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双柏“三笙”

2018-01-02谢琼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1期

谢琼

摘 要:双柏县彝族虎文化有着特定的发展环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具特色的是祭祀虎图腾崇拜的“老虎笙”、追求光明的火图腾崇拜的“大锣笙”、裸体纹身反映生息狞猎的“小豹子笙”。代表着中国彝族虎文化的双柏“三笙”文化,被誉为中国彝族虎文化的 “活化石”。

关键词:彝族虎文化;三笙;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3-0138-01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被誉为“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故乡”。在双柏境内众多的民族民间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三笙”文化。

一、“老虎笙”

“老虎笙”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法脿镇小麦地冲的彝家山寨。每年的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全村要定时举行接虎、祭虎、跳虎、送虎仪式,人们都要参加并遵从“虎节”的核心是虎图腾舞。其舞蹈形式有表现老虎生活的虎舞和表现生产劳动的一系列舞姿。在跳虎舞的过程中,有两只扮演猫的男子穿插其中,这两只猫的作用是进堂屋取供品给老虎食用,因为老虎到各家各户驱邪时只进院子不进堂屋。

跳虎节的内容第一步是选“虎”。农历正月初八凌晨,朵西(彝族巫师)带领全村男子牵着羊、抱着鸡到村后山土主庙祭山神,每人卜三卦,三卦均为吉卦者视为被神看中,才能入选,卜挂共选出8名男子。第二步——虎跳经过(虎舞)。时间是从农历正月初八上午开始,至十五夜晚结束。虎舞共有12个动作,据说过去小麦地冲有几十种舞姿和套路,经过整理加工保存下来的有两套:一套是模仿人事伦理生活——老虎亲嘴、老虎交配、老虎抱蛋等;一套是老虎从事稻作生产的舞蹈——老虎耕田、种地、背粪、插秧、收割等,都是模仿农民劳作的一系列过程和动作。第三步——驱邪、送虎。正月十五这天,各家各户桌上摆满供品,朵西进堂屋念经驱邪,猫进堂屋去取供品,完毕之后,虎队在前带领着,全村16岁以上的村民手持香火尾随在后,一直送到村外的叫魂山,其他人员把猫从农户家叼来的砣砣肉煮熟拿到叫魂山来分给村民吃,吃了肉既意味着消灾免难。

二、大锣笙

大锣笙源于双柏县法脿镇者柯哨李方村和上者窝等地,是古彝民族部落时代传承下来的一种祭祀与娱乐兼有的原始图腾舞蹈。相传建文帝落难逃到双柏,一位勇敢的罗伍族小伙子救了他。建文帝十分感激,就按当地的彝家习俗与他结拜为兄弟。最后建文帝到了武定,他在武定招兵买马,最终夺回了他的江山。于是建文帝就接他的兄弟进了宫,呆了一段时间后,罗伍兄弟想回家了,建文帝要他选各种金银珠宝带回去,但他只选了10面大锣带了回去,回家后罗伍村寨就跳起了大锣笙。之后村民们为了感谢建文帝和纪念罗伍青年,后世的人们每年都跳大锣笙,也是为了驱邪祈福。

大锣笙由16个舞蹈套路组成,其中最有特色的是:(1)模仿建文帝逃难时的受难动作。动作多表现为弯腰屈膝敲打着锣艰难前行,其寓意是想激励人们在困境中仍然要继续前行。(2)扳牛。表现形式是两个寨子各选出男青年六人进行扳牛比赛,先将牛扳倒的一方为胜,此活动是为了纪念神勇的罗伍族兄弟。(3)叠罗汉。先由数名男子直立围成一个圈,再由相等人数的男子站到底圈男子的身上,上方的男子手端大锣,锣中装有烟、糖、花生等,并抛向空中落向四周群众。寓意为庆祝人们五谷丰登、丰衣足食。(4)师公师母(雷公电母),也称公母哑巴。他们头戴图腾面具,身着草衣,手持木制神杖和铁链,两人手牵手,形影不離,手舞足蹈穿梭于村寨和人群中,每个人遇到他们都应奉上食品、钱物等,寓意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小豹子笙

“小豹子笙”是彝族的一种祭祀舞蹈,流传于双柏县大麦地镇峨足村彝家山寨。小豹子笙所体现的是:(1)豹子的奔跑、行走。两只小豹子为一对,前者为爬行状态,双手左脚落地,后者抬着前者的右脚尾随前者或快或慢的向前奔跑、行走。(2)豹子打架。各手持一根一米长的栗木棍互相击打,并伴有吼叫、欢呼、跳跃,反映小豹子的活泼、机智、勇敢。(3)小豹子进家。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各家各户都敞开着大门,并在堂屋专门供上糖果等各类食品,小豹子们各手持一米长的栗木棍,向一家家敞开的门捅去,或者从一家家的土掌房顺着楼梯进入家中,到每个房间、院落手舞足蹈、跳上跳下,并进堂屋抢食供品。哪些家户的供品被抢食一空,就意味着这些家户来年将平安幸福,是吉利之照。最后小豹子们集中到土掌房平台上进行绕圈欢舞,在锣鼓的伴奏声中变换着不同的舞步,舞蹈粗犷古朴,观者济济。

四、结语

中国彝族虎文化是一个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艺术领域,双柏彝族“三笙”文化是中国彝族虎文化的重要体现,正期待着人们去发现这块“活化石”更多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唐楚臣.中国彝族虎[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2]杨甫旺,李忠祥,刘祖鑫,朱和双.双柏彝族史诗选[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3]杨继林,申埔廉.中国彝族虎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4]左玉堂,陶学良.毕摩文化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5]汪玢玲.中国虎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王明贵.虎尾捕风[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