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钱会文书初探——以杨国藩钱会文书为个案的考察
2018-01-02孙建刚
孙建刚,罗 晨
太行山钱会文书初探——以杨国藩钱会文书为个案的考察
孙建刚1,罗 晨2
(1. 邯郸学院 文史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2.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 273165)
邯郸学院馆藏太行山文书中的一包关于杨国藩钱会的文书,其编号为从HTX13B010001至HTX13B010056,共计有56张,为新发现的一手史料。就时间角度而言,文书涉及从民国十年(1921年)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7年间的借贷契约;就内容角度而言,文书涵盖了钱会的创始契约、钱会的借贷契约,包括借贷人、借贷数额、偿还方式、抵押物以及借贷者如不能如期还款所采取的赔付措施、保人等内容。通过对这批文书的整理,可以窥探出当时冀南太行山区一些社会、经济状况。
太行山文书;杨国藩;钱会
王国维先生曾说:“古来新学问,大都由于新发见”;傅斯年在历史学的研究方面提倡“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虽则这些观点未必能被所有史家接受,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新见材料的重要性。新的材料往往能带动和引领新的研究热点的出现。邯郸学院于2013年入藏的一批民间文书(即太行山文书)即为当代所见“新材料”之一种。河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孙继民先生对其作了高度评价,并概括指出了太行山文书的三大价值①。
邯郸学院馆藏太行山文书中以HTX13B010001②开始的是一包杨国藩钱会文书,共计56张,除个别为残片外,其余基本保存完好。钱会是一种民间自发组织的金融团体,同时具备储蓄和信贷的功能。追本溯源,其发轫于唐朝,至清末、民国时期,组织钱会逐渐演化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惯。此钱会文书时间跨度为民国十年(1921年)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内容包括借贷人、借贷数额、偿还方式、抵押物以及借贷者如不能如期还款所采取的赔付措施、保人等,内容较为详实。
一、杨国藩钱会文书的基本信息
(一)杨国藩钱会文书行文格式
太行山文书中所见杨国藩钱会文书共计有56张,其中编号为HTX13B010001的为一张立会文书,编号为HTX13B010055、HTX13B010056的是残片,其余的为使会文书。现将立会文书及使会文书的行文格式录文如下:
HTX13B010001(立会文书):
立起会人楊國藩今起过弍千文金会一道以後每年按 季奉还經裡成会倘有一季还銭不到情愿将自己祖業老宅庄一處嶺后保坡一處四亩么狼母峧西凹溝地一处二亩么押与支客得業佃还銭文經裡成会今同閤会人等言明会中规矩倘有■③门小票者十日内係穿会之人十日外係得会之人凡退帖者速退速还再言退票延遟小項不付者亦係二保人佃还小文每季援会之時有■会径差错者作爲故■無令下經使小会中之人不許■■■■若有凶■飢年补停会止亦不許連还到保再不許会外作保之许保一保二今同閤会人等言明会中规矩一定恐口不憑立字存证+
民國十年十月十七日立起会人楊國藩+
家保楊國禧 李程明 李開太 李 豪 王寿堂 楊壽域 楊国瑞 楊寳奇+
支客楊润之 楊永花 楊永和 楊维邦 楊国祥 宋英昌 張凤仁 李秉和+
HTX13B010002:
立使会人李廣文今使过楊國潘全会一道每年按四季逢还倘有一季穿纳不到現有張家背上下■地一処五亩么石曹凹■地一処六亩么押与二保人得業穿纳空口难憑立字存证+
民國十一年二月十七日立使会人李廣文+
后批本地照契纳粮
同佃还保人郭餘倉+
李連■+
