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财经类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环境创新途径
2018-01-02魏璠
魏璠
摘 要:财经类高职院校建设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途径需要在社会大背景下,转换学校、教师、学生观念,从专业特色入手,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学校、教师的带领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各方面协调一致的育人环境。让学生通过专业理论的浸润及刻苦的专业技能操作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的行为。
关键词: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转换思想、特色育人
在我国文化强国战略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高职教育是链接学校和社会的中间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在各种媒体、言论充斥于学习、生活环境情况下,要想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离不开学校和教师的引导。利用好高职学生求学期间进行道德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专业、职业、工作岗位及社会。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因此在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方面应具备高职特色。
一、 围绕社会大环境,转换教育思想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工匠精神”已经深入人心。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需要秉承“工匠精神”用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地精心琢磨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自己的专业上做出成绩。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当中,应基于这一社会背景,大力宣传和教育把“工匠精神”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
1、学校转换目标。“工匠精神”要求学生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将以往由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为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学校还应调整培养目标,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目标,转变只注重专业技能学习的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实现从技能培养向全面育人文化的转变。
2、学校培养目标转换带动学生重新认识专业。学生从只注重专业技能学习转化为培养技能精益求精、团队团结协作并具备吃苦耐劳精神的通用技能,此外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创新能力也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需具备的。
二、强调高职特色、专业特色育人
每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目标不可泛泛而谈,需要建立在自己的专业特色之上。财经类高职学院创造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时应体现专业特色。在财经类院校当中应充分吸收中外优秀传统财经文化、精髓和思想,比如建立金融博物馆让学生认识到金融的前世今生,见识到金融在现代经济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专业理念的浸润可以无处不在,多种方式来实现。
1、专业实践。当前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金融类技能大赛较多,给学生提供竞争和交流的平台及机会。在备赛和参赛中,学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参与竞争方式再次重现、巩固,在比赛过程中除专业知识展示之外,又可锻炼学生其他方面综合能力。
2、专业讲堂。可聘请国内外的知名行业专家、学者、优秀的企业家及优秀校友开展系列讲座让学生更贴近专业、了解专业文化、金融业用人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从感性上认知专业,对专业具有憧憬。
3、文化共融。财经类专业虽不可像工科专业那样设置工厂或车间,但可通过仿真的实现环境,模拟软件来营造职业氛围,突出专业特色。在实训室内布置仿真工作场景,在墙壁上张贴金融界名士名言及工作要求都能让学生领略金融环境,模拟软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迅速融入工作情景中。
4、技能要求。财经类高职院校应要求所有专业学生必须精通点钞、汉字录入等基本技能。这些技能为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毕业后求职的必备资本。学院设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为确保每位学生能顺利通过,特有专门实训室供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离不开自身努力和教师指导,精益求精的技能是需要刻苦的锻炼得来的。“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韩愈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于随随便便行事能走向毁灭。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用坚韧的心去攀登、去坚持是终会见到成果的。
此外,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只能用人来建树”,说明榜样力量非常重要。在学校中榜样可以是教师,也可是学生。在文化育人、环境育人中教师和优秀学生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三、 多渠道、多形式,代入式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1、 第一课堂建设。
第一课堂为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学校精神物质文化的最直接的表现,给学生以最直接的心理影响。财经类院校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专业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标志性的建筑可以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了解文化内涵。比如,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在进行校园基础建设时突出古代货币“外圆内方”的特色,把这一标志性符号用于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校徽上、在书签上、在雕塑上都有体现,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财经文化氛围。
第一课堂是学生接触专业的直接场所,也是开展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场地,应从教师、教材、课堂、硬件和软件几个方面全范围、无死角展开育人活动。财经类院校修建的专业特色实训室为第一课堂实施的重要场地,在这里学生从“形”上即硬件了解专业。
随着科技深入到各行各业,财经类专业作为高科技开发最突出的行业之一,学生掌握软件的应用非常重要。学生应从“做”上深入到专业,比如在证券实训室当中,配有仿真模拟交易软件,可为每位学生开立投资账户,学生可以进行实时仿真交易,既能学习专业知识又能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和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设计。在课程项目设计当中重点突出加入文化背景,让学生认识到专业不单单以练技能,还要懂历史、懂内涵、懂来源。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是从专业课开始的,通过专业教师的精心设计把文化、历史、岗位要求融入到每一节课当中。
2、 第二课堂建设。
第二课堂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参与的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在推动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团种类繁多,财经类高职院校社团在设置方面应具有金融、会计、经济管理等特色。学生社团是凝聚学生的重要力量,它的内涵和文化直接影响着参与者,所以社团在成立时应明确其路线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等要点,并在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独特的高职专业特点。第二课堂的设计是为专业服务的,应具有时代性、思想性,以“工匠精神”为指导思想,以专业为开展活动的蓝本。开展有意义的具有实践性的社团活动可以把学生带入专业知识实践环节,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做中学、学中做”的宗旨。
第二个课堂除学生社团外,校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等都是学生开展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搭建文化平台,大量的专业类书籍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拓展专业知识;档案馆和校史馆让学生领略到文化的传承和积累,还可了解本专业学长的就业情况,为自己发展定下一个长期目标。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下,近距离接触文化,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的行为。
总之,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渠道多种多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在社会大背景下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及道德环境下,通过规范的制度、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建设、专业技能考核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学生将外在的文化、環境影响转化为自身的价值判断标从而形成一种行为,自觉达到高效的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武成.论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4(10):100-103.
[2]张学洪.提升大学校园文化育人软实力[J].高校理论战线,2012(8):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