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的耶路撒冷

2018-01-02张珺

看天下 2017年34期
关键词:巴勒斯坦人哈马斯耶路撒冷

张珺

特朗普挑动中东“圣城”火药桶

12月6日,夜幕低垂,“圣城”耶路撒冷却被喜悦和悲伤两种情绪分隔着——犹太人聚居区内一片欢腾,民众难掩兴奋之情,美国国旗和以色列国旗并排,灯光打在古城墙上,照亮夜空;而穆斯林聚集区内则一片冷清,悲愤和感伤处处蔓延。

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

“这不过是对现实的承认,是正确的做法,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特朗普一边摇动着右手,一边宣布将把美国驻以大使馆从特拉维夫搬迁至耶路撒冷。在他身后,基督教犹太复国主义派的美国副总统彭斯嘴角上咧,频频点头。

中世纪地理学家穆卡达西曾将耶路撒冷比作“盛满蝎子的金碗”,他认为耶路撒冷是最神圣的城市,也是最“血腥”的城市,是世界上最有争议的城市。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声称耶路撒冷是本国首都,相争数十年来没有结果,两个“声称”都没有得到国际广泛承认,多数国家将大使馆设在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

“上帝保佑特朗普”

“特朗普总统:你承诺了!你兑现了!”

12月7日,常被特朗普称为“假新闻”媒体的《纽约时报》登了一整版广告,称赞特朗普。而“金主”则是共和党犹太人联盟,他们选择了该报对特朗普表示感谢。

早在去年大选之时,特朗普便许下承诺,上台后将把美国驻以色列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去——这是不少犹太人的心愿。

特朗普正式就职的十天前,共和党的“金主”、金沙集团董事长、立陶宛裔犹太人谢尔登·阿德尔森赴特朗普大厦,与准总统会面。

会面持续的时间并不短,在走出特朗普大厦后,阿德尔森打电话给一位老朋友莫顿·克莱因,称特朗普说,“把美国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是一个重要的优先事项。”

克莱因是美国犹太复国组织的主席,两个人对准总统的许诺都异常兴奋。

耶路撒冷是一个在历史、宗教上都极具象征意义的城市。

1947年到1949年第一次阿以战争,以色列夺取了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被约旦占领。1967年六日战争中,以色列重新夺回了几乎全是巴勒斯坦人的东部,于1980年与犹太人聚集区的西部地区连在一起,并宣布耶路撒冷为该国“不可分割的首都”。

此后,围绕耶路撒冷的冲突再次加剧,双方都抱着坚定的信念,无意妥协。

1995年,长期被认作“中东调停者”的美国以两党一致的压倒性多数,在国会通过了《耶路撒冷使馆法》,该法律要求,美国联邦政府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使馆迁至耶路撒冷。这一法律重申,每个主权国家都有权确定本国首都。

可在过去20多年来,美国历届总统都通过法律豁免的方式,延迟将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的决定,理由多是安全问题。

但一次豁免只能延迟半年,今年6月,特朗普第一次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决定。

据媒体报道,负责中东地区策略的总统女婿、白宫高级顾问库什纳当时建议说,在特朗普政府与该地区建立关系之前,轻易挪动大使馆会扼杀此前的努力。特朗普思忖再三,勉强在豁免协议上签了字。

想必,这让阿德尔森和其他亲以色列的支持者深感沮丧。10月,在白宫的一次私人晚宴上,阿德尔森当着“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和库什纳的面,当面质疑特朗普为何没有履行承诺,时任总统首席战略家的斯蒂芬·班农也坐在一旁。

直到六个月的限期再度到达之时,11月27日,特朗普的顾问给了他两个建议:再次豁免;或签署豁免协议的同时承认耶路撒冷为首都。

几天的酝酿后,特朗普选择了第三种——他采取更积极的态度,明确表示将采取行动,搬走大使馆。

“特朗普认为当下是一个合适的时间点。”12月5日下午,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官员称,此次声明“并不是总统先生作出的决定,而是他对历史、现实现状的承认”。

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连连感谢特朗普的“勇敢和公正”。在西耶路撒冷街頭,“从耶路撒冷到华盛顿,上帝保佑特朗普”的海报在街上竖起。

