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教师强化法治思维的意义
2018-01-02陈正用
摘 要:高校作為党领导的教育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教师作为高校的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细胞",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法治思维,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高校依法治理,保护师生合法权益,促进高校优质、高效、和谐、幸福 发展,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综上,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依法治校、立德树人、法治教育等角度思考高校教师强化法治思维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法治思维;依法治校;立德树人
高校作为党领导的教育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而高校教师作为高校的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细胞”,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法治思维,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高校依法治理,保护师生合法权益,促进高校优质、高效、和谐、幸福发展,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综上,本文从将从依法治校、立德树人、法治教育等角度思考高校教师强化法治思维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依法治校呼唤高校教师不断强化自身法治思维,进而推进学校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
改革开饭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教育领域的立法工作,涉及高校治理的法律法规已颁布多部,如《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部也于2012年11月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要求学校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与这些法律法规相适应的便是学校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体系化。仅从目前我国颁布的法律法规的角度看,我国似乎已经走上了依法治校的道路。③然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做出了顶层设计,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因此,依法治校的核心也应该随之而赋予新内涵。
所谓依法治校,就是指国家在各个层面的学校治理中,通过法律手段指导和规制治理学校的行为,以法律手段认可学校作为独立法人的主体资格,以法律手段使学校的行为和学校的其他活动都能够在法治要求下有序实施和开展。因此,强化高校教师法治思维,有利于增强高校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其积极参与到学校各个层面依法治理中去,从“观众”转变为“参与人”。全体教师有序参与到学校依法治理中,一方面,加强了学校内部监督工作,让学校的“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作为“参与人”的教师,随着自身法治思维的不断增强,也能在参与学校依法治理过程中,不断促进学校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简言之,依法治校呼唤具有较高法治思维的教师参与其中。
二、高校教师强化法治思维有利于高校营造风清气正的立德树人环境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目标,根据十九大的安排,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将迅速在全国推开,巡视监督、派驻监督、国家监察三个全覆盖将逐步实现。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深化依法治国的实践,尤其是在国家层面的立法工作必须抓紧落实,通过建立与完善国家监察法等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让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有机统一,让党纪国法的合力推进反腐倡廉,形成科学、有效的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格局,让人民用法律来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从严治党法治化、程序化、制度化。⑤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并将“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监察法》第15条)纳入其监察范围,从立法层面解决了《行政监察法》监督范围过窄的问题。自此,从法治层面实现了对公办高校中从事管理工作或者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的有效监督、管理。在《监察法》的要求下,高校教师,尤其是其中担任或兼任行政职务、从事相关公务活动的人员,必须强化自身法治思维,加强相关法律文件的学习。一方面,高校教师加强法律学习,避免了自身因为不懂法而犯法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更好依法开展相关工作,在规范学校依法管理的同时,合法、合理规避不必要的法律风险,用法律和制度扎紧学校“公权力”的笼子,降低学校管理层发生职务犯罪的风险,为高校营造风清气正的立德树人环境奠定了法治基础。
三、高校教师强化法治思维有利于促进我国法治教育和学生工作迈向新台阶
加强法治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高校教师不断深化自身的法治思维、法治观念,否则就无法切实推进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法治教育发展。高校中的法治教育工作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或法学专业课教师思考的问题,同时也应是全体高校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一方面,高校教师自身言行能否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能否以个人法治思维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社会行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思维在社会生活中日益重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法律学习,提高相关问题的处理能力,切实保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某种意义上,教师就是处理学生面临法律问题重要力量之一。
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而已,教师积极融入法治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掌握各种方针政策,利用这些法律规定作为指导,积极对学生展开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处事能力,并且提升高校学生管理的管理水平,帮助高校更好地规范大学生管理工作,实现真正的管理规范化、合法化以及制度化。我国针对大学生管理提出的相关规章制度,充分将大学生管理推向法治化,并且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作为保障。高校管理本身就是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前提下,通过法治思维的融入正确认识高校学生管理的目的。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思维,帮助其正确利用法律管理的方式对待学生问题,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仔细分析,树立正确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真正做到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
四、结语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作为科学完整的一套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理论的创新性、宏观的战略性、鲜活的实践性、严密的辩证性和鲜明的人民性。⑥将法治思维运用于高校的日常工作之中,便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高校教师要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在依法治校的实践中不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为谱写新时代高校法治工作新篇章,为哺育民族的明天与希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注释
① 参见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学校党委工作要点》(武汉铁院党发〔2018〕8号),第1页。
② 赵乐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载《人民日报》2018年2月13日第2版。
③ 关保英:《依法治校:价值、内容与实现路径》,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2期,第38页。
④ 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载《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第1版。
⑤ 陈正用:《深化依法治国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新篇章》,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laigao/2017-10/27/c_1121868390.htm ,最后访问时间2018年10月15日。
⑥ 蒋文龄:《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特征》,载《学习时报》2017年06月30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