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诗词体验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01-02唐令瑛
唐令瑛
摘 要:流传千古的古诗词以深远的意境、凝练的语言渲染氛围,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古诗词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这是因为古诗词具有时代性,它具有深奥、抽象、凝练的特点,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相聚遥远,需要不断体会、想象才能理解其含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从诗情、诗意、情景再现、仿写几方面做个浅显的试探。
关键词:诗情;诗意;情景再现;仿写
一、了解背景、品味诗情
古诗词体现的事与情都离不开时代背景。只有大量的阅读诗人的材料,我们才能拉近时空的距离,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触摸到诗的灵魂。如学习陆游的《示儿》这首诗,如果学生不知道他生活的年代背景,不知道他一生爱国,一生戎马,就不能真正明白他为何“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也就不能被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情怀所感动。
古诗之美首先在于它的音律美。他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所以学古诗在认识生字,理解词义,粗通文章后,必先朗诵。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常常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都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它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读通、读对全诗后,再配音乐读则更能升华感情,如教《泊船瓜洲》一诗,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文、明白大意之后,为了更深刻地体会诗中意境,感悟诗情,我一边播放《春江花月夜》乐曲片断,随着深沉哀怨、悠扬婉转的古筝乐曲的播放,学生被带进一个明月皎洁的夜晚。同时我启发学生大胆想像:诗人吟诵这首诗可能是在什么时候,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姿势,他可能想些什么。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的魅力,才会喜爱上古诗,才能真正做到“熟讀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二、咬字嚼词,感悟诗意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梅花》这首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歌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那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指导学生将“绿”换一个字,是否更好?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来”、“到”、“入”、“过”、“满”等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有色,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读着“绿”字仿佛看到了绿茸茸的细草铺满江岸,这正说明诗人对每个字的精心设计和选择。
三、学会联想,情景再现
一首首古诗,进入学生视线的是文字符号的排列,没有可视的绘画,没有可赏的舞蹈,没有形、色、音具一体的影视动态形象。然而我们能尽自己的所能让学生从中听到了落叶的叹息、看到了溪水欢快流淌,闻到了缕缕的野花芳香,甚至感悟到悲欢离合的种种人生活剧。
俗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写景诗,要使学生在反复吟咏中,脑海里浮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进一步理解诗意,为分析诗的意境打好前提。如教《泊船瓜洲》一诗时,我配上委婉的音乐并启发学生大胆想像:诗人吟诵这首诗可能是在什么时候,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姿势,他可能想些什么。随着深沉哀怨、悠扬婉转的古筝乐曲的播放,学生被带进一个明月皎洁的夜晚。学生一边想象,一边回答:诗人可能在想,家中高堂是否安康,妻子怀中咿呀学语的稚子是否会喊“爸爸”,房梁上呢喃的紫燕可曾筑巢孵卵,什么时候能在明白的朗照之下与家人团聚……一首首古诗,进入学生视线的是文字符号的排列,没有可视的绘画,没有可赏的舞蹈,没有形、色、音具一体的影视动态形象。然而我们能尽自己的所能让学生从中听到了落叶的叹息、看到了溪水欢快流淌,闻到了缕缕的野花芳香,甚至感悟到悲欢离合的种种人生活剧。
四、借鉴百家、尝试仿写
在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如果我们能趁热打铁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诗文进行改写、描摹。那时那物那人那景那情就会跃然纸上。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的最后,我启发学生也学着写写这样的诗: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自己最不舍的人。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出自己的诗篇。我们不强求学生的诗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他们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吗?在实际中学习生活中,学生也对改写古诗津津乐道: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日照烤炉升紫烟,近看烤鸭挂街边。口水直下三千尺,只是口袋没有钱。……我觉得这就是孩子们的创新之花在灿烂绽放。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它有优美的古诗词,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有着他特有的魅力,我的学生喜欢闲暇之时吟上几句喜欢的诗句,我知道他们喜欢古诗,我也喜欢,更喜欢上古诗课。我知道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诗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这几千年的文化,上好古诗课任重道远。对于怎样教学小学语文中的古诗,一定还有其它更好的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