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边坡植被防护技术的研究

2018-01-02冯兴平江涛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3期
关键词:生态景观生态恢复

冯兴平 江涛

摘 要:边坡养护管理是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行驶效率及安全关系较大。根据目前国内外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运用植物学、水土保持工程、风景园林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介绍了西宝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护坡技术, 探索了一条成本低、效果好、适合西宝高速公路边坡实际情况的生物复合护坡十大理想模式,使生态防护既能满足护坡固坡、防止冲刷的工程要求,又能因地制宜。与周围生态景观有机地相结合,促进我国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边坡植被防护技术;生态景观;生态恢复;西宝高速公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展开,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各行业的高度重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在极大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边坡的防护治理成为了其中一个难点和重点[1,2]。高速公路边坡采用工程防护能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但建设成本高且景观效果差、加上对周边景观难以融合。目前,为了减少高速公路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持、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3]。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已广泛运用,此技术由于在起到浆砌片石、喷射混凝土等边坡护坡功能的同时,又恢复了因工程建设破坏的生态环境,因此这一新兴的护坡技术一出现就受到了广泛的赞扬。对于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的研究,总体上讲,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土木工程、水土保持、园林等学科都针对各自学科的需要进行了一些研究。下面以西宝高速公路的边坡植被防护技术进行探讨,使边坡植被防护技术既能满足护坡固坡、防止冲刷的工程要求,又能因地制宜,与周围生态景观有机地相结合,促进我国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事业的发展。

1.边坡植被防护技术的相关概念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学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如今,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4,5]。

护坡工程是指为防止崩塌,可在坡面修筑护坡工程进行加固,这比削坡节省投工,速度快。常见的护坡工程有:干砌片石和混凝土砌块护坡、浆砌片石和混凝土护坡、格状框条护坡、喷浆和混凝土护坡、铺固法护坡等。

边坡生态防护是指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在其上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达到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目的的护坡方式[6]。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是指利用植被涵水固土的原理稳定岩土边坡同时美化环境的新技术,是涉及岩土工程学、水土保持学、环境保护学、生态学、植物学、园林学、土壤肥料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技术[7,8]。利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从不同角度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了大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对于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植被就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它是一个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或地球科学的名词。植被可以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而被分类,譬如高山植被、草原植被、海岛植被等。

植被护坡防护技术是指“用活的植物,单独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或非生命植物材料相结合,以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 植被防护是利用植物体蓄水保土的一种新型的稳定边坡美化环境的技术,它涉及土壤学、工程学、植物学等多学科[9,10]。植被护坡形成一门学科,还是近十几年的事,直至今日甚至连一个很贴切的术语都还没有形成,英文有称 Biotechnique, Soil bioengineering, Vegetation 或Revegetation 等,国内也有植被护坡、植物固坡、坡面生态工程之称等。在国际上专门以植被护坡为主题的首次国际会议于 1994 年 9 月在牛津举行。这里研究的植被护坡技术不是通常意义的园林绿化种植技术,而是利用植被蓄水固土的原理来稳定岩质或土质边坡,同时又达到美化环境的一种新技术。该项技术涉及到岩土工程学、生物学、植物学、园艺学、土壤肥料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是环境岩(土)体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进行各项基础工程的建设,形成了各种类型的边坡,这些边坡的存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有些甚至会引起灾害隐患[11]。目前,在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是采用植物或植物与非生命材料相结合的方式,代替纯工程防护方式,起到稳定边坡和防止侵蚀的作用。利用植物防护坡面,既可以防止雨滴击溅,减小径流量与产沙量,减缓径流流速,增加土壤下渗,又可以增加坡面糙率,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在土石质边坡整体稳定的情况下,利用植物根系涵水固土的原理来保证坡面层的稳定,起到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的作用,更有自然感。植物护坡是涉及岩土工程、生态、植物、土壤、景观等方面的一项综合工程,亦是涉及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的综合科学。针对公路工程建设的边坡,根据具体坡面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生态(植被)防护(护坡)技术模式,在实现坡体稳定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一定程度的植被覆盖率或是与自然相融合的坡面景观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2.项目区基本情况

