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有效开展
2018-01-02孙烨
孙烨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极佳年龄,教师可以把握好此阶段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征,采用轻松,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创设轻松的、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策略;方式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趣味课堂
把语文课堂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语文课堂添加更多生活化的元素,这是营造趣味化课堂的有效举措之一,为此教师在实际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作为着手点,重视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营造充满生活化趣味的课堂,比如在学习课文《请你来看大海》时,教师可设置这样充满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方式,“同学们见到过真实的大海吗,你印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做出积极讨论,相信同学们必定兴趣高涨、畅所欲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调,又或者教师可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带领同学们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大自然,在春意盎然、花红柳绿的大自然之中陶冶情操、寻找春的讯息,再或者教师可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同学们去名人故居、博物馆、植物园等去参观,这些都是开拓学生眼界、增加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举措之一。
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增加语文课堂趣味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语文教师要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在综合考量教材特点、学生兴趣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之上,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朗诵比赛、作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查字典比赛、出板报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势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良好平台,当然在这些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们虽然参与这些活动的热情很高,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心理状态所限,使之还不能游刃有余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之中,为此教师要及时予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在学生开始实施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预先设想到他们可能会遭遇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在其遇到瓶颈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以此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使之保持长久的参与热情,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趣味化的活动之中切实增长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算真正达到了趣味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三、趣味化写作
要排除学生对作文的消极心理,只有让作文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要使作文教学更具有趣味性,教师就要激励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经常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不拘泥于形式,表达方式更灵活、自由,以此培养他们写作记录的习惯。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才会使学生更愿意表达,更有兴趣写作文。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用作文表达出来。以往的作文教育,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成人化和泛政治化的影响,使得学生在作文表达中有意无意地说假话、抒假情。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求真、求实,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样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信心,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四、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積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用最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所学东西的爱好和兴趣。教师要学会讲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再现作者的感情。教师只有首先进入角色,真正把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教师要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变成故事的主角,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唱歌一样,加上节奏使故事具有可听性,语言亲切,又有变化。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各种动物的叫声的模拟词,扩充角色的对白,适当重复,适当提问,让孩子与故事中的角色互动。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老师,自然也会喜欢语文课堂。讲故事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讲故事为契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比说一些大道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讲故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通过语言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时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是拨动学生心弦,及其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会像童话中的魔棒一样,使学生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因此作为一个教师讲话一定要有趣味。规范简练,准确鲜明生动,具有较强的形象性。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教之以情,教之以情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凡是对自己思想有所触动的事情,最容易记住。自己的思想无所动,就不容易记住,就会像过眼云烟,飘过去了,不能留下痕迹,学生听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六、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悬念,调动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有意识的给学生创设悬念,设置的问题应从生动有趣的具体问题入手,使学生容易产生思考和研究的兴趣,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和推理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提出问题后,暂时不解释,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疑问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感悟。
参考文献:
[1]王智明,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魅力[J],成长之路,2013年17期.
[2]杨绍清,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2010年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