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

2018-01-02居应刚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质量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居应刚

摘 要:伴随着人类前进的步伐,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要量和质量越来越高,相应的教育界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课程改革呼唤着广大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课堂的优化和更新中,为此,优化课堂教学成为各学科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成为各学科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高中政治教师顺应社会的发展,努力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和缺陷,采用创新式教学模式,寻求更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满足新时代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实现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一讲到底,课堂教学模式简单。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如果教师指令出现问题、现场调节能力不强甚至失控或课堂教学节奏松散,就会导致教学进程凌乱。这种教学模式的根本弊病在于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过多得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机会,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增加,课堂变得单调乏味而没有生气,师生都无形之中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善于激发学习兴趣,不断的深入研究,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要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變“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实际上,也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来说,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

二、优化课堂导入

高中政治教师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比较差,面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往往是不知所措,同时仍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有成效,但对课堂教学的优化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发挥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死板、僵硬、乏味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桎梏,引导课堂教学环节成为必然手段。随着新课改的实行,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抛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精讲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热情,将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精讲要求具有很好的逻辑性,在教学内容准确无误的同时,抓住教学关键、重点、难点。例如,在讲解“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与倒退的象征”时,涉及很多内容,只要抓住生产力,就能明确历史发展,说明它是进步的。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成果,在引导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做好质疑、训练、方法、方向与思想工作,在抓住教学契机的同时,抓住教材关键内容以及重要环节。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存在着学习刻苦,成绩却提不上去的现象,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好引导工作。首先,必须注重学习模式,通过课前预习,从源头上做到心中有数,在认真听讲的同时,做好课后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与训练过程。其次,在课堂训练中,必须做好习题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

新时代的高中政治不能只注重课本的理论知识,应该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的大事小情。只有让学生做新时代的主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有价值。加强时政的教学工作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关心时事政治成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教师可以从读报方面加强,在教学中建议学生多关注人民日报、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每周抽出一堂课的时间,举办时政知识抢答竞赛活动,并设置一定的奖品,以鼓励学生踊跃读报。另一方面,每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利用前5分钟的时间,向学生介绍最新的时事,并提出疑问,让学生课下进行思考。下节课开始之前的5分钟作为学生自由发表自己观点的时间。待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再一步步进行引导,直到学生都能够正确地理解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议论完昨天的时政之后,接着布置今天的时政任务,如此循环,学生的分析和辨别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四、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结合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难免会有很多抽象的概念知识,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制定完善教学目标,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一课中,对于“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进行举例说明:农民播种的水稻是通过劳动得来的,所以是劳动产品,水稻自行处理(不进行价值交换),此时水稻就不是商品;反之,农民将水稻卖掉(水稻用于价值交换),此时水稻就变成了商品,同时也是劳动产品。通过简单的生活举例就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商品”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可见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从多方面创新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云山.浅谈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6):0150-0150.

[2]周群峰.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J].小说月刊,2017(14).

[3]李薇.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J].新课程:中学,2012(4):39-39.

猜你喜欢

质量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