公路边坡是公路建设中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对其进行有效防护是公路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因生态防护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及景观效果,其已经成为公路边坡防护的主要形式。西宝高速公路是全国“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G045连云港—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路跨越陕西关中西部西安、咸阳、宝鸡、杨凌三市一区。连霍线(G30)陕西境西安至宝鸡公路改扩建工程主体工程可研阶段推荐路线东起西安绕城公路阿房宫枢纽立交,沿镐京遗址北侧、咸阳规划区南侧,向西在渭河南岸设线,在高桥乡东跨沣河,经大王镇、涝店镇,在马寨滩跨渭河后折向西北,在兴平市丰仪乡与现有西宝高速公路相接后,向西沿现有高速公路进行单侧加宽,经武功、杨凌、绛帐、常兴至蔡家坡,采用两侧加宽至虢镇东后,与现有高速公路分离,向南跨过渭河,基本平行于规划的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宝鸡延伸线,沿宝鸡市规划区南缘、秦岭北麓山脚设线,向西经磻溪、马营、凉泉至石咀头与现有西宝高速公路相接,同時,扩建现有高速公路虢镇东至千河段,全线建设里程171.285km。

在工程后续设计阶段,主体设计单位根据进一步勘测情况,为了进一步优化项目占地,减少对线路两侧农耕地的扰动,对阿房宫至虢镇东段局部线路走向进行调整,对工程线路改扩建方式进行了变更,工程变更后,线路东起西安绕城公路阿房宫枢纽立交,沿镐京遗址北侧至高桥,继续向西,经饮水坊、东江渡、西江渡,至保安东滩折向西北,设特大桥跨过渭河,沿咸阳市规划区最西侧设线,经湾李村、陈南村至西吴与旧路相接;之后沿旧路两侧加宽改建至虢镇东,与现有高速公路分离,向南跨过渭河,基本平行于规划的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宝鸡延伸线,沿宝鸡市规划区南缘、秦岭北麓山脚设线,向西经磻溪、马营至凉泉,线路全长155.82km。

3.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地处渭河两岸冲积平原区—关中盆地,地貌类型属渭河冲积平原、洪积倾斜平原、黄土台塬。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裸露的地表面,表现为面蚀与沟蚀;面蚀主要是由于地表土壤结构疏松,抗蚀力弱,一旦植被遭到扰动和破坏,在暴雨的作用下,极易产生径流对地表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沟蚀主要发生在秦岭北麓山前洪积扇和渭北黄土台塬沟谷陡坡及沟道内,造成沟底下切,沟岸扩展,沟头前进;另外,由于项目区存在湿陷性黄土不良地质现象,在强降雨条件下,局部陡坡沟谷地段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造成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详见表1。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12, 13]。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14, 15]。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16, 17]。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依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办水保﹝2013﹞188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项目区系陕西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

项目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土壤、植被等,其中降雨是形成水力侵蚀的动力因素[18]。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人类频繁的生产建设活动扰动地表、破坏植被、损坏地表结构等[19]。近年来,随着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该地区因加大基础设施,从而使挖沙、取土、炸石、烧砖等人类生产活动频繁,导致原地形地貌、原地表植被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破坏,线路起点段崩塌和泻溜灾害亦时有发生,人为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该区域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改善的限制因素[ 20]。

4.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问题

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机械施工,路堤填筑、架桥砌涵、堆放弃渣等,破坏了沿线原地貌及植被,扰动了表土结构,致使土体抗蚀能力降低,并排放弃渣。项目建设区占用土地以水浇地、旱地、果园为主,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工程建设过程中,主体工程的开挖填筑、土石方运移以及排放弃土、弃渣的压埋等,都不同程度地扰动了原地貌,损坏了地表土体结构和植被。公路各项工程损坏原地貌植被情况详见表2、项目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见表3。

