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018-01-02彭莉媛
彭莉媛
【摘 要】柳腔《泉海谣》是一部充满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柳腔轻喜剧,其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讲好这个看似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老年人身上的故事,充满着浓郁地方特色。老人们也曾是年轻人,老人们自己也有故事,让我们动容的,是老人们是如何把自己的梦想一以贯之,不为任何人,只为自己就这样真真切切地去完成一件让自己的快乐的事。
【关键词】柳腔;《泉海谣》;创作谈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1-0017-02
《泉海谣》是应青岛即墨柳腔传承中心之邀创作的大型柳腔轻喜剧。舞台上要讲的就是现代化房地产体系内的“泉海老人公寓里,一群老人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寻找不曾完成的梦想故事。创作方向紧跟中央政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大主题融入到地方戏曲的创作之中,为柳腔探索新的故事发展领域的可能。此剧已入选青岛市精品扶持工程,是即墨柳腔传承中心即将排演的重点剧目。
当写下全剧终三个字的时候,我的内心百感交集,采访过的老人一个个出现在我的眼前。有在花园跟我聊天的九十岁的老兵,有一见女儿就骂的老太太,因满头白发,老人们都叫她白毛女。有双耳失聪坐在那里面无表情看老人唱歌的老大爷,还有因车祸后遗症一见人就笑的大妈和她对面重度抑郁症一见人就哭的老阿姨。让我最难忘的是那个长长的走廊尽头的失能老人,躺在床上全身都不能动,还昂着脖子等待护工喂饭的场景。看到那个画面的我,哭着跑出去了。坐在养老院的花园里,任泪水肆虐。生而不易,人生实苦。最初接触这个题材我是胆怯的,因为三十几岁的年纪去探究老年世界,担心自己过于片面,不能切身体会到老年人的状态和心理,那样写出来的故事不足以打动人,也不真实。于是我决定选择几个养老院去采风,与老人们同吃同住,感受真实的夕阳情境。整个采访下来,不禁感叹,生活远比故事要精彩得多。
不得不说探寻养老院是一個残忍的过程,采访过后我很多天没有从抑郁中走出来,意志很消极。不禁感慨人到暮年,等你生活不能自理,处处依赖别人的时候,你的曾经都如云烟,你的成就都似浮云。失去了时间,也失去了尊严。与此同时我也在思索,如果真有电视中宣传的那种度假式老年公寓是不是能改变这种传统养老模式的弊端?直到我和李导去了青岛市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我的心情才得到了缓解,也为我们剧中的泉海园找到了原型。这里是五星级养老机构,走进去就像一个高档的小区。一楼有小型老年大学,组建了合唱队、模特队、诗词社等。老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爱好选择不同的项目。当一位精神飒爽的老太太从我面前走过时,我仿佛看到了赵凤云。
首先我很想谈一下赵凤云与娟子的母女情,这是一种情感倒置。女儿像是母亲,母亲像女儿一样被“管教”。而这种“倒置”的背后是一段悲伤的往事。娟子是我很用心塑造的角色,虽然她不是第一女主角。但是写她的时候,我流了很多眼泪。父亲早逝留下的阴影,与年龄不符的懂事让她将所有悲痛都隐藏在心底。想要快点长大急于保护母亲的心情,让她过于强硬,过于偏执。有这样的背景才能让这个人物饱满起来,不像一般的反对父母黄昏恋的子女,或许为了钱,或许为了房产。而她是因为在潜意识里根本没有接受父亲已经去世的事实,所以才会对母亲的恋爱无法接受多加干扰。她内心有着深深的恐惧,她怕哪一天母亲也像父亲那样突然离去,长久以来的压抑与恐惧才造成了她有些古怪专制的性格。这其实是一种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心理疾病,因为悲伤没有释放,压抑多年形成执念。而赵凤云看到女儿为了照顾自己,三十多了还不跟男友结婚,才更加坚定了离开女儿去泉海园开始新生活的决心。
《泉海谣》动笔前,我将每个人物的原型一一罗列出来。其中徐念来的原型我没有见过,是护工跟我谈起过的一个老人。那位老人的子女为了阻止他黄昏恋将他强行送进养老院,没想到一向健康的老人,不到半年就因抑郁成疾去世了。在此之前我是不想将黄昏恋写进剧本的,可这位老人的经历让我无限唏嘘。护工告诉我,院里有很多老人互相找伴,我有些惊讶,这种惊讶其实是来自我的狭隘,忽略了老年人的情感缺失。在一个陌生的脱离自己原有生活的环境里,黄昏恋似乎成了老人的一种精神寄托。采访中有一对老夫妻,也就是剧中金婚老人的原型,两位老人退休后,全省各地的老年公寓体验,找到最舒适的一家住下,得知我们要写一部关于老年题材的戏,很兴奋地跟我们讲述老两口的经历。采访结束时,阿姨更是追到楼下,给我讲述了另一家老年公寓院长的故事,那位院长的儿子身患重病,临终前叮嘱母亲多做善事,开办养老公寓,让更多的失独老人老有所依,这就是我们莫院长的原型。