“天空还在那儿啊,并没有塌”

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特朗普的大幅海报则正在巴勒斯坦人的手里、脚下燃烧。

一同被点燃的还有报纸、轮胎、燃烧弹,约旦河西岸的两座城镇伯利恒和拉马拉烟雾四起,抗议者叫着、跳着,向以色列军队投掷石块;加沙地带,两枚火箭弹先后发射,只是未能击中以色列“境内”的目标。

特朗普的话音刚落不久,巴勒斯坦的“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领导人、前巴勒斯坦总理哈尼亚便将接下来的三天命名为“愤怒日”,号召民众走上街头,反对特朗普的决定。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也表示支持,号召民众在社交媒体上传图片来“带情绪”。

除了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12月8日,耶路撒冷城内,祷告后的穆斯林从圣殿山的阿克萨清真寺一路游行至老城的入口大马士革门,他们一路高喊着,“耶路撒冷是我们的,耶路撒冷是我们的首都。”“我们不需要空洞的谴责,我们要的是石块和AK47冲锋枪。”

同在这一天,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发起总罢工,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商店纷纷关门,学校也都停了课。

以色列方面加派了数百军人应对这场“骚乱”,以方军队向抗议人群发射催泪瓦斯、橡皮子弹和闪光弹,至少10名巴勒斯坦人因吸入烟尘而轻微受伤,另有6人被逮捕,2名以色列警察被石块砸伤。

以色列还宣布,已经炸毁了一条由哈马斯开挖的隧道——从加沙走廊通到以色列南部,“这是对以色列主权的严重侵犯。”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称,但他并没提到炸毁隧道造成了怎样的伤亡。

而针对哈马斯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南部发射的火箭弹,“哈马斯将会遭到严厉和痛苦的回应,加沙将为此付出代价。”以国防部官员约阿夫·莫迪凯9日在社交媒体上说。此前一天,以色列国防军便趁着夜色正浓,空袭了位于加沙地带的4处哈马斯设施。

尽管语调强硬,但还是有军方官员匿名告诉媒体,以色列高层要求使用最少的武力,避免紧张局势升级。

直至12月10日,已有数百名示威者受伤,4名巴勒斯坦人倒在血泊之中,再也没能起来。

在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利眼中,这种伤亡并不严重,因特朗普的决定而引起的混乱并不大,“人人都说天要塌了,但是天空还在那儿啊,并没有塌。”

但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说,“任何人认为我们将停止抗议都是做梦。”

哈马斯的早期主要目标就是“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除”,在本世纪初的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中曾以自杀式攻击和其他方式杀害了数百名以色列人,被以国、美国和欧盟多国认定为恐怖组织。

这些年,哈马斯被逐渐削弱,但也保存了军事实力,曾长期拥有加沙地带控制权。

2017年5月1日,哈马斯发布了新的政治纲领,明确表示接受“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不再主张“消灭以色列”,主张其斗争目标是“犹太复国主义者”,而不是犹太人。

就在将见和平曙光之时,特朗普的一次宣言,或将使一切回到原点。

“我们抱有牺牲生命保卫耶路撒冷的意愿。”哈尼亚近日公开表示,是发动第三次巴勒斯坦大起义的时候了。

只有三个小时的时间撤离

“发动起义?什么起义?在我们一个个都背着巨额贷款的时候?”

一位巴勒斯坦人听闻哈马斯想要发动起义时,摇了摇头,“30年前,不用征召我都会冲上街头,但是现在我必须赚钱还上银行贷款,不然我的生活将会难以为继。”

那段激情澎湃的日子似乎已经远去,许多在耶路撒冷生活的巴勒斯坦人觉得自己很早便被同族抛弃,巴勒斯坦领导人从未给过他们什么,他们在这座“圣城”的生活堪称悲惨,不仅经受了沉重的征税和过度拥挤的生活,还遭受着来自以色列的歧视。