5.边坡生态(植被)防护的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工程规模大、项目多、涉及面广,土石填挖工程形成的大量土石裸露边坡,破坏了既有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以往通常采用单纯的工程防护,如浆(干)砌片石、喷锚防护等,这些工程措施都导致原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滑坡、边坡失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和工程问题。国家已经十分重视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国务院下达了[2000]3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已提上议程,这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边坡生态(植被)防护即边坡植被,主要是靠植物根茎与土壤间的附着力以及根茎间的互相缠绕来达到加固边坡、提高坡表抗冲刷的能力[21]。生态(植被)防护技术是随着世界范围内高速公路建设而兴起的一门工程技术。与传统的工程防护技术不同,生态(植被)防护技术是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的适当结合,其充分利用工程防护深层加固和植物浅层固坡及生态环保的特点达到了工程建设与环保及生态恢复兼顾的目的。生态(植被)防护(护坡)不仅可以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而且还可以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美化环境,保证行车安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1植被的防护作用

植物的浅细根系在边坡浅层错综盘结,根系可视为带预应力的三维加筋材料。植物的浅细根系与土共同组成根土复合体,这一复合体改变了土的力 学性能,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22,23]。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边坡表层的疏松土层,起到预应力锚杆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地下0.75~1.5 m 深处有明显的土壤加固作用[24,25]。对块状、碎裂、散体结构岩体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锚固作用。在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人类自身生存质量的今天,植被防护己成了公路边坡防护的一种趋势,代表着边坡防护的发展方向[26]。目前,常用的植被护坡类型可归纳为土工网垫、液压喷播、框格植被、穴播或沟播、植生带、绿化网、阶梯植被等。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开挖的边坡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再加上不稳定 的边坡容易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找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恢复被破坏的边坡,防止灾害的发生。植被护坡技术的出现有效地稳定了边坡, 它不仅恢复了破坏的植被,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地解决了边坡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通过人工辅助的方法,使自然本身具有的恢复力得到充分发挥应当是公路生态恢复和绿化的基本思想。尊重自然植被的演替规律,不在大的程度上改变自然恢复的植物演替序列,在生態系统允许的范围内绿化,才是正确的生态恢复途径。

植被可以在冠层、干层、地表及根系四个层次上,通过降低雨滴动能、减缓地表径流、改善土壤特性和根系的加筋固土作用来控制水土流失[27, 28]。在冠层和干层,植物截留的作用对降雨进行了再分配,减少可以产生溅蚀的雨量,在一定的限高下消耗雨滴动能[7]。在地表层,植被茎干及枯落物增大了坡面阻力系数和粗糙度,使地表径流流速降低,挟沙能力下降,泥沙发生沉积,研究表明,在合理密植范围内,随地径的增大和株距的减小,坡面流的能量损失增大[29]。查轩的研究表明,在植被枯落物分解和根系生长的影响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孔隙度增大,物理化学特性的改善使土壤具有更强的抗蚀性及下渗能力。根系的分布、缠绕和固结提高了土壤的抗冲力,进而强化了土壤的抗冲性[30]。特别对于草本植物,根系在减弱土壤侵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图1)。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边坡植被护坡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西宝高速从生态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采用了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并在生态防护的基础上,兼顾良好景观的形成。

5.2采用的边坡生态(植被)防护形式

5.2.1土质填方路段的生态(植被)防护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与路面共同承受交通荷载的作用,是按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物。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路面的稳定性和整条路线的使用品质。对土质填方路基来说,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由土质、含水量、压实功能(如机械性能、压实遍数及速度、土层厚度)及压实时外界自然和人为的其他因素等。主体工程区包括主线路基占地及立交、服务区、管理设施等工程占地。路线在低山丘陵区按上边坡5m、下边坡30m确定,在河谷川道区按线路两侧各2m范围计算;立交、服务区、管理区施工影响宽度以征地范围周边2m计;桥梁工程影响范围参照水利部已批复的同类工程,以桥梁中心线向上游30m,向下游150m计算直接影响区。根据水利部对《国家高速公路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线(G30)陕西境西安至宝鸡公路改扩建工程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确认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728.93hm2。

高速公路边坡究竟是采用工程防护还是生态防护。生态防护的临界高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不同立地条件的边坡。生态(植被)的临界高度均不相同。我们对不同地区的强暴雨量、不同路面宽度的汇水量、排水方式以及各种植物的防护能力等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分析。确定了高速公路边坡各种生态防护的临界高度。在西宝高速公路中。我们根据边坡的不同情况,采用了多种生态防护形式。各类排水沟、急流槽及戗台截水沟工程设计断面及单位工程量见表4。

