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大总管”,带着幸福来敲门
2018-01-02肖玉
肖玉
多讲眼前话,少讲老陈话,疏导邻里矛盾;多讲情感话,少讲是非话,疏导家庭矛盾;多讲家常话,少讲官场话,疏导上访矛盾。这是前扬州市荷花池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伏正予朴素又真诚的工作原则。她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依然在社区发挥余热。
多年来,她用持之以恒、一点一滴的爱心浸润滋养了一群百姓、一个社区。
为百姓发声,一刻都不等待
回想起1999年,初进荷花池小区的情景,伏正予用了“惨不忍睹”四个字。
旧照片上,地下管道溢出的污物、绿化带里成堆的垃圾、破败不堪的楼道窗户、空中乱搭的电线……老居民说,当时,一进小区心情就很差,隔三差五,就有人因鸡毛蒜皮的事吵架。
后来,听说市里改造老小区,伏正予赶紧写信反映小区困难。2010年,荷花池小区幸运地被纳入第一批改造名单。如今,这里停车位整齐划一,防盗门时尚新颖,监控摄像头随处可见,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人幸福之家齐全……
“没出一分钱,却像换了新小区。”居民纷纷赞叹。因为周边配套设施发展,加上划归学区房,小区房价升值,和周边新楼盘一样。
一次,南门外街大巷口几户居民发生争执,双方各不相让,一场殴斗随时可能上演。危急中,又是伏正予赶到现场。“各位居民,我是人大代表、社区主任,这件事我全权负责。”慌乱的居民好似找到了主心骨,一下平静了。原来,厕所是荷花池农贸市场临时搭建的,一直没拆。部分居民忍受不了脏、乱、差,将厕所门封堵了,却给另一部分居民如厕带来不便。伏正予大声承诺:“我一定妥善解决此事,大家不满意就找我。”随即,她跑到街道、环卫所、有关房地产公司,协调厕所拆建。在她不厌其烦的努力下,各单位达成一致意见,由前来投资的农工商超市建成标准化厕所,并由社区筹款,经济补偿受影响较大的两户人家。就这样,看似棘手的矛盾消于无形。
外出办事,伏正予必带三个证件,一个是社区工作证,另两个是市、区人大代表证。她说,这能时刻提醒自己肩负的职责。当老百姓有需求时,她要始终冲在最前面,把个人得失担忧置于一边,胸怀热情与勇气,永不畏难。
伏正予因为在基层岗位上工作出色,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第四届江苏省十大女杰暨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她领导的社区也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江苏省文明社区创建示范点等荣誉。
向阴冷心灵,投去爱的注视
伏正予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响个不停。这就是她的日常工作节奏。在家里,居民也频繁打来电话,她没有一个是敷衍了事。
事实上,好多事已脱离了一般的社区服务工作。伏正予清楚,许多人求助,可能并不要什么具体帮助,“患了心病,但不愿去医院,就想找个可以信赖的倾诉对象,借个肩膀,大哭一场就没事了。”人生在世,谁没有彷徨无助的时候?伏正予体味过心病难熬的滋味,她深深共情。
“伏主任,我要把儿子杀了。”一天,正要下班的伏正予接到一位中年男子的电话,“别急,我在社区等你”。这名男子赶来,讲述了原委——他上初三的儿子沉溺于网络游戏,不分昼夜地玩,强行没收电脑,儿子就离家出走,让家长无计可施。伏正予替他联系上扬州大学的教授,整整通了半个小时电话,最终解决了他的心结。
