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型方式处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研究
2018-01-02郭思正
摘要:商業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成已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借助“互联网+”的运作思维,创新性的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的新型解决方式,即“互联网+不良贷款处置”;并针对于特殊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处置方式,即“股东出资购买不良贷款”。
关键词:不良贷款处置;股东购买;市场化;互联网+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现在中国的商业银行系统当中的不良贷款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笔者查阅了中国银监会官方网站,找到了相关权威数据,并做了分析。
(一):2013年—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由5865亿增至16965亿元。
(二):2013年—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由1%增长到1.74%。
(三)2015年—2017年,从我国不良贷款总额来说,大型商业银行居主要地位,其次是股份制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总额最少。
(四)2015年—2017年,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增长幅度最大,增长速度最快,从2.48%增长至3.16%。
总而言之,我国当今商业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局势,用“急需解决,切勿再拖”来形容,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残酷的现实情况。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传统方式及局限性
我国的商业银行系统对于存在的不良贷款的传统处置方式主要有:不良贷款清收,核销,重组等。在近几年的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这些方式或是出于自身局限性,其效用受到了削弱,笔者指出了其局限性问题所在。
(一)不良贷款清收
清收人员在主观上对不良贷款清收存在着畏难与抵触情绪。第一:很难找到人,信息不全。第二:即便找到人,借款人故意耍赖,有些人确实是有心无力。以及,由于期限较长,利息负担较重,借款人就会向清收人员讨价还价,要求减免全部或部分利息。而这些优惠条件,清收人员并没有权限去承诺,以及担心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而影响清收效果。
(二)不良贷款核销
根据不良贷款核销的相关规定,破产程序必须达到3年时限,可实际上,债务人在进入破产程序之前往往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执行程序,一旦宣告破产,则再要经历3年以上的破产程序,实在是过于繁琐。
由于不良贷款核销的认定条件过于严苛,程序繁杂,从而导致周期较长,处理效率低下,效果大打折扣。
(三)不良贷款重组
在实际工作当中,相当一部分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考核,每逢临近考核日,银行就会对于不良贷款进行集中大规模重组,弄虚作假,掩人耳目。这完全背离了不良贷款重组的原则和宗旨,成为“变质重组”,这样的重组不仅掩盖了资产质量的真实情况,且使得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加大最终解决时所付出的代价。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新型方式
面对如此庞大体量的不良贷款,唯有做到“固有方式”与“新型模式”相融,打造“传统”与“创新”并举的不良贷款处置格局,才可从实际意义上彻底消化现有不良贷款存量。下面将着重介绍这两种新型方式:股东出资购买不良贷款、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
(一)股东出资购买不良贷款
该方式是专门针对于特殊金融主体—农商行所适用的新型不良贷款处置式,即:企业股东通过增资溢价,出资购买该企业拥有的不良贷款。
下面,就以山西省兴县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详细说明该方式的具体内容。
由于山西省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决定在其原先合作联社的基础上设立山西省兴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满足吕梁市银监会对于不良贷款总额和不良贷款率的硬性要求。兴县农信社面向472名全体编制职工发起不良贷款的认购活动,具体内容为:所有员工每认购1股兴县农商银行股份,必须另行出资1元购买兴县农信社的不良资产包。
经员工的积极配套认购之后,兴县农商行原有的3400万不良贷款仅剩200万,不良贷款率也由原来的2.10%变为0.12%。事实证明:由股东出资购买不良贷款这一方式对于农商行的不良贷款处置有着良好的实际效果,这对于全国范围内的其他农商行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二)市场化处置方式—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
1.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的操作原理
“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即: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来对于商业银行向其批量转让出售的不良资产来进行的有效处置。
该方式的运作原理为:凭借互联网所特有的“信息公开对称”特点,不良资产的投资者、处置者、中介者等市场主体,能够最大可能地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最大可能地减少各方进行沟通时所遭受的时间性、地域性制约,最大限度地实现市场固有的金融资源配置功能,有效提升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
2.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
虽说“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有诸多便捷之处,但毕竟处于起步阶段,仍是萌芽状态,免不了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业务标准化问题。不良资产的处置业务本身就具有“难以标准化”“难以统一化”的特点,是由于处置业务项目之间的信息差异较大,且专业性极强,操作流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双方进行反复的沟通确定,这就造成处置业务对线下工作的依赖性极强。
(2)金融监管问题。由于我国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仍处于起步的萌芽阶段,仍停留在监管缺失的危险边缘,发布的互联网不良资产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可靠保障。许多机构仍未拥有不良资产信息甄别的能力和专业水平,这些问题都会带来“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问题。
3.针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搭建统一规范的不良资产线上交易平台,进行金融资源整合。由金融监管部门负责牵头,让不良资产提供方、需求方、金融资产交易所、公证处、互联网中介平台等所有主体共同参与,搭建一个全国统一的不良资产线上交易平台。该线上交易平台会逐步将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进行规范标准化,实现不良资产处置全流程的全覆盖。
(2)强化相关监管力度。强化对不良资产线上处置平台的监管,提高对不良资产披露信息内容和方式的详尽化要求,同时加深金融监管部门、公安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的交流合作,以防出现监管真空区,从而降低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宋娟.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行业因素分析,苏州大学,2016-04-01
[2]牛文斌,不良贷款清收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15.01.18-01-04
[3]刘妍,关于改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制度的建议[J],系统工程,2014(05)46-50
[4]梁秋霞,关于不良贷款重组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01)38-41
[5]王洋,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研究,硕士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8.10.27
[6]刘澄,庞继英,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选择[J],海南金融,2014(01)63-66
[7]秦永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化解方式比较分析,和讯新闻,2014.01.04-1-3
[8]于明,江凯,“互联网+”的不良资产处置新视角[J],海南金融,2015(12)58-62
[9]郑锦荣,徐福缘,浅谈“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J],现代管理科学,2015(06)34-39
[10]李嘉薇,互联网下不良资产处理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6(35)56-62
作者简介:郭思正(1996—),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2018级金融专硕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