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地区池塘养殖加州鲈肝胆综合症
2018-01-0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巩华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巩华
广东科贸职业技术学院 朱宇航 吴伟东/文图
看图识病
顺德地区池塘养殖加州鲈肝胆综合症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巩华
广东科贸职业技术学院 朱宇航 吴伟东/文图
图1 发病鱼体表略出血,鳍条基部轻微发红。
在顺德地区勒流镇,我们开展池塘养殖加州鲈,池塘面积5亩,水深3米,配备增氧机等。2017年3月尾投放加州鲈苗种3.5万尾,投喂颗粒饵料。8月9日进行测量时,加州鲈平均规格为200g/尾,从8月11日开始出现死亡,平均10尾/天,严重时十几尾,死亡的鱼体重最大300g/尾,最小150g/尾。我们投喂了保肝药物以及外泼消毒剂之后,未见好转。
8月26号上午现场用简易测试盒检测水质,测得氨氮1.1mg/L,亚硝酸盐1.0mg/L,目测池塘水体藻相不好,现场咨询养殖户得知氨氮等日变化不大。现场检查病鱼,发病较轻时无明显症状,仅在鱼鳍条基部或尾鳍基部有轻微发红的现象,严重时体表红肿发炎,有竖鳞症状,破皮出血,但伤口不大,不形成溃烂脓疡。发病鱼鳃贫血,肛门略肿大,眼球略凸,鳍条及鳍基部正常。解剖发现,鱼肝脏肿大,出现发白、发黄、花肝的现象,腹腔内脂肪蓄积多,消化道有轻微充血、出血,其它组织器官表观正常。
图2 发病鱼肛门略红肿。
介绍用户外泼改水,内服拌料以提高鱼体免疫力,目前情况已经基本得到控制。
该类病害在水产养殖高温季节容易出现。在高温季节饵料消耗大,动物释放的氨氮多,水中有效碳源相对缺乏,藻类、益生菌等生长代谢受到限制,造成水中氨氮等有毒化学物质浓度上升,对动物机体危害大;此外,高温季节易出现底质、水质的持续恶化,有毒有害物质长时间超标,养殖密度大的水体在养殖中后期,蓝藻、裸藻等生长优势明显,分泌有害藻毒素,上述种种都会影响机体,特别是肝脏。高温季节养殖鱼摄食旺盛,特别是前期攻料太猛,造成体内脂肪蓄积过多,肝脏负担大,形成脂肪肝。肝脏作为关键的解毒器官,代谢功能受到严重损伤,会出现花肝、黄肝、白肝乃至于绿肝,胆囊肿大,引起机体全面发病,如各组织器官充血肿胀等病理现象。
夏季高温多雨,鱼饲料易因受潮、氧化、酸败、发霉而变质。其中,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不饱和脂肪酸将大大减少,对肝脏造成直接损害。而且维生素类的胆碱、VE、生物素、肌醇以及B族维生素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高温季节,饲料中这些维生素易被高温破坏,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而VC、VE等还原性维生素,高温下更易被氧化,不能有效保持动物体内细胞膜的流动性,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清除体内自由基的功能受限,造成体内有毒物质蓄积;如果在饲料中使用了不良蛋白质原料,如棉粕中含有棉酚、菜粕中含有硫葡萄糖甙类、劣质鱼粉中含有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患有该类疾病的发病鱼体内虽然也分离到常见的病原菌,如嗜水气单胞菌等,但都不是发病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是鱼体肝脏功能受到损伤,水体倒藻、气压偏低等不利条件下造成氧债时,引发鱼类代谢不畅、解毒排毒能力变差,从而造成发病。
该类疾病的处理方式,首先调水,如果不能换水,在大力增氧的同时,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等温和药物消毒水体,以免条件性病原菌扩散,之后泼洒VC、葡萄糖、有机酸等有机物增加水体有效碳源,解毒去应激,最后使用益生菌等稳定水质。内服一般采用抗生素、中药、维生素和微生态制剂等组合使用,全面提高机体免疫力。
图3 发病鱼鳃贫血,鳃丝肿胀,粘液多。
图4 发病鱼肝肿大,发黄,消化道轻微充血出血,肌肉等组织器官正常。
图5 发病鱼体内脂肪蓄积,花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