综观使会文书,其行文范式基本一致。杨国藩钱会文书采用竖排书写,顺序由右至左,字体以行楷或行草为主,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其基本范式如下:
“立使会人(立会人姓名),今使过杨国藩全会(具体金额),每年按四季奉还。倘有一季还小不到,情愿将自己(抵押物)押与二保人得业佃还,空口无凭,立字存证。
(立会时间及立会人姓名)
后批照契纳粮
同佃还保人(保人姓名)”
(二)杨国藩钱会文书反映基本信息统计表(表1)
表1 杨国藩钱会文书信息统计表 时 间立会人抵押物保 人金 额 民国十一年(1922年)李天仓张家元峪上下宅地一处七亩■凹峧二亩李成名、李三林一道 郭满堂全院落一处白地石灰塎地二叚三亩宋英泰、李 椿一道 李广文张家背上下■地一处五亩石曹凹■地一处六亩郭馀仓、李连■一道 李长■大门沟地三亩又将南背上地三亩又有庄宅一处宋英仑、李 植一道 民国十二年(1923年)李逢文坟峧地一処二亩又有张家峪前后地五亩李保成、宋■■一道 杨三和南战地两处四亩、■峧两处五亩杨培恭、李木会一道 李珍老破白地壹叚六亩李 珠、李加宾一道 李六■院落一处红土破地一处二亩半考老峪坟下地一处二亩半西响阳小凹地一处三亩老工峪地一处■上地一处李纪春、李元太、李成名一道 民国十三年(1924年)程福泉岭南地一处七亩、忠■一处三亩程富彦、程永余一道 李曰顺李家岸白地一处四亩、别脚坡地一处二亩程二胖、李逢堂一道 李治国里■按一叚八亩李 浩、郭满堂一道 李河名东石铺院落一处杨树沟地一处五亩张欠凹地一处十亩背上三亩前向陽一处六亩西石铺地一亩李成名、李金泰一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王三刚井通交一处四亩又有大北沟口地二亩侯街二亩李秃孩、李苗太一道 马金广路家岭二叚二亩南占一叚二亩■■■一处二亩大单一处二亩马占隆、杨承和一道 郭全锁名杨枝沟一处二亩峧则一处西岭上一处三亩南坡上一处二亩郭丙和、郭彩凤一道 续表 1 民国十五年(1926年)李治方孔家交口地一处五亩宋■仁、李逢■一道 郭昌清下道一叚五亩李央科、李海云一道 李凤堂白家背三叚五亩李青太、李丈才一道 郭海云老门沟二叚六亩郭长清、李苗太一道 李莫会南交凹白地一处三亩、李黄路峧一处三亩杨三和、杨石功一道 李苗太■家背地二叚四亩郭长清、李银堂一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李秃孩张家坡一叚四亩大小根条在内王三羊、郭长清一道 郭海顺两查口地四叚三亩、坟凹地四叚二亩、庄宅上下楼五间李虎孩、王三■一道 李兴科老门沟一处二亩、张家沟一处三亩李广文、李秃孩一道 宋书■大门沟地一处三亩李逢文、李治方一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郭二丑岭南一叚三亩坟地一处三亩郭鸣勳、郭全贞一道 李珠尖圪道白地一处李天清、李 珍一道 李五兴东交凸一处二亩孔家一处四亩李辛年、李书云一道 ■辛年四贾■二叚七亩李音太、李文才一道 ■辛年四家角一段五亩李大财、李■顺一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李音太岭南一处六亩、西角一处三亩李曰顺、李音太、李合汗一道 李保兴存家凹地一处四亩宋盈仓、■丑尺一道 李银堂老牛地凹一处二亩、牛吏沟一处三亩、老果多鼎一处二亩李海云、郭昌清一道 李还堂赵潞二叚七、岭仓一处三亩李治方、李凤东一道 民国十九年(1930年)李新年乡处四白地一处三亩小东白地二亩李■■、李越顺、李■贤一道 李水庆稀罕峧地一处■亩宋天永、宋英珠一道 李文财西交地一处二亩李起■、李景彦一道 李思■、李元太香椿树凹地三亩张家凹地三亩李■太、李引■一道 民国二十年(1931年)郭毓奇大■爱地三叚九亩郭■■、郭二丑一道 李起岚白地一叚四亩李景言、李仓保一道 李景彦桃地凹一处二亩、■地凹一处二亩李治会、■辛年一道 李世昌杨树凹地三亩杨元蛋、李三■一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李三■三街一叚五亩李莫太、李成■一道 