作为最为古老的三教“圣城”,耶路撒冷拥有数千年的辉煌历史,犹太教的西墙和圣殿山,希律王时代的古城墙、苦路、圣墓教堂,闻名全球的金色圆顶清真寺,一切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但真实的耶路撒冷不仅是明信片上的风景,生活更不只有朝圣,日复一日的摩擦让当地人精疲力竭。

1993年,奥斯陆协定签署,巴勒斯坦人希望他们的地位有所改变,他们开始在城市中发展政治团体,认为会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帮助下改善日常生活。

但以色列右翼对奥斯陆协议严格打击,生活没有任何一丝改变。

自前年开始,巴勒斯坦居民的住房甚至开始被强拆,据当时媒体报道,在推土机到来之前,他们只有三个小时的时间撤离。

耶路撒冷旧城被分为4个区域:穆斯林区、基督徒区、犹太区和亚美尼亚区。冲突一次次在穆斯林聚集区爆发,这里的空间也越来越逼仄,巴勒斯坦人也会质疑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

“我们都相信这座城市里有神圣的东西,但太难了。”35岁的托尔·亚瑟说,他住在另一个阿拉伯社区,感到社会正在被撕裂,每个人都不得不选择以色列或者是阿拉伯社区。

12月10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还向巴勒斯坦人喊话,“我想巴勒斯坦人越早接受现实,我们就会越快接近和平。”

通往和平还是反抗?

“特朗普此举将惹怒整个阿拉伯世界。”

12月3日,得知美国将会发布大使馆迁移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约旦外交大臣萨法迪向美国政府发出警告。

“愤怒三日”过后,第四天,抗议浪潮也仍未平息,波及黎巴嫩、摩洛哥、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多国。

最激烈的便是黎巴嫩,黎巴嫩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在12月7日发表电视讲话,支持巴勒斯坦人发动新一轮人民起义,并呼吁黎巴嫩民众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黎巴嫩有数千名巴勒斯坦难民。该国也曾与以色列发生过两次战争,2006年的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导致1200名黎巴嫩人和160名以色列人丧生。但纳斯鲁拉并未透露黎巴嫩真主黨是否会直接参与巴勒斯坦人的行动。

12月10日,示威者们向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投掷射弹,并烧毁了美国和以色列的国旗以及特朗普的模拟像。

伊拉克颇具影响力的什叶派反美教士萨德尔也发出呼吁,各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对以色列发动一场“阿拉伯之春”。什叶派民兵组织“真主党高贵者运动”的领袖阿克拉姆称,特朗普对“圣城”的攻击,让攻击伊拉克境内美军的行为“正当化”。

巴勒斯坦人占60%以上的约旦,数百名抗议者在首都安曼的美国大使馆外游行抗议,烧毁了美国国旗;突尼斯,数千人在首都举行了和平示威游行;印尼雅加达,大约6000名印度尼西亚人聚集在美国大使馆外面,表达对巴勒斯坦人的支持。

联合国安理会星期五召开紧急会议,包括常任理事国法国和英国在内的八个国家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对特朗普的决定作一个情况通报。

巴勒斯坦驻联合国代表里亚德·曼苏尔说,“一方不能继续垄断和平进程”,并指责特朗普偏袒以色列。但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丹尼·达隆说,特朗普的承认是“和平的关键和必要的一步”,并呼吁其他国家把他们的使馆迁往耶路撒冷。

对此,古特雷斯在12月10日表示,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定,恐阻碍美国促成以巴和平协议。

令人担忧的是恐怖主义组织也加入了乱局。

12月7日,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发表声明,称特朗普的决定是对穆斯林世界的挑衅,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将“站在巴勒斯坦人一边,用我们的一切来支持他们”。

声明称,如果现在不行动起来,“到明天,最神圣的地方和圣城麦加也被卖了,你们会发现没有人能起来反抗。”该组织大声呼吁,所有伊斯兰武装团结起来支持巴勒斯坦,所有穆斯林挺身而出,为巴勒斯坦提供武器和资金。

猜你喜欢

巴勒斯坦人哈马斯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哈马斯已经底牌尽出了吗
我要到我的耶路撒冷
囚犯日
哈马斯停止向以发射火箭弹
以色列逮捕10名哈马斯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