(1)填土高度小于3.5m的边坡.路面水漫流至坡面,直接在坡面撒播草种并适当夹植灌木进行边坡防护。

(2)填土高度3.5~5m的边坡.在土路肩处设置截水沟,坡面设置急流槽集中排水,减少路面水对边坡的冲刷。在坡面急流槽间撒播草种并适当夹植灌木进行边坡防护。

(3)填土高度大于5m的边坡.根据不同情况在坡面上设置单层或双层的水泥砼预制块衬砌拱.在拱圈内撒播草种并适当夹植灌木进行边坡防护。

(4)部分填土高度大于7m的段落.采用分台阶的形式进行坡面处理.并在台阶上设置排水沟.将整个坡面划分2~3个高度小于3.5m的坡面后.直接在坡面撒播草种并适当夹植灌木进行边坡防护。

(5)在周围条件允许的路段.将原设计坡比放缓至1:2,以提高生态防护的临界高度.减少工程防护的比例。

5.2.2石质填方路段

西宝高速公路由于地处丘陵地带,沿线多小山丘,为减少弃石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减少取土数量,降低工程造价。

(1)边坡码砌。填石路堤分层填筑前,先用人工码砌一定高度,且厚度不小于2m边坡。

(2)卸料。施工中应安排好石料运行路线,专人指挥,按照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卸料,每层松铺厚度一般不要超过50cm,石块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

(3)整平。石块应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放平稳,紧密靠拢,所有缝隙填以小石块或石屑。由于每层填筑厚度较大,故摊铺平整工作必须采用大型推土机进行,个别不平处应用人工配合。如果石块级配较差、粒径较大,石块间的空隙较大时,可于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屑、中砂、粗砂、再以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

(4)碾压。推土机推平后,直接采用重型压路机振动压实,压实时继续用小石块或石屑填缝,直到压实层顶面稳定、无下沉、石块紧密、表面平整无车辙为止。压实遍数一般由现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批准。

我们尽可能地将开挖的石方用于路基填筑,并对石质填方的边坡做以下处理:

(1)粘土包边植草。在石方路基两侧填筑1m左右的粘土包边,与相应石方层次同步填筑、压实,为以后的绿化种植创造一定的条件。路基填筑完成后,对此类边坡按土方边坡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

(2)干码块石植草。将粒径较大的石块.分台阶干码在石方路基两侧.并在石块空隙中充填耕植土,作为植物生长的基础。

(3)对于利用碎石土填筑的路基.利用专业的喷播设备.将植物种籽+矮灌木种喷入坡面中,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即可覆盖整个坡面,起到护坡固坡的作用。

5.2.3挖方段的生态防护

高速公路邊坡植被防护技术—近10多年来人们开发出了多种既能起到良好边坡防护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环境,体现自然环境美的边坡植物防护新技术,与传统的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共同形成了边坡工程植物防护体系。根据不同的边坡土质条件,已创造出创造出人工种草护坡、平铺草皮护坡、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土工网植草护坡、OH液植草护坡、行栽香根草护坡、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客土植生植物护坡、喷混植生植物护坡、岩石边坡喷混植生植物护坡等不同边坡植物防护技术?。边坡植物防护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冲刷,兼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高速公路设计中线形、走向等问题而穿过一些低山丘陵段,在传统的公路设计思想中,往往用挖方的形式来代替造价较高的隧道 ,形成了诸多的边坡、裸岩区,并对高速公路的建设、使用寿命、行车、安全、生态环境及社会效应等多方面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取土将对地表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底层土壤裸露,土壤结构严重破坏,抗侵蚀能力降低,遇暴雨将会发生水土流失。对于沿线各个挖方段上边坡.结合不同的坡面性质、土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生态防护技术进行处理,宜喷则喷、宜栽则栽保证了生态防护的效果(表5)。