李连顺毫角■地一处二亩李海云、郭得■一道 李 植仁子角一处二亩李如■、李的现一道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郭彩风、郭皋东岸地一叚三亩又押小凹老王沟二处三亩半又押两院屋三间郭丙和、郭二丑一道 马三顺岭坡后一叚二亩南凹■上下一处三亩■尾巴代庄宅一处李莫会、马金庆一道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李新方南一处一亩李宽林、李清云一道 李世昌稀罕峧■地一处二亩李天■、李宽林一道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李伦书大门沟宽道上白地一处三亩、前大门沟地一叚一亩李逢文、宋盈仓一道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李■顺亲■仁■井峧一处二亩李亚安、宋■仁一道 宋盈仓陈峧地一处二亩有赵家庄地一处二亩有赵■地一处二亩李逢文、宋盈三一道 李丕栓■老两坡地一处李开太、李立太一道
二、关于杨国藩钱会文书中所见问题
(一)关于杨国藩钱会所在地域的考证
在以上56张钱会文书中,只有编号为HTX13B010038的一张上明确写有“杨家山村杨国藩小会”的字样。经查找,现在全国范围内有记录的行政村名称为“杨家山村”的共计15处。其中河北省2处,山西省6处,浙江省3处,云南省4处,现具体统计见表2:
表2 “杨家山村”统计表
就目前所见的这56张文书中,很难确定文书反映的究竟是何处的杨家山村。经查其他文书,太行山文书中有一张民国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杨春泉的卖地契,契约中明确写有“今情愿出賣与杨国潘名下承爲死業”的字样。其中的“杨国潘”应当是“杨国藩”的误写,这种误写在56张钱会文书中也有出现。在地契的审核区域内,能够明显见到有“河南”的字样,证明当时杨国藩的居住地隶属河南省。表2中所呈现的杨家山村所在区域,只有今邯郸市涉县在民国时期隶属于河南省。因此,初步判断杨国藩钱会文书所反映的是涉县地区的钱会组织。
关于涉县的杨家山村,在涉县地方史志资料中也有明确记载。清朝嘉庆四年的《涉县志》中有“河南店约所至县二里。附村一,曰杨家山”[1]140的记载,证明在嘉庆年间涉县地区就已经存在杨家山村。“民国元年废府制,以道为承省统县的区域,涉县属河南省豫北道”[2]286的记载则证明了涉县在民国时期隶属于河南省管辖。杨百川在《我对涉县师范及教育事业的回忆》中写道“我是涉县神头乡杨家山人”[3]44,由此可以看出杨家山村基本上是以杨姓人为主的一个涉县山村。
此外,钱会文书中所提及的具体地名中的地形名称也是值得注意的,见表3:
表3 杨国藩钱会文书中地形名称统计表
在这些地形名称中,“坡”指地势高但有倾斜的地方;“峧”为地名用字;“沟”田间的水渠、护城河、浅槽;“岭”指山或山道;“峪”指山谷。由这些地名可以看出,杨国藩钱会所在地区以山地地形为主,涉县地区范围内有诸如“石槽陇”、“台凹”、“东西峧”、“峪里”、“椿树岭”[1]139-140等地名,与文书中的地形暗合。由此也可以佐证杨国藩钱会文书的归属地应是邯郸涉县地区。
(二)关于会主的姓名
在56张钱会文书中,关于会头的姓名出现了三种情况,分别为:杨国藩、杨国潘、杨根戍。其中编号为HTX13B010009的文书中出现的“杨国潘”应当是“杨国藩”的误写造成的。编号为HTX13B010013的文书中所写“杨根戍”应当是杨国藩的别名。这张文书中的立会人李曰顺在编号为HTX13B010035中作为保人出现过,且借贷金额、还款方式、抵押物品都同其他钱会文书的规范相同。由此可以看出,杨根戍和杨国藩所指的为同一人。
由于暂未找到更加详细的地方史志资料确定杨家山村的具体情况,杨国藩其人的具体身份未能得到确认。但从钱会文书内容来看,此人当时在杨家山村应当算是地方实力派的执牛耳者,不仅能够有多余的钱款放贷,还有足够的威望、势力能够保证收回借贷款项,使自己不受损失。
(三)关于杨国藩钱会文书中借贷金额的分析
