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探究
2018-01-02赵芳
赵芳
摘 要: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音乐教育虽然在以往的教学任务中不属于主要教学内容,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机构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升,音乐教育同样面临着教育改革。新课程标准中,对音乐教育的要求不再是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乐器演奏的教学和唱歌技巧的教学,而是对音乐审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倡导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所有教学任务的要求。由于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对音乐教育的关注较少,致使在新的形势下音乐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学校方面应该对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在的教学标准要求,找出音乐审美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育;改革;审美;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3-0211-02
进入21世纪之后,国内对教学行业提出了新的教育标准,要求改变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教学目标,这就意味着学校方面转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向新的教学标准靠拢。与众多学科不同音乐教育即需要培养学生的乐理能力、歌唱能力和乐器演奏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审美能力,对于音乐教育者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音乐不单是作为学习的一个科目而存在,还是作为一门艺术而存在,为此,审美能力与音乐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音乐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为此,将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进行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音乐与审美
音乐既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化,又可以看成是一门艺术,但是最终都脱离不了审美和鉴赏的作用。在对一首音乐进行鉴赏时,仅通过乐理知识和演奏技术来判断一个作品的好坏是不够全面的,还需要从审美的角度来鉴赏音乐作品。对于音乐作品而言,审美能力与技术能力同样重要,这也是音乐可以作为一门艺术的主要原因。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注重的是对乐理知识、乐器演奏和歌唱技巧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仅是对音乐表层的教育,并没有达到音乐教学的真正目的。音乐这门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是在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为此,可以在根据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形态将音乐分类。
音乐在形态上可以分为自然文化形态和人工文化形态,这也是音乐的两个种类,自然文化形态指的是自然界中水流和鸟叫声等,而人工文化形态指的是人类为了表达某种情感,使用乐器进行的音乐创造。审美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行为活动,不带有任何功利性,仅是对一件事物所表达的情感。音乐的种类较多,个人对审美的观点不同,所喜欢的音乐类型也就不同,可以说音乐与审美是密不可分的。
二、音乐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标准对教学任务提出新的要求之后,我国的音乐教育在变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音乐审美教育也在逐渐步入正轨,但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音乐审美教育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音乐教育中所选择的侧重点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在教学工作中将理论知识与歌唱技巧作为教育的重点,忽视审美能力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教会学生歌唱能力,却无法实现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还采用原有的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没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致使教学成果不佳,对审美能力也无法得到培养;审美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落实,虽然音乐审美教学理念已经提出了一段时间,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过多的体现,在课堂中仍然采用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师很难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成新的教学观念,致使课堂教学的重点还是围绕乐理知识展开。
三、审美音乐教育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音乐教育的重点是理论知识、乐器和歌唱技巧的学习,课堂教学的内容过于枯燥,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教学成果不佳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提出音乐审美教学之后,注重的是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鉴赏某一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学生对音乐作品最真实的情感就是审美能力的表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以审美为核心来开展音乐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下面就对实行审美音乐教育的几个要素进行分析。
(一)转变理念
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向具有决定性意义,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學理念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可以说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对于教育机构而言,必须根据现阶段的形势,确定正确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确定正确的人才培养计划,为社会发展培养可用之才。要想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音乐教学中不能急功近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己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来带动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正确感知。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自身观念的转变来带动学生改变对音乐学习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教育中除了理论知识和歌唱技巧之外,还有审美能力的教育,且审美能力对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出明显作用。
(二)改善环境
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古时的孟母三千的典故正是对环境之于人的影响做出了正确的示范和说明。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处于主导作用,提出教育改革之后,教师也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改变学习习惯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审美音乐教学而言,更需要营造一个安静,视听效果绝佳的环境,使欣赏音乐时有更强的代入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了解音乐作品中的意境之美,这样才能达到审美教学的目的。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视听氛围和课堂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美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与课堂环境相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制动合理的课堂教学办法,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参与感,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需控制好音乐的音量,确保不影响其他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为学生带去好的视听体验。
(三)改进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只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对于音乐审美不重视,因而之前的音乐教学方法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中是用不上的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减少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留出一部分时间关注学生对于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情感性,要把学生当成和自己地位相同的人,进行的交流也是平等的,两者都是作为音乐的审美主体存在于课堂之上的。
其次,要注重音乐教学的体验性。因为音乐教学中,听是关键,听是一种体验,学生听是一种对音乐的体验,教师在这一过程则是要体验学生的体验。而学生音乐审美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对于音乐的体验。
四、结语
教师在进行具体的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情感性和体验性逐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逐渐克服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满足人们对音乐审美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蒋文娟.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研究——评《音乐审美教育》[J].新闻爱好者,2017(06).
[2]石恙宏.音乐教育改革中的音乐审美价值导向[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01).
[3]张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之我见[J].戏剧之家,2017(02).
[4]郭声健.艺术审美并不等同于艺术欣赏——由“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理念引发的思考[J].美育学刊,201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