5.2.4互通式立交、服务区的生态防护

互通立交与服务区的生态防护既可以充分发挥互通立交的功能,又可提高服务区水平,达到生态防护的和谐统一。在“珠链”理念的设计效果在这一科学新颖的景观理念的指导下,西宝高速公路上一系列贴近自然的景观单元被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设计成果的整体风格和谐统一,整条道路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交融,营造出自然风光,改善了自然环境,淡化了人工痕迹,同时区域特色得到彰显,增加了旅游吸引力[31]。镶嵌着包括服务区、收费站、道路互通区、风景点等“珠宝”。西宝高速公路的服务区除具备必要的服务功能外,还将成为旅游资源和信息展示发布中心,服务区本身将建设成为旅游、观光、休闲目的地。整条“珠链”通过运用“借、遮、引”手法,屏蔽掉无味的景观,将远近有味的自然风光不露痕迹的引入驾乘者的视线,有景借景,无景造景,突出“显山露水”的自然主义风格,整条道路错落有致,远景与近景相协调,田园景观、湿地景观、林地景观、山体景观等多种景观类型相结合,旅客可以一边乘车,一边欣赏沿路 的风景,产生回歸自然的愉悦心情,留下了舒适惬意的驾乘印象。以生态、环保、旅游、景观为突出特色的西宝高速公路在设计和建设中首次引进“珠链”概念,在百余公里的道路“链条”上,高速公路沿线的大型工点(如互通式立交、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这一景观链上的璀灿明珠.应根据其所处区域的人文特点、地域特色营造具有一定主题思想的景观芬围,其内部路基由于不受用地约束,可采用适当放缓路基边坡。直接在坡面上撒播草种并适当夹植灌木进行边坡防护。所包范围内地型进行整治,形成丛林—密植树木(山区)、田园—小桥流水{平原区)、水景—通过水生植物营造水乡特色(水网区)等与周围地形、地貌交相辉映。

5.2.5生态防护植物品种的选择

根据高速公路边坡的特点和边坡种植的目的,边坡生态防护的植物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23] :①适应当地气候,抗旱性强;②根系发达、扩展性强;③耐瘠薄、耐粗放管理;④种子丰富,发芽力强,容易更新;⑤绿期长,多年生;⑥育苗容易并能大量繁殖;⑦播种栽植的时期较长。可用于护坡的草本植物大部分属于禾本科和豆科。禾本科植物一般生长较快,根量大,护坡效果好,但需肥较多。我国各大地区主要可用的护坡草坪植物见表6,在对当地植被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植物选择贯彻“适地适种的原则,大量应用当地野生的、生长健壮、适应性强、观赏性好的品种,如狗牙根、黑麦草、二月兰、野菊花、云南黄罄、迎春、扶芳藤、长春藤、胡枝子、双夹槐、火棘、石楠、淡杂竹、宜兴苦竹等。既有利于植物生长,保证了防护效果也避免了外来植物对原有生态的破坏。

在植物的配置上,根据各个坡面的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力求简洁。采用草、草花、竹子、灌木、藤本的互相配合,既充分考虑生态防护短、中、长期的防护效果,又兼顾环境景观,做到简洁而不单调、变化而不凌乱,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使高速公路形成车移景异的生态走廊。我国目前在边坡生态防护中使用的灌木较少,目前已使用的灌木主要有紫穗槐、柠条、沙棘、胡枝子、红柳和坡柳等。我国各地区主要可供选用的护坡灌木见表7。目前阶段,主体工程针对路基边坡采取植草护坡防护,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但并未针对两侧植物防护、服务设施区绿化、互通立交绿化等区域进行详细设计,本方案将充分考虑常规绿化和具有园林化要求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补充,其中中央分隔带绿化和两侧植物防护采用一般绿化方式,服务设施区绿化和互通立交绿化参考园林化绿化要求实施。另外,项目区沿线占地中林地基本上是当地常见的经济、用材乔木和灌木林,建设单位根据实际占用情况予以补偿后,一般由林木产权人或产权单位自行移栽,因此,本方案不再考虑该部分的移栽和假植可能。

6.结束语

边坡防护必须从生态角度出发,综合考虑采用工程和植被相结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采用边坡植被防护技术,使生态防护既满足护坡固坡、防止冲刷的工程要求,又能因地制宜,与周围生态景观有机的结合[32]。随着人们对景观的要求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的护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采用边坡植被防护技术不仅能提高路基边坡的稳定性,而且对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有一定修复作用,边坡植被防护技术在高速公路防护工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西宝高速公路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作用。虽然工程建设存在着损坏原有地貌,产生弃土弃渣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不利因素,但通过采取相应的边坡植被防护技术措施,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有效的防治,可以减少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水土流失。

