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北堂与海淀堂不同的建筑美感看宗教信仰的表达

2018-01-02刘萍马翀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海淀宗教信仰教堂

刘萍+马翀

摘 要:通过比较北京宗教场所天主教北堂和基督教海淀堂的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不同,分析出北堂建筑体现了仪式化的繁复华丽美感,而海淀堂则表达出理性的简约寂静美感,从而分析宗教建筑美学蕴含了不同的宗教信仰表达。

关键词:建筑美感;宗教信仰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3-0177-02

作为教众的主要活动场所,宗教建筑无疑是有灵魂的,精神附着于物化的形式之上,感召力产生于建筑空间艺术之中,通過对建筑细节的关注和建筑风格的掌握,可以发现宗教建筑的美学蕴含了重重心机。

宗教建筑的迥异的风格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宗教信仰的不同,尤其是天主教和新教的之间鲜明对比。下文以北京的天主教北堂(西什库教堂)和基督教海淀堂为例来做出说明。

一、繁复华丽的美-北堂

首先参观的是位于北京西什库大街南端的西什库教堂,又称北堂,如图1所示。自1703年开堂始,目前是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北堂建筑可以说是以造型艺术表达宗教信仰的典范,最大的特点是中西合壁。西式特征表现在教堂的哥特式建筑上:主体建筑为用修长细长的柱子代替了厚墙共由11座尖塔构成,新式的框架结构利用十字拱和飞券支撑了顶部的力量。教堂模仿了巴黎圣母院,正面被分隔成九个矩形,“矩形的无限向上”, 高耸但是轻盈俏丽的建筑外形,寓意着天国的接近。四个高耸入云的尖塔,三个优美对称的尖拱券入口,正中必不可少的圆形玫瑰花窗,塑造出北堂端庄而绮丽的立面,远远望去,在青松翠柏环绕之中,教堂显得挺拔秀美。入口拱门之间雕刻基督耶稣的四位门徒圣保禄、圣伯多禄、圣玛窦和圣若望的雕像,这是北京各教堂中绝无仅有的。

与教堂哥特式建筑风格相映成趣的是传统中式建筑风格,建筑正立面上的门窗均用汉白玉石刻装饰,堂前台基环绕汉白玉栏杆,栏杆和栏杆上的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均为传统的中式设计。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碑亭,黄顶琉璃瓦重檐庑殿顶设计无不宣告着教堂与皇室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碑亭侧前方是一座圣母山。进入堂内,首先使人惊叹的是300根巨柱撑起的金色拱顶,如图2所示,修长的高柱或簇柱,给人一种无限向上的神秘感,空阔而具有层次的空间感升华了宗教情绪。而那大小不一的80面玻璃花窗,如图3所示,金碧辉煌,恰如其分的烘托出庄严华丽的宗教氛围,让每个初踏入教堂的人惊叹臣服。尤其当阳光透过彩画玻璃窗,洒在地面形成五彩斑斓的投影,更加反衬出教堂无处不在的繁复华丽的美感,如图4所示。

北堂雄伟壮丽的外观和神秘华丽的教堂内空间,是典型的哥特式风格,但是教堂采用中国常用的建筑材料,由中国匠人施工,所以其木雕、石刻等均富有中国气韵。整体上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也让这座北京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熠熠生辉,有人认为,北堂是北京最绚丽的教堂。

宗教建筑是表达宗教观念、宗教情绪、宗教情感的物化形式,北堂的圣母山、礼拜堂的祭台、悬挂的耶稣像、圣母像、告解密室、四门徒的雕像等,都表达出和新教不同的宗教信仰:对圣母尊重,崇拜偶像,强调圣事礼仪,强调神职人员的崇高地位。

二、简约静寂的美-海淀堂

新教的教堂,各派教会亦有差异。相比天主教堂来说,新教教堂建筑大都比较简朴,多为长方形礼堂。新教重视讲道,讲台会置于显著地位。欧美各国近年新派教堂建筑艺术呈现多样化趋势,试图摆脱旧的传统风格,出现一些新的式样。尤其试图改变传统教堂建立的人与神的关系,使走进教堂的人在宗教体验上更具时代特点,基督教海淀堂的在这点上表现得尤其突出。

