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镇居民闲暇状况分析
2018-01-02张东云张春玲
张东云,张春玲
河北省城镇居民闲暇状况分析
张东云,张春玲
(邯郸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各地级市城镇居民高度认可闲暇活动重要性,对闲暇活动的期望较高;在不同年龄段,闲暇时间长短差异明显,老年人的闲暇时间较长;闲暇活动中看电视、旅游、健身最受居民欢迎;闲暇消费水平差异较大,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水平较高;大部分居民对闲暇设备老旧、损毁等情况不满;生活、工作、身体因素成为闲暇活动实施限制因素。为提高研究区闲暇质量,建议各地级市建立科学闲暇教育体制,加强闲暇设施建设、维护,形成良好社会闲暇氛围。
统计分析; 河北省;城镇居民;闲暇活动;闲暇教育
“闲暇”最早是由19世纪下半叶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1]59提出,他认为闲暇是人类重要的活动内容之一,是为满足爱好和情感的一切活动。美国学者杜马泽德认为所谓的闲暇,是指当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所赋予的义务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为了休息,为了散心,或者为了培养并无利害关系的知识和能力,自发地投入社会,发挥自由的创造力而完全随意进行的活动的总体。[2]23
据国家假日办公布数据,2014年我国公民法定假日27天,双休日104天,充足的闲暇时间为各项闲暇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于高质量闲暇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一、河北省城镇居民闲暇状况调查
为揭示河北省城镇居民闲暇状况,2016年笔者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进行抽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28份,有效回收率84.5%。从调研对象来看,男性占调研总数的51.85%,女性占调研总数的48.15%;20岁以下人群占本次调研比例的20.54%,20-40岁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45.45%,40-60对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18.86%,60岁以上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15.15%。下面将从闲暇活动实施认知、闲暇时间、闲暇方式、闲暇消费、闲暇场所及设施、闲暇活动影响因素等六方面进行分析。
(一)闲暇活动实施认知分析
闲暇活动实施认知是人们实施闲暇活动的主观态度,积极、主动、乐观的认知态度有助于闲暇活动的开展,调查中采用了多选形式,以了解调查对象对闲暇活动实施的态度。统计数据显示,所有被调查者均认为闲暇活动的实施有助于增进身体健康;90.57%的被调查认为闲暇活动能够消除工作学习带来的紧张感;78.11%的被调查认为闲暇活动的实施能够促进朋友间、亲人间的交往、理解,增进友谊和亲情;75.42%的被调查者认为闲暇活动实施有助于消除空虚感,充实生活;64.31%的被调查者认为闲暇活动实施能够有助于亲近自然,愉悦身心;58.59%的被调查者认为闲暇活动实施有助于学习知识,接受新教育;16.84%的被调查认为闲暇活动能够带来一定的刺激。
由于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各方面因素,河北省城镇居民普遍注意到闲暇的重要作用,各地级市的城镇居民对闲暇活动的认知态度差异不大,普遍表现了人们对闲暇活动的强烈愿望,期望比较高,成为闲暇活动实施的积极推动力。
(二)闲暇时间分析
闲暇时间长短是反映闲暇活动开展的重要方面。分析显示,研究区43%的被调研者每天的闲暇时间在1小时以下;32%的被调查者每天的闲暇时间在1-2小时间;15%的被调查者闲暇时间在4小时以上,10%的被调查每天闲暇时间在3-4小时间。
闲暇时间长短与被调查者有直接关系,20岁以下人群占本次调研比例的20.54%,这部分人学习任务重,闲暇时间短;20-40岁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45.45%,这部分人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大,用于闲暇的时间相对较短;40-60岁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18.86%,这部分人工作稳定,家庭稳定,闲暇时间较充裕;60岁以上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15.15%,这部分人退休在家赋闲,有充足的闲暇活动时间。
图1 调查人群闲暇时间长短状况
从研究区各个地市间来看,秦皇岛、邢台、承德三地居民的闲暇时间相对较长,平均4.3小时/人.天;闲暇时间相对较短的是唐山、石家庄、邯郸,平均2.1小时/人.天;其余地市能够达到平均3.3小时/人.天。
(三)闲暇方式分析
