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基于文献的研究框架
2018-01-02杨琳
杨琳
摘 要: 众创空间在孵科技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对此结合国家政策指向,提出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的研究命题。从众创与科技金融、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等层面,深入分析国内外的新近研究文献和发展实践,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机制与模式研究的总体框架,对后续研究内容具有指向与引领作用。
关键词: 众创; 众创空间; 科技金融; 投贷保联动
中图分类号: F830.59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7.03.021
一、引言
伴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称“众创”)正在成为我国经济新动能的重要组成。众创空间是推进众创的重要载体,其建设发展立足在孵科技企业(团队)的可持续成长。当前,众创空间在孵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低信用、无产品销售等问题,获取科技贷款等外部融资难度较大,亟须探索融资服务创新。对此,国办在2016年2月发文(国办发〔2016〕7号)提出:“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试点地区探索为众创空间内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试点投贷联动。”尽管在实践层面,投贷联动、投贷保联动、保贷联动等面向中小微科技企业的融资服务创新已相继出现,但针对众创空间内企业的类似融资服务创新仍有待破题。
在此背景下,笔者提出“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的研究命题,旨在探索面向众创空间在孵科技企业的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创新。选择研究投贷保联动而非国办文件中提到的投贷联动,一方面是因为投贷保联动以投贷联动为基础,两者并不矛盾,另一方面是因为投贷保联动增加了担保环节,更有利于降低贷款风险,更加符合众创空间在孵企业的融资实际。研究内容方面,笔者首先梳理了众创和科技金融的理论背景及关联,接着分析了众创空间的现状态势和投贷保联动相关实践,进而重点提出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机制与模式研究的总体框架,以期回应相关行业发展需要和政府部门管理需求,为众创空间在孵科技企业的成功融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初步的理论支撑。
二、众创与科技金融的理论关联
以熊彼特为代表人物的创新理论研究[1][2],发展提出了“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的传统分析框架。进入21世纪,Bessant、Chesbrough、Bar先后提出全员创新[3]、开放创新[4]、大众创新[5]等观点,赵夫增、丁雪伟以及宋刚、张楠分别提出大众协作创新[6]、创新2.0[7]等概念,开启了创新民主化研究的新阶段。刘志迎等在梳理传统创新向大众创新演进的基础上,把众创界定为新型的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创新模式。[8]
诺奖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费尔普斯教授的《大繁荣》一书,很大程度上为众创提供了理论诠释。该书论证了英美两国的创新成果源自人民的冒险精神和发挥创造力的愿望,且有相应制度使这种愿望得以实现,提出正是这种大众参与的创新带来了庶民的繁荣兴盛,对此林毅夫认为书中许多不同于当前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见解,很值得我们在思考未来变革问题时深思和参考。[9]尽管国外学者对菲尔普斯的观点未必全部赞同,但承认创新事实上由无数拥有资源及创意的企业家带来[10],确认创新是具有商业目标的一种理念,其提出商业化及最终采用都依靠市场,从而创新能力集中于实施这些创新活动的人群[11],并建议政策改革必须聚焦游戏规则的改变,以产生创新得以内生涌现的重要激励。[12]无疑,在深入思考创新问题时,国内外学者都开始重视大众创新及其背后的制度环境和规则设计。
科技金融与创新的关系密切。对此,国外的新熊彼特主义经济学学者有着系统解读:在理解创新的源头上,尽管熊彼特本人强调了企业家和投资人,但他却把注意力集中在从事生产的企业家一方,忽略了投资人参与创新的一面[13];然而事实是,企业家为银行家的投資提供了可能性,银行家则使企业家的冒险变为可能,这两者以及公共政策,代表了综合新熊彼特主义经济学的三个支柱,即产业(经济的真实面)、金融(经济的货币面)和公共领域[14];综合比对后凯恩斯主义、新熊彼特主义等学派观点,可以提供创新研究的广阔视角,即从演化、制度以及长期的观点,来重点探讨金融在生产中的作用[15];特别地,基于主体建模的技术方法,为创新演化分析开辟了仿真研究的新路径。[16]
国内学者对科技金融的研究,总体上涵盖了科技金融及其相关主体的逻辑关系、科技金融中的风险问题、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相关问题等方面内容。[17]其中,对科技金融的内涵理解,可分为工具论[18]、本质论[19]、平台论[20]、生态论[21]等观点,参照新熊彼特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可以认为科技金融是创新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技术资本、创新资本和企业家资本深度融合的新经济范式[22];在其未来发展中,政府要以公共金融的方式将财政嵌入金融交易结构来改善科技金融的风险收益结构,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23]尽管国内外的经济金融体制存在差异,但相关学者对科技金融及其与创新间关系的探讨仍有共识,且在理论观点上有合流的可能性。
综合来看,众创及其研究在国内外都得到高度重视,尤其在支撑众创的科技金融部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开始趋同并指向新熊彼特主义经济学。
三、众创空间及其在国内的发展态势