通过吴伟庆牧师的介绍,得知海淀基督教会的前身是海淀中华基督教会,原是北京公理会所属的一个福音布道所。1933年6月建成的旧堂已在中关村西区改造计划之中被拆除。现在的海淀堂是2007年建成的新堂,如图5所示。新堂的建筑造型极富特色:在外形上,由193根洁白的立柱围合而成,俯瞰如方舟,象征着挪亚方舟,对教徒的拯救与安宁的怀抱,又象征教会的合一;正视如翻开的圣经书页,部分柱子由上到下贯穿始终,运用纵向线条的分割,营造了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体现了圣经是教徒的人生准则;正门是基督教堂必不可少的十字架;代表了耶稣肩负十字架的救赎;长长的步入主堂的坡道,代表了教徒向往的虔诚程度,海淀堂的钟楼也非常有特点,一共9层,高达48米,钟楼塔顶嵌着一个十字架,后面悬挂3座每逢整点敲响的铜钟,夜幕降临时,教堂门顶上的英文“Christian church”以及塔楼上的小十字架就变成了晶莹剔透的耀眼标志。纵使是在如火树银花的霓虹灯海中,也异常醒目。这简约静穆的教堂建筑与繁复华丽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形成鲜明对比,在宗教信仰的表达上,风格迥异。

步入主堂,简约静穆的建筑风格依然延续,白色立柱分隔了阳光的照射,主堂挑空3-4楼高,室内宽敞明亮,天花板重复延展的棱形,视觉冲击力很强。主堂前方正中位置伫立着血红色透亮的十字架,墙壁上悬挂8米x4.5米的屏幕配合高流明投影机,投影机下是三级大理石台阶。台阶前有立式麦克风、钢琴、架子鼓、灯光等一系列舞台设施。台阶上是暗棕色的台桌,桌面上中间是一个展开的大开本精装圣经,其两边分别是金色的十字架、七座烛台,台阶下是大理石的洗礼石盆,再往前就是石质的讲台,牧师讲道的位置。暗红色的木制护栏将讲台连同后面的石盆、台阶统统包围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区域,是进行宗教仪式的区域。教徒的座位都是统一的暗红色长椅,主堂可以容纳约1000名教徒,副堂可容纳800人。

海淀堂内外部的主色调均为纯白色,自然采光设计非常巧妙,教堂内光线充足,非常敞亮,如图6所示,同时,考虑到主堂作为最常用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来丰富布道方式,教堂的配备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电子放映装置。尤其在墙面的声学设计上大做文章,选用以石膏板做造型,覆上纤维壁布,起到了很好的吸音作用;主景墙选用松木制作造型。整体看来,堂内大量的软装饰幕布不仅营造亲切的气氛,而且在功能上完全体现了材料的优势,无声的建筑造型却有了节奏感、音律感。教众置身堂内无论是参与查经聚会、慕道班、见证会、祷告会等,都能获得理性而充满神秘感的精神体验。

相比西什库教堂的华丽,海淀堂的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可以说是脱离了传统教堂的建制,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简约静寂的美。教堂与周围商用空间在建筑美学上既有所区别又有联系,首先教堂并没有脱离周边的商业建筑,孤立无援,在造型上与南边的文化大厦的玻璃幕墙建立了视觉联系,其次,通过独特的简约静穆的美感表达宗教信仰,强调其作为宗教建筑的特殊功能。

海淀堂秉承“新简洁主义”设计理念,完全将一座现代的、简约的、静寂的、充满几何形式意味的教堂呈现在人们面前,通过对设计细节的完美表达,让人们感受到“建筑就是对社会的责任”的思想。尤其是脱离了传统教堂形式的设计,着重于现代教堂的设计理念,突出了亲近大众的形象;同时,又突出环境与功能的协调,将聚会场所和办公区融为一体。

新教的建筑造型表达出的宗教信仰,与天主教截然不同,是重视十字架,没有偶像崇拜,不挂耶稣像,不建圣母山。重视圣经,不接受圣传。而且海淀堂的贴近时代的建筑特点,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非同小可,海淀堂的教徒80%是年青人,这是不可忽视的宗教后备力量。

不可否认,宗教建筑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美学的审视角度来看,无疑是美不胜收。通过宗教的历史起源来了解宗教的传播方式,我们或许应该对宗教保持审慎的态度,罗素曾说过:“环顾今日的世界,你会发现世界上人类的情感稍微有一点进展,刑法有任何改进,缓和战争的每一步骤,改善有色人种待遇的每一步骤,奴隶的解放和道德的进步,都曾受到世界上有组织的教会一贯的反对。我可以很慎重地说:‘基督教作为有组织的教会,过去是,现在也依然是世界道德进步的主要敌人。”

参考文献:

[1](英)罗素,徐奕春(译).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北京市基督教海淀堂网址:http://www.hdchurch.org/.

[3]龙泉寺学诚法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

[4]基督教海淀堂(北京).世界建筑导报[J],2006(07).

猜你喜欢

海淀宗教信仰教堂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教堂之夜》
天然大理石教堂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