“你是伏主任吗?我要杀掉我老婆。”那是一名29岁的男子,婚前患过心理疾病,心气却高,爱妄想,看到漂亮姑娘就跟踪。后来,他去专科医院治疗后,恢复了正常,并找到工作,与一个四川女孩结了婚。谁知没多久,两人就闹起了离婚。男子受不了,旧疾复发。“你妻子赚钱是为了养老家一帮人,这是责任。既然她决心离开,你是好青年就应放她走。你同样能干出一番事业,以后找对象有困难我来帮忙……”一番温言暖语,男子豁然开朗。一个多月后,他离了婚。就这样,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自2011年,“正予心理调解工作室”亮相以来,这个私密空间内,承载了太多人的悲欢离合。对踏入这里的人,伏正予不问姓名、单位,不问家庭背景、亲朋好友,绝对尊重对方隐私,只要对方把烦恼掏出来,哭了,诉了,心情好了就行。平均每年有一百多人哭哭啼啼地走进门,笑容满面地走出门。
笔者翻看了一下伏正予的记录。四个月里,几十次心理谈话,求助者大多是社会底层百姓,有无房可居栖身于窝棚的流浪汉,有爱上客人的文盲修脚工……其中不少,还有程度不一的精神疾患。和他们从道理层面沟通,非常难,只能借助其他有创意的方法。而且,不要说实质帮助了,坚持听那些支离破碎、真假难辨的倾诉都不容易。伏正予却全心对待,详细记录下他们的音容样貌、坎坷故事,让不为人关注的他们,生动存活于她的笔记里,存在于她的心上。
“真心才能唤起人间真情,所有恩怨都可能烟消云散。”伏正予用淳朴的爱,获得了大家信赖。
做一点暖阳,化解那些孤苦
伏正予不仅解决居民的心病,还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很多忙看着都不大,对当事人却无异于雪中送炭,是孤苦生活中的一点暖阳。
一位老人种了六百多只南瓜,可每天在街头只能卖一点点,愁得一颗心都揪成一团。在别人指点下,她找到伏正予。伏正予二话没说,和媒体帮了她的忙,仅用了两天,南瓜销售一空。
一位老人为了儿子贷款买车,抵押了房产。没想到儿子竟然背着他,要卖房子。又是伏正予,通过律师维护了老人的权利。
有个男居民刑满释放,伏正予体察到对方的心情,及时上门慰问,年三十还送去了春节补助。节后,男居民想要回原单位上班,扬言如不解决工作就和单位领导共存亡。伏正予沉着冷静,一方面耐心开导,一方面和原单位商量帮扶措施,同时,发动社区其他力量为之谋划,最终解决了他的就业问题。不久后,男居民的妻子怄气,竟从三楼跳下,造成瘫痪。伏正予再次主动出面,联系康复事宜。担架无法上车时,伏正予就推着担架,穿街走巷,步行到康复医院。真情打动了男居民,从此,他成了社区工作的好助手。
86岁寡居的严银华,一生靠务农养大六个孩子。老大在上海,想接她去养老,但她只想留在故乡。其他三个儿子都用母亲的宅基地盖了大房子,开了工厂,却因各种原因,难以在家里摆下母亲的三尺小床。两个女儿早已嫁人,按农村风俗没得家产,严银华觉得于理不该让她们负担自己。严银华所租房子的主人,怕她老死在家里,担心晦气,催促多次,让她搬走。她不知搬哪里去,拖到后来,听力视力都极度退化,日常生活也难维持。她本想让步,住进养老院,在那里了此残生,却又发现入住费不够。
多次麻烦村干部,严银华内心痛苦又纠结,自责没教育好后代,给大家添麻烦,又渴望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让她有尊严地了此残生。无奈,她找到伏正予代笔,向镇长诉说请求:如果三个儿子不肯赡养,能否通過法律途径,让他们给点养老费?
伏正予动情地在信中写:“我身上冷,床上冷,小披屋更冷……”收到信,镇长立刻召集负责信访的书记、司法所长、村负责人,三五分钟的沟通,赡养解决方案就出来了。
弱势群体的生活,伏正予始终牵挂在心。几年来,她还利用加工自救、政府买岗、推荐用工等渠道,先后安排了社区内外250多名下岗女工再就业。社区开办的“架连心桥——荷花池社区就业资源推介会”,被劳动部门和媒体推介,解决了许多家庭的生计困难,也帮助政府分担了忧愁。
(本文得到了扬州市妇联的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