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故乡
2018-01-02爱玲
爱玲
唐代诗人王维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人的一生中除了故乡就是异乡,尽管有的人把长期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称为第二故乡、第三故乡。但更多的人认为故乡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出生的地方,那才是自己的根,走得再远也要回头张望。
对我而言,故乡生我、养我,滋养我渡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和青涩的青少年;异乡记录了我求学、工作、成家立业的心路历程,见证了我人生波峰谷底的每一步成长,承载着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我的异乡,始于偶然,终于必然。
中学时代唯一的一次春游,开启了我的异乡之旅。上世纪60年代的农村,学校物质贫乏、信息闭塞,连正常的教学秩序都难以保证,根本谈不上春游、秋游。高二那年,从外地调来一位语文老师做我们班主任,破天荒地组织我们到扬州瘦西湖春游。这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第一次出远门,去前,大家翘首期盼,回来后大家回味无穷。
尽管三十多年过去了,对那次春游的印象早已漫漶依稀,但五亭桥、白塔、动物园和游乐场还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至今在我的相册里还保留着当年的三张黑白照片,一张是我在游乐园里骑旋转木马,另外两张是我和同学在五亭桥和白塔前的合影。记忆中,那时的瘦西湖好大,最夺人眼球的就是湖里飘荡的游船,我们好羡慕那些泛舟湖中的游客,奢侈地希望自己能像城里人一样高雅地泛舟湖中。
虽然高二时的春游让我对扬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我对扬州并没有一见钟情,更没有想到扬州会成为我今生求学、工作、生活的异乡。在那个城市户籍秒杀农业户口的时代,高考对于出生在农村的我们,意义非同寻常。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奋力沖刺上。分数出来后,我参加师范类的提前招生,报考南京师范大学幼儿教育专业,然而阴差阳错,我最终被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
进校不久,我就被老师所讲的内容所震撼。原来中文系的学生要读的古今名著浩如烟海,来自农村的我,虽然通过苦读闯过高考这一关,可文学功底几乎为零。我考取大学的兴奋和自豪感消失殆尽,教室、图书馆成了我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尽管如此,我忙里偷闲和同学们遨游在扬州这座风光秀丽、人文荟萃、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名城,瘦西湖里“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胜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的观音山、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处处都留下我的身影。
大学四年匆匆而过,感觉扬州还没看够,却又要挥手作别。男朋友已先我落户上海,为避免日后两地分居,我曾苦读想通过考研究生实现自己的目标,可无奈英语太差,只能作罢。当时扬州师范学院除了商经系是对全国招生,其他专业都是省内招生,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我只能在省内分配工作。男朋友经过深思熟虑,放弃了落户上海,回到了扬州,我也在扬州落户。
细细想来,我与扬州何其奇妙的缘分。一路走来,每一次人生的关键路口,我都在不经意间与扬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许冥冥之中,有一双大手牵引着我,一步步投进她的怀抱。
转眼,我已在扬州生活了三十多年。我徜徉在古运河畔,徘徊于街巷市井,结缘于古刹名寺,纵情游览山水,寻访古迹名胜,用心体验阅读着这座城市,也用岁月磨砺感悟着这座城市。扬州的青砖黛瓦、小桥流水,已深深烙印在我记忆深处,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的全部精力和情感,也像古运河水一样,与这座城市紧紧融为一体。
扬州,用她的历史和传承、美丽和富庶、精致和霸气滋养着我,注定是我的另一个故乡。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