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釉上彩发展历程及其风格特点
2018-01-02王静
王静
摘 要:中国是陶瓷的国际代言人,中国陶瓷驰名中外、装饰品种繁多。其中中国的陶瓷釉上彩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装饰门类众多,艺术特色更是异彩纷呈。传统的陶瓷釉上彩装饰按其发展历程可分为:红绿彩、斗彩、古彩、粉彩、新彩等门类,其艺术特色均各有千秋。
关键词:装饰;陶瓷装饰艺术;釉上彩
中国陶瓷历史上最早的釉上彩要数磁州窑所创烧的红绿彩。红绿彩瓷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后,在白釉上用矾红、绿色彩釉、黄等色剂勾画出纹饰进行瓷面彩绘,再入窑以八百摄氏度左右的低温烧成。因此也常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其用色大胆、色彩鲜艳夺目、强烈的对比主色在初次便能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红绿主色面积搭配巧妙得当,加之流畅且潇洒横溢的笔法,使红绿彩出现之初就备受宫廷皇室所青睐。红绿彩开创了陶瓷釉上彩艺术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至明代,釉上彩又创斗彩。斗彩又称”逗彩”。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由于相关历史原因致使实物罕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斗彩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这是有别于其他釉上彩之处,但正是这种不同之处使其在清新雅致的青花衬托之下更显绚丽夺目,一静一动搭配甚为巧妙。
同时始于明代的陶瓷釉上五彩,由宋、元时期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又有“硬彩”、“古彩”等称谓。
其中五彩指的是青色、白色、红色、黑色、黄色五种色彩,这五种颜色从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同时,也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所蕴涵的五方神力。五彩所指的是附着在瓷器釉面之上多种颜色的五种陶瓷色彩,但五彩瓷并不是指瓷器釉面上必须只有五种颜色的陶瓷器,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也同样被称之为五彩瓷。陶瓷釉上五彩瓷器在清代的康熙年间非常繁盛、备受朝廷与民间的青睐,是一种不分等级界限、雅俗共赏之物。明代五彩和清代康熙五彩均被称之为古彩,古彩这一称谓也是为了区分清代的粉彩而来。古彩在装饰上采用单线平涂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所展现的艺术特色是被装饰的器物呈现出甚为强烈的装饰效果,这是因为其所用色彩对比强烈;所绘线条彰显粗狂豪放之风、刚劲有力;所绘纹饰的点、线、面处理得当;用色上冷、暖两大主色系相互衬托。整体效果自由奔放,是装饰效果极强的釉上装饰门类。这也是历经数朝数代几经延续烧造的原因之所在。(冯先铭,1997)
随着斗转星移、陶瓷装饰艺术的更替,至康熙年间明代釉下青花被釉上蓝彩所替代,在此同时传统的白釉釉下黑彩也转而用于釉上装饰。
粉彩又称“软彩”,与其他陶瓷釉上门类不同的是粉彩在彩绘时搀加一种名为“玻璃白”的白色彩料。“玻璃白”的特性是具有乳浊效果,可使绘制出的纹饰无需渲染程序便可直接达到渲染之后充满粉润、柔软之感的艺术效果,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是在清代康熙末年与雍正初期之交,在先前鼎盛的五彩基础下,同时吸收珐琅彩的表現手法所创烧的釉上彩绘品种,由于粉彩具有清新雅致与温和平静的艺术效果,在出现之初便极受欢迎,在清雍正、乾隆年间更是盛极一时,直至今日,依然是众多陶瓷产区的陶瓷装饰艺术主打门类。
粉彩装饰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密切联系,在雍正、乾隆时就已具备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几乎达到了中国传统绘画所能达到的艺术效果。而且在古董拍卖史上是第一个超过元青花昂贵价值的釉上装饰门类,更可见其装饰效果之独特与经典。粉彩装饰是集结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家的创造与智慧,在新彩艺术传入中国以前是我国釉上彩绘装饰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精英装饰艺术门类。
十八世纪的西方正执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时期,当时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充斥西方,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对陶瓷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与突出的成果是以铜、氧化铁、锑、铬、锰、等矿物为原料,入炉经过高温煅烧成各种色彩的熔块之后,再混入低温釉面附着剂将两者进行混合之后进行研磨最终制成陶瓷釉上颜料。由于其制作完全是基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精密的程序的基础上,使此种低温釉上颜料具有发色稳定,绝大部分颜料可互相调配使用,烧制前后器物颜料色相基本保持一致的特性,这种釉上装饰材料较之中国先前的斗彩、粉彩等装饰艺术的优越之处不仅在于其绘制中与烧成后的近似性,而且大大提高了陶瓷器物整体装饰效果的预见性。这种西方科学技术的产物就是“洋彩”。“洋彩”在中国清末民初时期,从德国等欧洲国家传入中国,“洋彩”的名称由来也是源于其发源地与装饰特点全部来自于“西洋”,故称“洋彩”。基于彩绘所用的笔也是同油画笔一样的扁笔,并且一笔成型的装饰特点,在当时“北方瓷都”的唐山被称为“扁笔摸花”,在“南方瓷都”的景德镇则被称为“一笔画”、“新花”。
陶瓷釉上彩装饰品种多样,各具特色,其发展历程久远且联系紧密,每一个发展阶段对下一阶段的发展都具有引导作用,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的过程,红绿彩、斗彩、古彩、粉彩、新彩等陶瓷装饰门类的发展也必将成为日后其它新的陶瓷装饰艺术的量变积累,为新的装饰形式的出现奠定良好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战磊.2003.中国陶瓷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李飞.2008.中国传统陶瓷艺术鉴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3]李砚祖.1993.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