在国外,与众创空间相对应的工作场所,一般称为骇客空间或创客空间,通常是具有相同兴趣的技术爱好者在这里定期聚会、交流并开展合作,整体上可分为非盈利性公益组织和盈利性公司两大类。[24]据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各类创客空间已超过2000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组织网络,并拥有特定的学习理论和文化观念等作为发展支撑。[25]相关研究较多探讨了对公共图书馆这一特殊场所内相关资源及空间的利用问题[26-27],同时也关注创客空间如何孕育商业利益特别是创业公司等问题[28-29]。特别地,Anderson在其《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中提出人人都是创造者的时代已经到来[30],并在全球得到积极回应,客观上推动了创客空间的进一步发展。endprint
在国内,众创空间是涵盖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孵化模式的一类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新型创业服务平台,通过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的结合,来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31]目前我国各类众创空间已超过2300家。[32]2015年之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创客空间,认为它是推动科学普及发展的创新路径[33]、是一种新型的跨领域创新平台[34],此外高云峰、高震提出的“群体创新空间”(GIS)模型影响较大。[35]2015年之后,众创空间研究文献集中、大量出现。2015年底,刘志迎等出版《众创空间:从“奇思妙想”到“极致产品”》一书,作为国内第一部研究众创空间的专著,该书提出“只有集聚了研发型创客、工程型创客、创业型创客和金融型创客的众创空间,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创客空间。” [36]概言之,众创空间源于国内外各式创客空间,其可持续发展更多指向科技企业孵化器。
为推动我国众创空间健康发展,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于2015年11月和2016年1月,先后审核、公示了两批共计498家拟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众创空间[37][38],涵盖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其他省份、计划单列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经统计,在这些众创空间的分布上,除山西、内蒙、湖南、广西、海南、西藏、宁夏外,其他省份均有涉及;除厦门外,其他计划单列市均有涉及;此外,新疆建设兵团获批2家。综合比较分析后,有以下结论:
1.直辖市中,北京57家,天津31家,上海20家,重庆13家;计划单列市中,深圳30家,青岛26家,大连17家,宁波7家。综合看,北京、天津、深圳、青島、上海分列前5位,且都在20家以上(含20家);
2.若考虑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的份额,则在其他省份中,广东74家,山东56家,江苏33家,浙江21家,四川21家,辽宁21家,陕西20家,分列前7位且都在20家以上(含20家);若不考虑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的份额,则在其他省份中,广东44家,江苏33家,山东30家,四川21家,陕西20家,分列前5位且都在20家以上(含20家)。综合看,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四川、陕西等省份较为突出。
3.总体看,在我国当前众创空间发展格局中,环渤海(京、津、山东、辽宁)、江浙沪、广东以及川陕等区域板块的地位较为重要;其中环渤海、江浙沪和广东的表现并不意外,而川、陕则需要特别予以关注。
四、投贷保联动及其国内相关实践
投贷保联动,主要指商业银行与风险投资、担保公司合作,根据科技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和融资方式偏好,确定股权融资和银行贷款配置比例,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运作方式,共同为企业提供“投资+贷款+担保”等综合金融服务[39],其典型案例主要集中在上海[39][40]。
投贷保联动在国内发展的主要实践包括:2012年3月,上海国际创投、浦发银行和上海市再担保公司作为投贷保联动试点,联合推出国内首个面向科技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产品“投贷宝”;2014年11月,南通市科技局印发《科技金融“投贷保”联动管理办法(试行)》,推出以“首投、首贷、首保”为主的“投贷保”联动的融资模式;2015年12月,中投保、北京银行、启迪科技服务集团、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共同签署投贷保联动支持小微发展合作协议,通过建立“融资方、投资方、贷款银行、担保方、再担保方”五方联动机制,探索股权、债权结合的融资服务模式等。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针对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机制与模式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有待从相关实践中加以挖掘;另一方面,针对投贷联动融资服务模式和机制的研究已有基础,可以作为投贷保联动相关研究的参照。
投贷联动,是指银行为客户提供信贷支持,VC或PE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以“股权+债权”的模式,给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41] 对于投贷联动的模式研究,已有如下几种划分:
1. 投贷主体相分离的模式(互相参与对方项目评审会/贷审会,或签订投资联盟协议),投贷主体相结合的模式(组建创业投资企业等新企业,或组建基金参与股权投资)[41];
2. 按照合作深入程度,分为渠道合作模式、选择权贷款模式、优先级贷款业务模式[42];
3. 商业银行与创投机构合作模式,商业银行集团内部投贷联动模式,商业银行设立股权投资公司模式[43];
4. 商业银行直接获取股权投资牌照、通过境外子公司参与股权投资、“明股实债”模式、“债权+选择权”模式、借道创投孵化器模式等。[44]
投贷联动的机制研究方面,主要涉及商业银行的资金配置、成本利润核算、员工激励、内控、风控[43]以及相关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42]等。
