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创新的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018-01-02康从玲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2期
关键词:产业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康从玲

摘 要:近几年我国出台了非常多刺激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的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融资渠道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很多县域经常会出现产业结构调整迟缓,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本文基于产业创新的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黑龙江省人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产业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黑龙江省也在不断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对经济产业结构进行相应调整,采取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扶植政策,对当地经济发展政策进行更新和完善。省政府和省政委要严格的按照相应规定来对各个县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这样县域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经济产业的发展规模才能得到扩大,经济发展速度才能得到提升。

1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归纳

1.1 各级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十八大以来,各地方政府针对本县域的实际探索出了各自县域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并形成了理论框架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顺义、山东诸城、四川邓峡等贸工农一体化、工商一体化发展模式;广东东莞、江苏昆山、四川邛崃等政企分开的县域经济发展改革模式;江苏江阴、四川双流、福建石狮、山东寿光等简政放权、完善乡镇功能的经验和模式。2012年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设立“两江新区”建设和实施“两翼”农户增收工程等模式带动县域经济发展。2013年河南省出台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六种模式,即工业强县型发展模式、非公经济推动型发展模式、对外开放型发展模式、特色产业集聚型发展模式、农业现代化推动型发展模式和劳动力推动型发展模式。[1]

1.2 学术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推动地方小微企业发展是解决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王盛章等认为,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可根据本县域的实际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总结出了顺德模式、嵊州模式、义乌模式、海宁模式;王青云(2012)认为,中国的县域经济发展可以总结为七大模式,包括江苏昆山模式、广东顺德模式、浙江嵊州模式、山东龙口模式、四川双流模式、浙江海宁模式以及河南新郑模式;王景龙提出,县域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因地制宜,挖掘增长极,合理统筹规划,把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当地的生态、新能源以及三农等问题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道路。

2 产业创新对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2.1 改变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的增长方式

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粗放型发展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实际,迫切需要确立和实施产业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依靠产业创新实现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使县域经济在新形势下加速发展。2013年,黑龙江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县域经济发展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县(市)围绕黑龙江省“十大重点产业”上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县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全省各县(市)紧紧抓住区位优势、增长极和产业创新基础,结合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出优势产业,确定不同的园区定位,形成了以产业创新为依托的各具特色县域经济增长方式。

2.2 提高黑龙江省县域特色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要想提高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要不断提高县域自身的综合实力,这样县域自身的经济发展速度才能得到提高。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大对产业发展进行创新,中点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其本身的带动作用,这样县域的特色产业才能被带动发展起来,不断加大对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视度,产业园区才能发挥出其本身的推动效应。在进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区域产业也的优势,这样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才能得到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才能得到提升。

黑龙江省在进行县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的产业机构进行改造和升级,不断加大对重大项目的重视度,这样黑龙江省县域的产业结构才能变得更加多样化,县域的产业结构才能得到优化,相遇主导和特色产业的优势才能得到发挥。

2.3 培育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黑龙江省县域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劳动力非常密集的产业,这些产业对县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已经想成了非常大的阻碍,县域产业机构的不合理,以及行业间矛盾的突出都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黑龙江省要不断加大对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视度,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重视度,这样县域的产业才能成功的实现转型,不断加大对产业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度,这样县域创新型的产业才能得到增加。

3 基于产业创新的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3.1 工业创新型县域经济

自对县域经济进行创新的时候,要不断加大对工业创新的重视度,这样县域的工业才能得到改革和升级,县域的经济结构才能变得更加合理,工业行业的就业比重和产值才能占据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农村工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乡镇工业蓬勃生机。工业创新型县域经济可以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3.2 农业创新型县域经济

县域农业尽管是弱式产业,但如果重视农业产业链的经营,强化农业创新和政策扶持,农业也能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参考全国县域农业发展和创新模式,郊县产业新布局、新型农产品加工、农业现代经营等农业创新模式就带动了许多农民依靠农业致富,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4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要对现有经济发展规模进行更新,不断对县域的产业进行创新,这样县域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才能得到提升,人均收入的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产业规模才能得到扩大。在对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的时候,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视度,这样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合理性才能得到提高,产业自身的特色才能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代碧波,劉刊,赵琳,等.基于产业创新的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6(1):77-78.

[2]代碧波.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6(1):13-15.

[3]代碧波.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分析[J].对外经贸,2016(4):48-50.

[4]白佳琪.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8(4).

猜你喜欢

产业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伙伴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