是通过体育锻炼来进行塑形,他们会专门找时间寻找社会指导员对其身体塑形进行专门指导,因而这类人群是社会指导员接触的主要人群。而其他社会指导员则是因为所在的单位不同,导致了他们接触人群的差异性。社区中的主要社会指导员接触的社区退休人员较多,因而退休人群是他们的主要指导对象,而很多健身机构则是为了培养体能培训者,以此来满足社会市场对他们的需求,属于专业培训途径。
2.2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现状
通过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调查,对他们曾经参与的培训模式以及相关途径进行了解,以此来了解他们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现状。
2.2.1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途径
通过对选取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获取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途径进行了解,具体情况如表3: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选取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有119人是通过学校培训获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占比56.0%;有11人是通过体育局组织的考试获取的时候体育指导员资格,占比5.5%;有47人是通过社会培训班进行学习获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占比23.5%;有30个人是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取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其中包括健身俱乐部中的边培训边上班的一种形式。数据显示,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学校,體育局培训班以及组织机构带薪培训等途径获取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而其中通过学校获取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是现阶段主流形式,因为学校有成套的培训体系,同时,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而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价值也是最高的。而体育局和社会培训班所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知识理论以及技能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在某些方面不能够胜任体育运动的指导工作以及组织编排等工作。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人,他们的理论知识不系统,不完善,没有层次,而且在实践方面时间虽然多,但是对于实践环节的内容把握不是非常透彻、通过对比调查,通过学校途径所获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他们和具备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是最为完善的。
2.2.2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块
通过对所选取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学习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知识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况,如表4: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有61个人是通过理论加实践的培养模块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占比30.5%;有43人是通过理论加说课的形式获得收据指导员资格,占比21.5%;有89人是通过理论加训练的方式获得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占比44.5%;有就是通过其他形式获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占比3.5%;数据表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块主要分为理论加实践、理论加说课、理论加训练、其他四种形式。理论加训练所培养出来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与时间技能的熟练方面要比其他几个模块所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水平要高很多。而理论加说课所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实践技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他比理论加实践培养模块培养出来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实践要差很多。而其它方式的,主要是通过培训机构自身培养,他们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方面儿都相对比较薄弱。
2.2.3社会体育指导员理论培养现状
通过对选取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在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过程中所进行的理论培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如表5: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有27人的理论课培训是在12课时以下,占比13.5%;有144人的理论课培训是在12到24课时之间,占比72.0%;有29人的理论课培训是在24课时以上,占比14.5%。数据总体来看,现阶段的理论培养模块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有的注重理论,有的注重实践,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不平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人群出现频率较大的有退休人员、白领、学生以及体能培训者,但是白领最多。
3.1.2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对学校。体育局、培训班以及机构培养等方面,而培养模块主要是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3.2建议
3.2.1提高宣传手段,使更多的人了解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拓宽社会指导员培训渠道。
3.2.2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完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难度,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能力更强。
参考文献:
[1]郭兴财,杨兰生.我国的社会体育发展与精神文化转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03)
[2]郑海.社会体育的特点与发展浅析[J].昆明大学学报.2002(01)
[3]田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社会体育发展的必要性[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03)
作者简介:
张昊(1986.10—),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助教,毕业于德州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现就职于山东华宇工学院。
李献震(1987.05—),男,汉族,山东德州人,助教,硕士,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现就职于山东华宇工学院。
李继华(1981.04—),男,汉族,山东德州人,讲师,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现就职于山东华宇工学院。
闫桂玲(1985.01-)女,汉族,山东淄博人,讲师,毕业于德州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现就职于山东华宇工学院。
李晓明(1982.11—),男,汉族,黑龙江大庆人,讲师,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现就职于山东华宇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