五、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机制与模式研究的总体框架
(一)研究的对象、问题及思路
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机制与模式研究,以面向众创空间在孵企业的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为研究对象,全面、深入探讨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的机制与模式问题:首先,从理论高度透视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的内在机理,为其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其次,从实践出发,依靠专家知识和理论分析,提炼形成投贷保联动工作机制的具体内容;再次,以成功案例为参照,归纳投贷保三方主体的业务关联,对投贷保联动基本模式进行细化和优化;最后,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投贷保联动机制与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检验乃至推广。
(二)研究内容及相应方法
1.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的理论解析与仿真建模。借助新熊彼特主义经济学、创新经济学、创新生态系统、复杂性研究等前沿理论,参照“产业—金融—公共领域”分析框架,从创新复合体、创新生态、创新生态群落角度,对众创空间、众创空间科技金融、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进行梯次解读;分析众创空间科技金融作为复杂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动力学特征;结合经验材料与数据,建立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系统的多主体仿真模型,探索投贷保联动的内在机理和可能路径。endprint
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与多主体系统建模。从环境—功能、主体类型—交互关系—层次结构、运行机理、动力机制、特殊复杂性等方面,对作为复杂创新生态系统的众创空间科技金融进行系统分析;按照众创空间、在孵企业、创投机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政府部门等角色划分主体类型,结合前述系统分析、经验数据材料和相关文献,确定各类主体的属性、行为、数量等特征,综合构建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系统的多主体系统模型,在NetLogo平臺上实现对模型系统的仿真建模,通过模型校验后即可进行情景仿真。
2.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机制的系统设计。以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知识管理等理论为指导,融合现有研究与业界实践,对投贷保联动的工作机制进行设计,包括:面向众创空间及其在孵企业、创投机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政府部门等多方主体建立信息交流机制,以达成业务合作的基础共识;依托众创空间构建以标的企业和投贷保各方为中心及用户的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客户、项目、风控等资源的充分共享;联动融资机制,涉及股权融资和银行贷款的比例配置,贷款利率、担保费率确定,以及业务运作的一体化、流程化和标准化等;面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的集聚叠加,建立包含面向业务整体和以单个机构为主的双层次风险控制机制;众创空间在孵企业的成长具有高风险和不确定性,投贷保联动也涉及分属不同监管领域的多方金融机构乃至社会投资人的利益,为此需要构建新型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的健康可持续运行。
研究方法:访谈与制度分析。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选取国内典型的投贷保联动案例所涉机构、众创空间及其合作金融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等负责人士进行访谈,详尽了解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所需各方面机制的基础与关键内容;特别地,针对联动融资机制中各方利益关切,使用制度分析方法提供具有指导性的满意解决方案;融合访谈研究和制度分析研究成果,给出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的规范化机制。
3.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模式的优化归纳。将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的模式初步归为三种,即投贷保主体相分离模式、投贷保主体部分结合模式和投贷保主体完全结合模式;以国内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的实践案例(上海龙创节能、上海天跃科技、上海四方锅炉、杭州润科能源等)作为基础和依据,对上述三种模式的划分框架进行细化和调整,其中投贷保主体部分结合模式是需要细化的重点;在理论论证及与业内人士沟通基础上,确定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的可行模式。
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与最佳实践。对上述典型实例开展案例研究,剖析案例中投贷保各主体的业务联系特别是股权关系等,将其在三类基本模式选项中进行归类,为各类模式的具体归纳提供素材;特别地,浦发硅谷银行(作为风控方)成功操作的多个投贷保联动案例,已经成为业内范例,可借助最佳实践方法深入探究对应模式的特征。
4.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的具体应用推进。依托(2)、(3)部分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持续跟踪环渤海、江浙沪、广东等区域板块内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进展,另一方面重点针对川陕板块内的陕西省开展相应的实证研究:以首批30家“陕西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及其在孵企业为对象,选择其中部分众创空间开展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试点工作,通过对试点结果的对照检验,确定相关机制与模式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提出陕西省众创空间发展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的机制、模式选项及工作建议。