调查人群闲暇活动方式多样,采用了多选形式,结果表明:看电视方式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82.15%,外出游玩方式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70.37%,健身方式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68.69%,阅读书刊杂志活动方式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60.61%,看电影方式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42.42%,与亲戚朋友聚会方式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42.42%,上网方式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40.74%,棋牌方式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39.39%,逛街购物方式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35.02%,打游戏方式人群占调研人群总数的20.20%。
河北省城镇居民普遍把看电视作为消遣的方式;其次对于身体健康、外出旅游关注度最高,此闲暇方式受到广泛青睐;此外,书刊杂志的阅读、看电影、与亲朋聚会也成为人们关注度高的闲暇方式,这与城镇居民的学历素质较高、收入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从河北省各地级市来看,石家庄、唐山、邯郸等地对于健身、旅游、电影、购物闲暇方式的关注度较高;邢台、沧州、衡水对旅游、聚会、健身、亲朋聚会的关注度较高;秦皇岛、承德、廊坊、保定、张家口对旅游、亲朋聚会、健身的关注度较高。
(四)闲暇消费分析
根据对研究对象问卷调查表明,研究区每月人均闲暇消费200元以下人群占43.29%,每月人均闲暇消费200-400元之间人群占23.23%;每月人均闲暇消费400-600元之间的人群占27.64%;月闲暇消费600元以上的占5.84%。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样本中20岁以下年轻人占本次调研比重的近1/5,所以闲暇消费月200元以下比例相对较高;20-60岁间城镇人群工资基本有保障,每月用以各级各类的闲暇消费较多。从消费区域来看,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三地的闲暇消费较高,平均消费在月消费在600元以上;邢台、衡水、沧州三地消费水平较低,月消费水平在200元以下;其余地市月消费水平在200~600元之间。
(五)闲暇场所及设施分析
本选项采用多选形式,结果表明,河北省城镇居民闲暇场所居第一位的是小区及其附近,选择在此进行闲暇活动人群占被调研人总数的93.25%;其次是广场公园,选择在此进行闲暇活动人群占被调研人总数的66.53%;再次是家中,选择在此进行闲暇活动人群占被调研人总数的56.90%;选择人数最小的是图书馆,仅有4.04%的人将闲暇场所选择在此。此外,选择在健身房、电影院、棋牌室的比例分别占20.88%、13.8%、29.63%。从闲暇场所选择来看,河北省城镇居民更愿意选择生活居住区周围的室外场所进行;其次家中也是闲暇活动频率较高场所。
城镇居民喜欢的闲暇场所前六位分别是:小区全民建设设施、旅游景点、桑拿、按摩、足疗、点穴等场所、棋牌游艺室、美容美发场所、歌舞厅、卡拉OK厅等闲暇场所;城镇居民很少去的前六位闲暇场所分别是:高尔夫球场、酒吧茶庄咖啡屋、图书馆/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厅、剧院、影院、展览馆(厅、室)、健身健美俱乐部等其他豪华休闲场所。
整体看,河北省城镇居民更愿意选择离家较近、消费水平适中、能够充分放松身心、活动身体、美体健身类场所进行活动;消费水平较高的活动场所并非理想闲暇场所。研究区城镇居民对现有闲暇设施很满意的占19%,一般的占15%,66%人群对现有闲暇设备不满意,认为设施老旧、破损、数量不足、维护及更新慢。
(六)闲暇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统计表明,闲暇活动影响因素中,第一是生活压力,由于家庭、老人、小孩照顾等原因,导致人们没有充足时间从事闲暇活动;第二是工作压力,很多人没有时间、精力从事闲暇活动;第三是附近闲暇设施因素,也是影响人们闲暇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因;第四是经济问题,收入水平高低决定了人们闲暇方式、消费水平等;第五是身体因素,决定了人们的闲暇方式、活动时间长短等;第六其他原因中,环境安全状况是人们最为担心的因素,其次较关注假期时间长短。
二 研究启示
(一)建立科学闲暇教育体制,养成正确闲暇活动习惯
闲暇教育具有广泛性、渗透性和终身性,因此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闲暇教育体制[3]102-105。第一,闲暇教育是社会层面的教育形式,地域范围涉及城市、乡村,教育对象涉及幼儿、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人员等,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本着广泛性原则,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对象和群体进行开展;第二,闲暇教育开展的主体是家庭、学校、社区、厂矿机关、事业单位等部门;第三,闲暇教育的实施不是任何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节协作完成,闲暇教育的实施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需要公众在终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和完成[3]104。
