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阴符经》中的现实意义

2018-01-02王牧原

祖国 2017年21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唯物主义

摘要:《阴符经》又名《黄帝阴符经》,其文仅有三百余字,但是言简而意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天人观念和治国察民哲理。该书对人与自然,唯物主义思想和事物之间的对立与统一都有明确的论述,其作用对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世人更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理念也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阴符经》 人与自然 唯物主义 辩证思想

《阴符经》自唐朝问世以来,世人对其作者和成书年月争论不休。因其多被道家之人所注解,多被认为是道家典藏,也不乏有众多从兵家、儒家、阴阳家、纵横家角度研究的后人。至于后世的评价更是毁誉参半,唐代学者李筌在《黄帝阴符经疏》中赞誉其为:“黄帝天机之书,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人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而黄震批评最甚:“言用兵而不能明其所以用兵,言修炼而不能明其所以修炼,言鬼神而不能明其所以鬼神。”这种说法多是认为此类书皆是在诉说一般性的原理,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并没有帮助,多为故弄玄虚,不能为人生之用。但是,笔者认为《阴符经》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其意义在于其中以人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观点,以及能够联系实际从中提炼出重要的民族精神和不谋而合的当代核心价值观及发展理念。

一、《阴符经》的立题基于人的立场

为什么叫做阴符经?我们可以从它的字意去理解它的意思,阴者,即“荫”的意思,“荫”代表着萌发,表示人萌发出自己的意识,去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奥秘和道理。人因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掌握了一定的客观规律后,以自己的立场去试图去了解这个宇宙。“荫”也有萌发到壮大的意思,随着时代的推移,人类知识体系的多样性、结构性、健全性都在不断发展,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一个阴字,说明了《阴符经》的本质,即人利用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欲望,不断地形成自己的智慧文明,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技术产生了推动作用;符者,“服”也,人生于万物,死于万物。人要想更深刻地了解这个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必须服从世界运行的基本法则,改造自然的行为一定不能逾越自然的“红线”。现代科学在发展中,不仅多次出现了从动物身上借鉴其身体构造特点发展技术的例子,也不乏通过自然规律推定科学结论的。 21世纪以来,环境恶化、大气污染、海平面升高,这些问题都体现出了我们人类没有做到服从自然规律,所以会受到自然的“报复”;经者,路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给后人留下来很多经典文献,这些经文就像一条条路供我们选择,每条路代表了不同的方向,也不失为一种种认识世界的方式。《阴符经》不仅为后世的发展指出一条存在可能性的道路,同时为后人的生活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所以说,“阴符经”三字,就是在基于人的立场上对世界隐藏的道理进行理解,并能以符合自然规律的形式加以运用。在当代“五位一体”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其中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五位一体”发展思路可谓敬畏民意,顺应现代国家的发展趋势。

二、《阴符经》内容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价值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是《阴符经》的起始句,“观”为认识,“执”为掌握,都代表了是我们人类去认识客观世界,掌握运行和变化规律。但是无论宇宙怎样产生,或者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结束,这个客观世界是不会随着我们的意识为转移的。“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就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形成自己的意识,离开物质意识就不存在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所以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时候,因为自身的知识和认识方式的局限性,不用的人、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世界的认识都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就如《老子》中所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世间万物生长依赖于自然,于是我们归恩于自然,但是大自然有迅雷烈风代表着的很多对万物产生毁灭作用的灾害。客观世界的无意识,我们称作“蠢然”。《阴符经》中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价值在于,让人们能清楚地认识到人类自身在自然中所处的地位,能够平静地处理人与社会、人与生活的关系,为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提供了一种思想模式。

三、《阴符经》中的辩证法观点

“火生于木,火发必克。”火是从木中产生的,但是火产生后会焚烧木,其相生相克的原理代表着事物变化辩证法的观点。《阴符经》由此衍生到治国安民的理论,奸臣生于国家社稷之中,奸臣当道则国家社稷灭亡。“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又辩证的论述了生与死,恩与害之间的关系。在顺境中安于享乐而忘记忧患被灭亡,在绝境中隐藏着起死回生的契机,士兵在战场上置于死地而后生。也因為施恩于他人,而反受报复,因为受害而得到大祸后富。《阴符经》中贯穿全文地观点有“五贼”和“三盗”,“五贼”即命、时、物、功、神,“三盗”即天、地、人相生相杀。这些观点重点论述了自然界和人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其中蕴含的矛盾和统一的思想,人既无法离开万物而生存,也无法避免自然带给自身的损害。《阴符经》提出了这些辩证观点,并提醒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从而达到解决自然问题和现实问题更好地生存的目的,但是其对怎样去做,在怎样的一个条件下,矛盾会发生转化并没有说明,以至于后人评价其文章“诡谲不经,掇拾共说,并无定见”。笔者认为,《阴符经》中蕴含着的辩证法观点给治国理政者起到警示作用,在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发展中着重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党”。“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时代在不断进步,国家要想长治久安的发展,必须能够顺“机”而动,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推行法制建设、从严治党,达到“定人”的目的。

我们对于《阴符经》应秉持一个客观的认识态度,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其中的道理并不能作为准则去完全相信遵守,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其中的辩证思想和文化精髓我们要能够古为今用,能够选取有效的部分完善自身的哲学思辨思想,并用于指导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黄帝.阴符经集释[M].北京:中国书店,2017.

[2]马叙伦.老子校诂[M].北京:中华书局,1974.

(作者简介:王牧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哲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实践唯物主义的三重辩护
对旧唯物主义之“旧”与新唯物主义之“新”的再思考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