研究方法:随机对照试验。与陕西省相关部门合作,依托该省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试点工作推进,开展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机制(模式)实证研究,将30家众创空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进行投贷保联动试点,分别在6个月、12个月后评估试点成效,据此检验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机制(模式)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三)研究的总体框架
在上述研究内容基础上,形成了针对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机制与模式研究的“理论分析、机制设计、模式归纳、应用推进”的总体框架(图1)。
六、结语
笔者立足众创、科技金融等理论,将众创空间和投贷保联动这两个实践问题贯通考虑,提出了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的新命题。为从理论上探索、实践中突破这一重要领域,需要综合新熊彼特主义经济学、创新生态系统、复杂性研究等理论加以“透视”,并应用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手段来探索其机理、丰富其认知;同时,问题的解决往往要依靠实践,所以需要借助访谈、案例研究等规范方法,从行业实践中提取分散、隐性的知识及智慧,来形成有价值和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
笔者侧重给出了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机制与模式研究的总体框架,后续还需要针对以下内容开展重点研究:众创空间科技金融作为复杂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动力学特征解析;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系统的多主体模型构建及情景仿真;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五项工作机制的系统设计;众创空间投贷保联动融资服务三种基本模式的优化归纳;“陕西众创空间孵化基地”投贷保联动试点成效评估等。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 1990.
[2]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 1999.
[3]John Bessant.High-involvement innovation: building and sus- 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continuous change[M]. J. Wiley, 2003.
[4]Henry Chesbrough.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6.endprint
[5]Noma Bar.The age of mass innovation: We are all innovators now[EB/OL].(2016-02-15)[2017-06-06].http://www.economist. com/ node/9928291.
[6]赵夫,丁雪伟.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大众协作创新研究[J].中国 软科学,2009,(5): 63-72.
[7]宋刚,张楠.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J].中国 软科学, 2009,(10): 60-66.
[8]刘志迎,陈青祥,徐毅.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科学 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2):52-61.
[9]埃德蒙·费尔普斯.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M].余 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0]Joel Mokyr. A Flourishing Economist: A Review Essay on Ed- mund Phelpss Mass Flourishing: How Grassroots Innovation Created Jobs, Challenge, and Change[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14, (1): 189-196.
[11]Dominique Foray. Common Innovation in the light of reflec- tions on Mass Flourishing[J]. Research Policy, 2015, (7): 1403-1405.
[12]Rosolino Candela. Edmund Phelps: Mass flourishing: how grassroots innovation created jobs, challenge, and change[J]. Public Choice, 2014, (3-4): 567-569.
[13]C. Perez. Finance and technical change: a long term view. in Horst Hanusch, Andreas Pyka eds. Elgar Companion to Neo- Schumpeterian Economics[C].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 ed, 2007: 775-799.
[14]Horst Hanusch, Andreas Pyka. "MANIFESTO" FOR COM- PREHENSIVE NEO-SCHUMPETERIAN ECONOMICS[J]. History of Economic Ideas,2007,(1):23-41.