综上所述,本项目场区建设内容较多,建设期间场地平整、土石方开挖、运移、回填、路基填筑等活动频繁,人为因素造成对当地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项目建设势必加剧项目区水土流失程度。边坡植被防护技术作为一门工程技术,在边坡的治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研究和工程需要还相差甚远。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划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并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将边坡植被防护技术与工程类防护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保证边坡稳定前提下改善周边环境,已成为路基边坡防护工程研究的主题。在项目建设时,运用边坡植被防护技术,结合其它技术,做好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以达到共同维护好项目区的生态环境,避免对周边水土资源的破坏,最大程度的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峰. 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的探讨[J]. 科学与财富,2017(12): 262~262.

[2 ]杨中宁,陈文军,等.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原则与对策[J].现代园艺,2016(3):160.

[3]翟文光,罗爱道,阎宗岭.基于生态防护的公路边坡景观提升技术浅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6,32(1):134-139.

[4]聂影,陈晓红,等. 生态护坡根系纤维土强度和变形特性实验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1(7):6-8.

[5]陈洪凯,吴帆.基于植被固土机理的植物优化配置方案研究[J].公路,2015(7):264-268.

[6]黄秋星;公路路基防护与加固方法探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7): 196.

[7]胡中华.草坪与地被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8]交通部第二公路堪察设计研究院.公路设计手册一路基[M].2 版.北京:人 民交通出版社,1997.

[9]李西,罗成德,陈其兵.岩石边坡植被护坡选择初探[J].中国园林,2004(9): 52~53.

[10]刘小冬,郭春华,陈平. 大富山边坡植被防护设计[J]. 科技信息,2011,(1):364-365[11]王卓琦,顧蔚文,施拥军. 边坡植被防护研究综述[J]. 山西建筑,2010,(32):285-286.

[12]李永红,高照良,彭珂珊.中国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13]李卫,冯伟,杨文斌,等. 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带间土壤水分动态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2015,(2):163-167.

[14]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规划[M ] .西安:陕西省人民出版社,1999.

[15]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志?水利志[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7.

[16]郎燕,郑重,陆文明,等. 森林可持续经营环境友好型技术转让现状及建议[J]. 世界林业研究,2015,(2):1-7.

[17]彭佑勇.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探讨[J]. 山西建筑,2009,(8):296-297.[18]林雪成.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199.

[19]王礼先.林业生态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20]钱晶晶, 方江平. 西藏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13,(34):13352-13354.

[21]范俊嫘, 邱灿浪.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施工技术[J]. 交通世界(中旬刊),2017,(10):21-22..

[22]李卫,冯伟,杨文斌,等. 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带间土壤水分动态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2015,(2):163-167..

[23]王凯.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J]. 交通世界(上旬刊),2017,(5):158-159..

[24]方俊杰. 生态公路边坡防护技术探讨[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4):219-221,238.

[25]张直云,刘昆赟,滕建奎. 基于数值优化模型对不同旧料掺配比例的试验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33):287-289

[26]韦炜智.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4):437-438.

[27]交通部公路司. 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8]李之强, 周东蕻.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 建筑与文化,2013,(12):69-70

[29]高涛, 朱中海. 公路工程边坡防护关键技术的应用[J]. 低碳地产,2016,(17):78.

[30]熊韶华, 张利萌. 公路边坡防护技术要点[J]. 技术与市场,2013,(8):150-150.

[31]张玉鹏,蒋亮,李鹏. 低等级公路边坡植物防护应用[J]. 粉煤灰,2007,(1):38-39.

[32]杨晓明,王太平,田国行. 填沙路基边坡不同植物群落生态防护效应与生长动态分析[J]. 林业实用技术,2009,(8):16-18.

猜你喜欢

生态景观生态恢复
赣州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浅探
采石场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技术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原则及方法研究
苏州太湖湖滨湿地生态恢复模式与对策
福建长汀县生态恢复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乡土景观设计在玛纳斯河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骊山森林公同人文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南通通吕运河市区段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探究
现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