杨国藩钱会文书中的大部分文书都没有写明确的借贷金额,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若借据无具体金额,则借款方在还款时便可以随意伪造金额,这是不合常理的。但是,所有借款方在本应写明金额的地方所写的均是“一道”。由此推测,当时的“一道”在当地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单位,借贷双方都对这个单位均无异议。56张文书中有8处提及一道的具体金额,现统计如表4:
表4 文书反映“一道”金额统计表
由表4中统计结果能够较清晰的看出,从民国十年杨国藩立会开始至民国二十四年,“一道”都是指二千文,所以在当地的语言习惯中一道钱指的应当是二千文无疑,只不过因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大多数文书中只写明“一道”,而省略了具体的金额数目。
(四)杨国藩钱会文书中的错别字现象
依常理而言,借贷契约是借贷双方出款还贷的重要凭证,应当严谨,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这56张文书中,错别字的出现是相当普遍的,现将文书中错别字现象的出现状况统计(见表5):
表5 文书中错别字情况统计表
通过对错别字的整理,可以看出如下一些问题:
1. 民国时期,涉县杨家山村地区人民受教育程度有限。以上错别字并非是偏、难、怪字,而是生活中的常用字。其中“奉还”一词的错别字形式较多,可能是代写人根据借款人的口述写成,受方言口音的因素影响导致的错误。而“亩”字的错误最为集中,似乎当地人已经习惯了“亩么”这种错误写法。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该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低,人们并未发现自己习以为常的用字存在错误。
2. 错别字现象的频发,还能折射出当时杨国藩钱会的结构较之南方的钱会组织更为松散。钱会文书即为借贷凭证,应当严谨。但如此众多的错别字的出现,可以看出当时的借据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式,不太为借贷双方重视,甚至会主的姓名也会出现错误。由此可以推测,当时杨家山村民风淳朴,极少有赖账的情况发生。
(五)杨国藩钱会文书中的土地面积单位
56张文书中所涉及的土地面积单位主要是“叚”、“亩么”、“么”。
从文书内容中看,“叚”通常位于“亩么”和“么”之前,所以当是一种比“亩么”和“么”更大的面积单位。“叚”本义为“借”,和土地面积单位没有关系。据此推测,这个字可能是错别字或通假字,其原字为何,作如下两种假设:
其一,“叚”字是由于方言中读音相近而被误写。若如此,其原字可能为“甲”。在清御史黄叔璥的《台海使槎录》中曾有过“十亩之地为一甲”的记述。
其二,“叚”字并未写错。“叚”字的通假字包括“假”、“瑕”、“暇”、“遐”、“贾”、“段”,其中能够表示面积计量单位的只有“段”。在民国时期的河北省地区的地契中,确实出现过“确定本户全家人所有土地共计二段四0分0厘0毫”[4]的记载。由此可见“段”确实是一级面积计量单位,但具体换算关系有待新的佐证材料。
“亩么”和“么”都属于错别字,正确写法是“亩”,同现在的土地单位“亩”相同。
(六)杨国藩钱会文书中反映出的借、贷、保三方关系
在56张钱会文书中出现的与借贷人有关系的词语包括“支客”、“家保”、“同佃还保人”。
“支客”和“家保”出现在第一张立会文书中。“支”有供给和支付的意思。所谓“支客”,应当是在组建钱会时集钱给杨国藩的人。而“家保”充当的是杨国藩的保人的角色,称“家保”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和会主杨国藩之间有着亲缘关系。“同佃还保人”出现在大量的借贷钱会文书中,因为每单钱会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人共同担保,所以称“同佃还保人”。由此,构成了会主、保人、借款人的三方关系。