[15]Marina D. V. Cvijanovi, Miguel González-Loureiro. Keyne- sian, post-Keynesian versus Schumpeterian, neo-Schum- peterian[J]. Management Decision, 2011, (2):195-207.
[16]A.Pyka,G.Fagiolo. Agent-based modelling: a methodology for neo-Schumpeterian economics. in Horst Hanusch,Andreas Pyka eds. Elgar Companion to Neo-Schumpeterian Economics [C].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07: 467-492.
[17]肇启伟,付剑峰,刘洪江.科技金融中的关键问题——中国 科技金融2014年会综述[J].管理世界,2015,(3):164-167.
[18]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19]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的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國科 技论坛,2010, (11): 5-10.
[20]李心丹,束兰根.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M].南京: 南京大 学出版社, 2013.
[21]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中国科技金融生态年度 观察(2015)[EB/OL].(2016-02-14)[2017-06-06]. http://www. casted.org.cn/,.
[21]房汉廷.科技金融本质探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5,(5):5-10.
[23]赵昌文.中国科技金融年会总结发言[C]//中国科技金融2014 年会论文集,成都: 2014.
[24]Hackerspace[EB/OL].(2016-02-15)[2017-06-06].https://en. wikipedia.org/wiki/Hackerspace.
[25]List of Hacker Spaces[EB/OL].(2016-02-15) [2017-06-06]. https://wiki.hackerspaces.org/List_of_Hacker_Spaces,
[26]TJ McCue. First Public Library to Create a Maker Space[J]. Forbes, 2011-11-15.
[27]Jeff Goldenson,Nate Hill.Making Room for Innovation[J].LIB- RARY JOURNAL, 2013, (9): 26-28.endprint
[28]Cameron Guthrie. Empowering the hacker in us: a comparison of fab lab and hackerspace ecosystems[A]. Paper presented in 5th LAEMOS Colloquium, Havana Cuba, 2014.5.
[29]Antonio Regalado.In Innovation Quest, Regions Seek Critical Mass[J]. MIT TECHNOLOGY REVIEW,2013,(5):84-85.
[30]Chris Anderson.Makers: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M]. Random House LLC, 2012.
[3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 意见[EB/OL].(2016-02-16) [2017-06-06]. 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5-03/11/content_ 9519.htm.
[32]张素.我国各类众创空间超过2300家 [N].中国工商报,2016-01-15 (001).
[33]方可人,周荣庭.创客空间:一种推动 科学普及發展的创新路径[A]//第二十 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哈尔 滨,2014:44-47.
[34]徐思彦,李正风.公众参与创新的社 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J].科学 学研究,2014,(12):1789-1796.
[35]清华大学教师推动建立“群体创新空 间”模型[EB/OL].(2016-02-16)[2017- 06-06].http://www.edu.cn/edu/zhuan_ti_ lan_mu/GIS/201501/t20150129_1226 151.shtml.
[36]刘志迎,徐毅,洪进.众创空间:从“奇 思妙想”到“极致产品”[M].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 2015.
[37]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公示第一批众 创空间的通知[EB/OL].(2016-02-02) [2017-06-06]. http://www.chinatorch. gov.cn/kjb/tzgg/201511/da437e80a754 47d18e07128789f6f164.shtml.
[38]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公示第二批众 创空间的通知[EB/OL].(2016-02-02) [2017-06-06].http://www.innocom.gov. cn/kjb/tzgg/201601/e209c7c520a749 d0b7ab90e2c471640c.shtml.
[39]胡平.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 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16): 84-85.
[40]张佳昺.“投贷保”联动助中小企业快 跑[EB/OL]. (2016-01-27)[2017-06- 06]. http://money.163.com/12/0705/07/ 85KQCK5R00253B0H.html.
[41]中国银行业协会商业银行投贷联动 研究课题组.探索商业银行投贷联动 新模式[J].中国银行业,2015,(7):18-30.
[42]张小松,叶军.商业银行多渠道多模 式尝试投贷联动业务[J].中国银行业, 2015,(7):36-38.
[43]金煜.商业银行探索投贷联动需树立 新思维[J].中国银行业,2015,(7):8-11.
[44]曾颖.“投贷联动”新模式的障碍与突 破[J].中国农村金融,2015,(17):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