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2018-01-02王介良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学生

王介良

摘 要:为让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更好的重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传承和健康发展,要注重利用高等院校这一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从深化认识、明确目标、改进措施等方面为地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3-0263-01

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地方性、区域性,文化精神的内涵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反映着地方社会的道德观念、思想理念和文化内涵,其核心内容是体现非物质,具有看不见摸不到等无形特点。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开始的时间只有十几年,因此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高校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的优势

一是高校具有师资上的优势。高等院校传播着知识和学问,具有良好的文化发展和传播的环境,集聚了多学科的学者和专家。高校良好的师资力量,不仅能帮助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进行传承体系、传承内容、传承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总结归纳,让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提升。这些老师还能够把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设置为课程,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通识教育,更好地帮助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二是高校具有研究上的优势。高等院校除了承担着教育学生,传播知识的任务,还承担了很多专业性的研究项目。高校将地方非物资文化遗产纳入学校的重点研究项目,组织与其相关的学科专家开展联合研究,通过发挥不同专业相互交流、相互推动的“杂交”研究优势,能够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高校还能够从研究的需要出发,利用校内外的研究平台和载体,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历史资料、实物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比如地方戏曲的曲目、服装、道具和舞蹈影响等。利用高校的影响力,对这些收集的资料进行推广性展示活动,帮助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社会大众更为广泛的认识。

三是高校具有培养上的优势。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间力量。学生不仅能在在校园里了解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还将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选的后背力量。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体系一般都比较局限,往往是家族内部的传承。这种传承大大限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范围传播,独特文化精神的传扬光大。高等院校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用讲座、现场观摩来帮助学生们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习、创作等,能有机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寻到更具传承天分、学习素质的人才。

二、高校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上的思考

一是要在高校设立专业化课程,普及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为帮助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高等院校可以按照教學大纲的内容,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融入到课程的设计中,开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这样一方面能突出高校所在地的地方区域文化特征,帮助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扩大知名度和影响范围,加速传承和传播。一方面,能够实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实践教学和观摩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更愿意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可以专业学习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可以作为辅助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无论哪种形式的课程学习,都能够有效扩大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二是要在高校营造传播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氛围。高等院校可以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传播,采用专题讲座、社团活动、征文比赛、现场直播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师生都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其的研习和推广。还可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鼓励学生在经常登陆的微信、微博、论坛等媒体上撰写宣传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图片和视频等,让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被更加广泛的人群所知道、所认可。高校可以采取邀请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学校进行开办讲座、专题宣传等形式,为大学生传授一些文化知识,展示其特有的制作工艺、艺术品味,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地方非物质无可替代的文化之美。

三是要在高校建立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信息化平台。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整理和历史传承很多都没有系统性。遇到传承人缺乏的情况,很可能会带来传承的中断和结束。高校要提高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子信息化存储库,帮助其更加长久的保存。高校的图书馆可以采用录音、录像、扫描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归档体现出全面性和全覆盖,以便于今后的学者进行深入研究,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资料散落和丢失,而被历史遗忘或者消失。

三、结语

高校要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通过在校内开设相关课程,进行专业研究,建立电子储存平台等方式,让学生和社会更好地了解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健康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振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思考[J].戏剧之家,2017(07).

[2]陆岚.地方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研究[J].艺海,2016(08).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学生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学生写话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