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与月

2018-01-02刘茵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历史剧郭沫若

刘茵

摘 要:郭沫若的历史剧一直以其非凡的浪漫主义精神而著名,其历史剧中的女性人物更是令人着迷,沿着《戏剧三人行》的路走下去,这些女性人物可以简单的分成月型和星型,其人物发展前景也可以从星月意向看出。

關键词:郭沫若;历史剧;女性人物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3-0005-01

一个浪漫的人应该是很愿意描写美丽的女性的。郭沫若的历史剧就可以体现这一点。剧本是更像写的当时的事,因此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也是“新”的人,拥有各种闪光的人格。丁涛老师在其作品《戏剧三人行》中,将郭沫若历史剧的主要人物分成:日型的男性和月型的女性。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中可以将其女性人物分为月型女性和星型的女性。

一、月映日辉

月型的女性占的比例更大,像婵娟,阿盖等。月亮之所以发光,是因为反射了太阳的光辉。正如屈原与婵娟。婵娟身上有一种温婉怀旧的诗歌的气质。这种气质可以看出一种完全从屈原的辞赋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婵娟天性晶莹清澈,更突显公子和宋玉的卑劣。她说:“我是不要人装傻,而是要一片天真。”她的一片天真,是一种纯粹的道义美。这种光芒在屈原身上也有,甚至可以说是婵娟的光芒的来源。她始终将屈原看成“楚国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哪怕所有人误会屈原疯癫失魂,婵娟也是无条件的相信屈原。她直面并斥责位高权重的南后:“你把这个太阳射落了”。最后她又为屈原而死。她一生以屈原为指标,为目的。婵娟对于屈原的热爱与信仰是无条件的,无限的。所以婵娟与屈原的关系绝不是对等的,就像月亮之于太阳。这种狂热的带有宗教性质的感情,这正是这类人物备受关注的原因。

二、日月同辉

在月型女性中有一个特殊的人物——聂嫈。聂政与聂嫈是一对双胞胎的姐弟。但聂嫈从某种角度是聂政的存续,或是二者一体。聂嫈天性中就有机敏正义的色彩。在《棠棣之花》中,姐弟二人在母上的墓前告别,她唱出了:“谁可均贫富,谁可锄强权,愿为施瘟使,除彼害群遍”,明确了姐弟心中共同的目标。但是她有一种独特的心情——她哀愁,因为她不是个男子,不能和弟弟一起。这是时代对女子的限制,也是两人差别的来源。这使得聂嫈有了一种至大至深的悲抑。她只能用歌声鼓舞弟弟:“我望你鲜红之血液,迸发出自由之中华。”明知道弟弟必然的牺牲,她唱出自己内心最大的悲哀中最特殊一种:“姐愿化月魂,幽光永照弟”。由此可见第一幕后,姐弟命运明了:聂政牺牲,聂嫈殉情。这两种命运的实质意义和同一性在于二人同样的政治理想。从这一角度说,刺杀和殉情是一个不可分割行动的两个部分。这得注意的一点是聂嫈,她选择少,行动少,因此她的情感一直较她弟更为丰富深沉。政治信念不是他赴死的唯一动机,更深的一层隐秘是她视自己的生命与弟弟的生命为一体。若和弟弟不在一个世界,那便是两个孤魂野鬼。所以她既为政治信念而死,也为弟弟而死。由此可以看出聂嫈人格之不输男人的伟大。我们不能单单认为聂嫈是其弟的附属。丁涛老师也在《戏剧三人行》中评价聂嫈“日月同辉”。

三、星星之火

其实在1937年之前,《聂嫈》是一个独立的剧本,聂嫈、王昭君和卓文君共称三个叛逆的女性。而这三者也是可以称之为星型的女性。不仅是因为她们行为的新,而且更是因为她们高贵的人格使其注定独立发光。本文以卓文君为例来看此类女性人物的形象。

卓文君出场便是在与红萧的嬉闹中。卓文君并不把自己当成一个主子,她可以用丫头的模样跟红萧道歉。但卓文君第一幕还是一个处于朦胧状态的学生,其天性中,却有追求平等的因子,这从她与红萧的平等相处中可以看出来。而红萧是卓文君的老师。她机敏泼辣,而且热烈地追求自由与平等。她说:“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自己去开拓呢?”在卓文君回答“我要听从你的指导”时,立即就得到了红萧的反对:“人永远要自己开拓自己的命运”。但红萧的这些教导,并没有使卓文君立刻成长。卓文君面对其父亲对司马相如的无礼辱骂时。她表达了生气,但也只是一瞬而已。在第三幕,父亲得知她与司马的恋情时,要她自杀谢罪。司马相如还不知道自己的爱恋;自己与红萧遭到背叛;程家公公对自己欲行不轨;自己的父亲也欲逼死。这深重的痛苦再加上红萧的引导,使卓文君觉醒了。她说:“我现在以我人的资格来对待你们。”她扯开了一切虚伪的窗户纸,举起剑向不公与压制宣战。这是她优于红萧的特点。红萧面对背叛,还是呆若木鸡的。醒悟后则报复性地杀死秦二。红萧选择报复,而卓文君面对同一情况却选择斗争。这更体现出她灵魂的高贵。(当然以红萧的情况来看,她一定会感到更深的背叛)由此可以看到,卓文君身上具有不输别人的成长性的高贵。但是由于剧本篇幅以题材等等的限制,人物更深的内涵,更多的层次,没有展现出来。但这个人物已经是一颗闪亮的星星了。

其实太阳不也是一颗发光的星星吗?

参考文献:

[1]丁涛.戏剧三人行[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小文,论郭沫若战国史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J].吉首大学学报,1997(03).

[3]郭涤.中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剧郭沫若
革命历史剧的“共同体美学”建构路径——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元代中后期历史剧家国观念的复归与重构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郭沫若致郁文的信
郭沫若佚诗一首
初中历史中历史剧提升课堂效率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