1. 加强社会的监督、指导、管理作用
首先,政府层面是社会层次闲暇教育构建的重要保障,为确保社会层面全面开展闲暇教育。具体要做到以下:第一,应以政府部门牵头,制定响应的全社会闲暇教育近期、中期、远期规划,指导社会层次闲暇教育的开展。第二,完善政府相关监督、管理机制,出台相关法律制度,责成相关部分开展闲暇教育,并以此作为衡量文明城市建设、地方政府年度工作情况的重要指标和考核内容。第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担负培训功能的机构,如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进行监督管理,保障闲暇教育的实施。第四,拨出专项资金,对全社会的闲暇教育进行专项资金扶持。
其次,社区层面,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各企事业单位工会部门可以通过社区科普小课堂、文娱流动站、小小俱乐部、工会活动等形式对辖区居民进行生活技能、文娱技能的培训[4]39-41、部门员工的闲暇技能培训。
2. 加强学校的教育作用
学校担负教书育人工作同时,应加强学生的闲暇教育,制定相关课程,积极安排教师进行授课,保障实施效果;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或第二课堂等时间进行闲暇方式、方法、技能的培训,使学生获得闲暇基本技能,有能力独立开展积极向上的闲暇活动,陶冶情操,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性格、品格的塑造和形成。
对于不同阶段学生来说,幼儿园、中小学应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身心发育特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点,免费开设兴趣班、特长班等,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活动。在孩子闲暇之余,让孩子学会闲暇技能,能够自主进行闲暇安排;大学及成人的闲暇教育可依托地方专、本科院校,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专长进行开展,在新生入学之初即对新生进行闲暇教育,指导学生做出大学四年的闲暇规划,使大学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3]104。
3. 加强家庭的引导作用
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4]41,认识到正确的闲暇观和闲暇方式对学生良好品格、人格等发育具有积极作用,将成为陪伴孩子成长一生的积极因素;其次,要以身作则,自身养成积极、正确、科学的闲暇观、闲暇方式和闲暇技能,能够对孩子的各项闲暇活动进行指导及活动参与。通过定期开展积极向上的家庭闲暇活动,既增进家庭成员感情,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确、向上的闲暇观及良好的闲暇活动习惯。这对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也具有积极意义;最后,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参加闲暇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闲暇活动的学习。
(二)加强闲暇设施建设、维护,形成良好的社会闲暇氛围
第一,使用社区物业、辖区管理部门等应有专门的资金进行设备的维护等工作;第二,各地市应加强居民区、公园闲暇设施建设,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不同的闲暇设施,并进行定期的维护、更新等管理,并有专人进行设施使用指导,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第三,还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社会闲暇教育、活动机制,通过家庭、学校、社会闲暇活动的开展,形成良好的全民闲暇活动氛围,推动闲暇活动积极开展;第四,通过市场调控闲暇场所价格机制,形成多档次消费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闲暇活动需要;第五,建立各地级市的闲暇活动网络,通过各闲暇部门合作,建立社区级、区级、市级、跨地市、跨区域五层联合机制,形成有效的闲暇活动网络,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参与各项闲暇活动。
[1]赫•斯宾塞.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 胡毅,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2]王铁群. 闲暇教育一教育实践中予以关注的课题[J]. 辽宁教育研究,2003(5).
[3]张春玲, 张东云. 闲暇教育构建的社会响应机制研究[J]. 邯郸学院学报, 2013,23(4).
[4]高婧. 成都市高中生闲暇教育现状与策略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贾建钢 校对:朱艳红)
G114
A
1673-2030(2017)03-0121-03
2017-07-01
邯郸市2015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522)
张东云(1978—),女,河北唐山人,邯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