还有一位让护工谈起来就掉眼泪的老人,八月十五那天,园里有子女的老人都迎来了看望自己的孩子,只有她,孤零零一个人站在门口等待着女儿的身影。可是女儿却打电话来说,去外地孩子奶奶家过中秋不能来了。老人就这样痴痴地看了一夜窗外,第二天就心脏病发去世了。这位老人没有出现在我的戏里,但是我把她的经历改了一下放在了白毛女的身上。
白毛女这个角色,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人物,她一生孤傲却心有荼靡,心中那个人是她所有的精神寄托。人到暮年却始终放不下艺术家的光环,口头禅就是:我那年轻的时候。写她的时候我不由在想,为什么很多年轻时风光无限的人,在退休后却一病不起?也许是承受不了不再被社会需要的心理落差,也许是没有了生活目标失去了精神支柱。白毛女一生都在寻找曾经的恋人,当她得知自己攒了一辈子,准备与爱人共度余生的钱被骗光的时候,她心脏病发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此时老葛找到了她念了一辈子的恋人。这也就延伸了我的另一个思路,人到暮年,如何与过去的自己告别?也就是我接下来想说的。
除了母女情和夕阳情,我还想探究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让老年人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降低对亲人的依恋,活出自己的精彩。在采风过程中,我看到老人吃完饭就坐在那里发呆,只有护工带着他们唱歌或者做手指操的时候才能看到他们活跃的眼神。我站在一旁看着,忽然很想为他们唱一段吕剧,因为我感知到他们对于艺术的渴望。一段唱完后,一位老人拉着我的手说:很多年没有听到吕剧了,以前他们村经常有吕剧团去演出,自从到了养老院,就再也没见过了。我很是感触,老年朋友对戏曲的热爱是对我们从业者最大的安慰。所以我想,对于能自理的老人,培养一个业余爱好是他们晚年生活的寄托,也不会执念于孩子一个月来几次,执念于每周几个电话了,于是剧中莫院长想要成立的老年柳腔剧社就来自于这里。她希望改变养老院的现状,帮老人找到精神寄托,希望老人不要悲天悯人,重新找到生活的自信,于是她通过老徐找到了赵凤云。
赵凤云带领泉海园的老人们唱戏,还有我受到本地老年大学里吕剧票友的影响而产生的灵感。接触过几位老年大学的阿姨,个个精神焕发红光满面。从来没听过她们抱怨孩子不回家陪伴,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她们忙于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着。儿女安心事业,不用担心老人自己在家孤单。周末小聚的时候老的少的都在讲述自己这一周的趣事,一家人其乐融融,我觉得这才是健康的家庭生活。
在我们戏里,我希望赵凤云像一个引领者,她用柳腔改变了泉海园老人的生活状态,不仅实现了自己登上舞台的梦想,还帮助老人找到生活乐趣,帮助老洪恢复了记忆。老张老刘和老葛也不再吵嘴,誓死不进养老院的王老太也被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所打动。唱戏,成了大家共同的梦想,追梦的过程让老人感受到了自身价值。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为“被需要”,而这群老人从认为自己是儿女的负担,社会的累赘变为“被需要”感十足的老青年,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梦,有了生活的目标。这就是我想传递给观众的精神,不要让老去变成一种悲惨,不要让悲观充斥自己的晚年。不要因为老了就认为自己只能坐在墙角流口水。我也希望,因为女儿不来看自己,心脏病发去世的悲剧不再重现。希望在这个戏里,为老人打造一个属于他们的桃花源,让所有看戏的老年朋友知道,社会没有抛弃他们,只要心中有梦,只要梦里有爱,夕阳依旧灿烂。
希望每一位终将老去的我们,能心怀梦想,不畏前行,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希望每一位看到这出戏的朋友,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改变。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诗《酬乐天咏志见示》,诗中有一句话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就是我们这出戏的主题。
岁月魔术是谁变?
物换星移耄耋年。
年华垂暮心有梦,
夕阳红中歌声欢。
人老不自弃,
无惧到暮年。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