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动静”平衡,构建数学模型

2018-01-02王剑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结合策略理论与实践动静

王剑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实际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追求“动静”平衡,构建良好的数学模型,从而合理地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小学数学课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策略,旨在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策略

为了让小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便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将小学数学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真实和易学,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各种事物.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正确地认识数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开展生活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在其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利用小学生喜欢游戏的这一特点,我们可将游戏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中,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首先,应把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切合点找准,以免纯粹性的游戏而将教学的意义忽略掉;其次,在设计游戏时应把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年龄跨度和个性差异,因此,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数学游戏.

比如,在教学“钟表”一节知识时,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在自己手腕上画一只假手表,非常有趣;而在学习“混合运算”相关内容时,就可通过竞赛的方式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检验,奖励算得最准、最快的学生,继而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让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增强.游戏,不仅是玩乐,我们可借助游戏来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学习,对游戏的学习性予以丰富.

二、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促使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强制性地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是无法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的.就算同一道题目,换一种出法,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吃透知识点,还是无法将题目做出来.这种教学方法的枯燥性,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无疑会对课堂教学有效性产生不利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形,教师可以尝试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起来,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吃透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在生活中、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以“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节内容的学习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百分数,更轻松地懂得百分数的含义,就可以结合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熟悉事例来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泼有序、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学习,体验成功,促进发展.首先,通过课前谈话,引入学生喜欢的节目.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下大家周末在家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呢?其次,呈现信息,探索百分数的意义.师:老师前段时间对其他几个班级的同学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课件,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看看哪个节目最受同学们欢迎?为什么?

生:《爸爸去哪儿》最受欢迎,因为22÷25=0.88,15÷20=0.75,45÷50=0.9,0.9>0.88>0.75.

师:为了让大家一眼看出哪个节目最受欢迎,下面老师转化下大家给出的算式:22÷25=88100,15÷20=75100,45÷50=90100.88100,75100,90100这样的分数,就叫作百分数.

又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的相关内容时,我不仅利用教材上的素材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还让学生对学校操场小树之间的距离、单杠的长度与高度以及同学的身高进行了测量,除此之外,还让学生回到家中对各种粮食(玉米)、蔬菜(大葱)的长度进行测量,比较文具、玩具、粮食、蔬菜的长度,身高、旗杆与房屋的高度,对厘米、米等长度单位的不同予以充分认识,以免学生犯一些常识性错误,如,小明身高106米,房子高3厘米等.

三、理论结合实际,合理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该坚持理论结合实际,也就是说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要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设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往往呈现出活泼好动的特点,喜欢一些新鲜奇特的事物.数学教师应该在设计题目时尽量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积极将数学题目设计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将生活中的一些经验用于数学教学.比如,三角形具有稳固性的特征,数学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三角形为例设计题目,如衣架等等物品.只有结合实际设计出来的数学题目,才更贴合小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小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数学.

总而言之,数学从生活中而来,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应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基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将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使教學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让数学在他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触手可及,进而赋予数学生动化、形象化与通俗化,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进而以“我要学”代替“要我学”.

【参考文献】

[1]刘诗扬.生活情境和教育游戏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5(24):49.

[2]狄娜.小游戏,大智慧——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巧用游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0):119.

猜你喜欢

结合策略理论与实践动静
微·视界
动静相映,写情造境
基于力的电动静液作动器阻抗控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浅谈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
唱法与教法·理论与实践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