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18-01-02林顺宝占刚毛卫秀王燕兵
林顺宝 占刚 毛卫秀 王燕兵
摘要:在结合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对中职衔接上高职课程教学的不足进行分析,根据走访调研和实践教学经验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要求,如何将课程设置更好的衔接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一、引言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文件精神,结合贵州省汽车产业建设与发展需求,按照国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局面,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深入贵州省内中、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本省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断层及重复的现象,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体系不健全。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学生的培养特点,提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内容,有效地解决了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教学课程内容有重复现象等问题,从根本上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从而达到创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最新模式、有效提高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适应经济社会行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研究背景
我国当前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各地中高职院校蜂拥开设。但我省绝大部分中职院校汽车专业面临师资短缺、实训设备不足、培养质量低下、就业品质无法保障。中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两个不同层面,目前多数中职和高职学校基本上是分开的,两个培养体系基本是独立的,教学上交流互动及沟通较少,缺乏相互协作及有效的对接。高职院校在培养计划上与中职学校课程上存在断层、重叠,大大降低了学生培养质量及实效性[1-2]。
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设计,核心点在于中高职衔接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中高职课程衔接质量和水平,关系着中职学校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平台搭建、职业教育体系结构进一步完善、满足人民大众对教育的多样性选择、学生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中高职衔接体系的核心是课程衔接。我们认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推进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根本保障。对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加快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设,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对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种技能人才的需求和現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具有非常重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内容
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如图1所示。
(一)明确定位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人才培养目标衔接是构建课程衔接体系的基石。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职学校培养学生需具备对汽车进行基本的维护与保养,既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又要具备简单的汽车故障诊断、分析及维修能力;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熟练利用汽车维修的相关检测设备,对车辆常见故障及疑难问题进行诊断、分析、排除及维修,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设备应用能力和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如表1所示[3]。由于中高职培养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不合理。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内容范围广、难点多等特点,加之师资力量薄弱,在学生培养定位上中高职院校存在偏差。中高职教育存在培养学生教育层次上的递进关系,但是当下我国中高职院校培养体系均以学生就业为基础,以具备实操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4]。虽然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在制定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中给出指导甚至已经做出十分具体的内容和要求,但是,由于贵州省不同县市经济发展、院校设备、场地、师资力量的差异,各个院校在培养课程体系制定上存在较大差异,加之中高职院校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因此,中职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定位过高、过低,导致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阶段后,出现相关基础课程或基本技能未学过、不具备或已经熟练掌握等现象,导致学生培养体系出现断层或重复的现象,极大的浪费教育资源,严重影响培养学生成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影响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5]。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纲领全力推进职教改革,以学生终身职业技能培养理念为基础积极尝试“对口单招”、“分类招生”、面向中职联办校学生的“2+4”以及“3+2分段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形式的中高职“衔接”。高职教育是建立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是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不单单是将学生接到高职院校按照传统模式继续培养,而是根据两者不同的职业发展、就业前景等因素实施中、高职相互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二)制定明确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