会主即杨国藩本人,负责出资。多位保人起联系纽带作用,联系借款人和会主。根据文书的具体内容可知,会主直接联系的是保人,而借款人也是将自己的抵押物(基本上都是土地)抵押给保人。如果最终借款人未能按时还款,会主直接向保人索取本金或抵押物。由此可见,在三方借贷关系中,保人还起着筛选借款人资格的作用。如若借款人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保人不会出面为其作保向会主借钱。
就这种借贷方式而言,同当今社会的借贷习惯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当今社会中的借贷关系中更倾向于借贷双方直接交流沟通,避免作为中间人的第三方出现。两下对比,能够反映出民国时期和当今社会民间借贷习惯的一些细微变化。
三、杨国藩钱会文书的价值
通过对杨国藩钱会文书的整理与初步探究,现将其文献价值概括如下:
(1)杨国藩钱会文书的出现,为研究民国时期杨家山村的民间借贷提供了一手的材料。同时对于研究民国时期涉县杨家山村的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价值。通过借贷次数的多少、抵押物的变化可以管窥当时杨家山村村民的部分经济状况。
(2)杨国藩钱会文书的出现,将民间会社的研究推向了前台。以往对于乡村社会的研究集中于宗族、土地等问题,却忽视了对于乡村民间会社的研究。冯小红教授在其论文《太行山文书所见近代冀南豫北农村的普通会社组织》[5]172-177一文中提出了类似于杨国藩钱会等民间会社有可能也是当时乡村生活的权力元之一的观点具有启发意义。
(3)为研究地方史提供了新的佐证材料。杨国藩钱会文书的发现表明民国时期的涉县杨家山村并不封闭,其借贷活动基本为一季一次,有些年份略有增减。根据其借贷情况多寡或可适当佐证地方史志材料。
[1]涉县古志四种[M]. 马乃廷,校注.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涉县文史资料:第1辑[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涉县文史资料:第2辑[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4]赵志云. 民国河北契纸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5]冯小红. 太行山文书所见近代冀南豫北农村的普通会社组织[J]. 河北学刊,2017(4).
①孙继民先生在《古文书学视野下太行山文书的定位、特点和价值》一文中指出:“它是四大考古材料之后、内阁大库档案之外,中国地方档案和民间文献又一大宗新文献材料,是近代以来中国新文献领域中明清民国时期地方档案和民间文献文书群的家族新丁”,并指出其价值“一是提供了一些其他档案文献所不见或少见的珍惜文书种类;二是提供了大批反映基层社会历史面貌和社会变迁生动具体的第一手资料;三是提供了地方学院开展跨区收藏、整理、研究地方文献,建设地方学术中心的物质基础和难得机缘”。
②编号HTX13B010001的意义:H表示邯郸学院,T表示太行山文书,X13表示第13箱,B010001表示第一包的第一张文书,后依此类推。
③录文中“■”符号的使用,表示原文书中模糊不清的字,为了与汉字“口”进行区分,故使用“■”符号替代。
(责任编辑:朱艳红 校对:苏红霞)
G275.2
A
1673-2030(2017)03-0059-06
2017-07-01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太行山钱会文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15LS027
孙建刚(1977—),男,河北邢台人,邯郸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罗晨(1993—),男,河北保定人,曲阜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