当下,我国在中高职教学培养体系衔接方面最为突出的是课程衔接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体系不连贯,存在断层;二是课程内容层次不清;三是技能训练脱节或重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构成中高职课程内容,这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础。基于中高职教育递进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兼顾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依据学生未来不同的发展规划如:升学、就业、创业等目标需求,精确定位中职和高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基于学生培养需求紧贴时代发展需求选取、制定相应的课程内容。以就业为目标的学生基于终生职业规划的目标制定社会实际需求的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课程内容,便于学生尽快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6-8]。对于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针对中高职阶段所学课程在内容难度、知识深度、学习广度及能力级差上有层次递进的布置和安排,制订相互衔接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安排,真正实现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的无缝对接。以《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说明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制定的思路,该课程是中、高职期间的核心、专业课程,中职学生在本课程学习期间需要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的零部件名称、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熟练拆装与维护相关发动机零部件,懂得重要零部件的磨损检测方法以判断其好坏及更换、维修,熟练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大修作业、安装与调试,了解发动机机械故障的诊断和分析;学生进入高职后主要学习发动机的电控原理,学生在发动机模拟实训台架和实车上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技能训练,熟练掌握发动机电控部分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中高职培养内容层次递进。
“3+2”、“2+4”两种形式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教学进程表设计如下:
1、“3+2”分段培养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1)三年中职教学课程安排
主要有八类课程,分别是德育课程(含德育、汽车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文化基础课程(含语文、数学、汽车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专业基础课程(汽车电子与电工、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概论),理实体一化课程(含汽车维护、汽车发动机简单故障检修、汽车底盘简单故障检修、汽车电器简单故障检修、汽车空调简单故障检修),技能实训课程(含汽车焊接实训、汽车钳工实训),专业拓展课程(含汽车涂装技术、汽车钣金),毕业及考证课程(跟岗实习、汽车维修中级工、顶岗实习)。
2、“2+4”分段培养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1)两年中职教学安排进程表
主要有三类课程,分别是通识课程(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德育、公益劳动),专业基础理实一体化课程(含计算机应用基础、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汽车涂装技术、基础技能训练),实践课程(含入学教育、军事训练)。
(2)四年高职教学安排进程表
(三)明确中高职课程实施标准
课程实施是课程内容具体执行过程,课程实施对中高职课程衔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基于实际生产需要,深入企业对岗位要求进行了解,建立校企双方主体培养模式,由学校与企业共同作为教育主体,采取校企联合共同培养,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共同试点探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如图2:
汽车工程系专业教师队伍由本校教师和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组成,双方共同承担培养任务、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内容揉合教材的专业理论和企业岗位职业技能内容,教学内容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技能标准匹配企业发展、教学计划与生产程序一致,教学环境、场所与企业工作岗位场地互相结合,教学时间按照相关比例分别在学校教师、实训室和企业工作场所共同完成。
(四)明确课程考核及评价
高职院校毕业生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及实操技能,具备从事本岗位的全面素质和实际技能,其质量评价就应以技术技能为本位的标准进行,建立以考察技术技能能力为目的、兼顾课程性质及特点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重视学习过程的“过程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改革考试方式,实现多元化、多样化评价体系及标准,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总结性,测试内容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注重企业实际岗位技能的考察及评判,形成以笔试及实操考试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非笔试考察方法针对不同课程采用实操作业、能力考核、技术能力、问答评价等方式。
四、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几点建议
1、兼顾中职学习期间的教学完整性
“2+4”的学生有少部分读了两年中职后不一定再进入高职阶段学习,“3+2”的学生在完成中职阶段学习后并非百分之百进入高职阶段学习,因此中职期间需要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具备相关岗位技能。在课程设置上兼顾这部分学生的就业需求,以及中职校技能大赛选手培养的计划。培养他们成为一名汽车“护士”应该具备的岗位技能和工作能力,重点培养中职学生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汽车维修工具的熟练使用、汽车零部件的正确拆装工艺。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及符合中职阶段技能大赛需求的课程(车身修复和钣金喷涂)主要放在中职阶段。
2.构建完整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构建完整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促进课程衔接顺利完成,为中高职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提供制度保障。在中职阶段只需要考取最基本的汽车维修工中级证书即可,高职阶段要求必考对应的高级汽车维修工证书,确保就业需要。为扩大就业面的选择,建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选考汽车驾驶证、二手车评估师等对就业有所帮助的职业资格证书。
综上所述,随着汽车后市场的逐年扩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多,中高职教学良好的衔接有着十分重大的必要性,且操作的可行性强。但汽检专业的课程衔接仍处在研究初期,还需要教育专家的长期指导,需要中高职专业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思考和实施。
参考文献:
[1]谭强.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以四川省德阳市12所中高职院校为例[D].西南大學,2016.
[2]李逸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发展路径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3]赵玉梅.基于校企合作的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6,14(3):32-34.
[4]于星胜.中高职衔接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13).
[5]甘辉,郑颖杰.基于职业能力分级培养的“2+3”中高职衔接研究——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7(7):25-28.
[6]石庆丰.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0):18-19.
[7]袁江,魏红伟, 宋锐,等.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J]. 机械职业教育, 2016(3):31-33.
[8]刘任庆, 黎修良, 李治国.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2):83-85.
[9]宋佳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对接思考[J].科技世界,2014?(33)?:17-17.
作者简介:林顺宝,1980.03,男,工学硕士,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