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解读

2018-01-02穆重怀宋殿娇辽宁大学波罗的海研究中心

侨园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中华民族

文 穆重怀 宋殿娇(辽宁大学波罗的海研究中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解读

文 穆重怀 宋殿娇(辽宁大学波罗的海研究中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在全球化面临挑战时期中华民族的世界担当和履行大国承诺的坚强意志。它是作为全球性公共产品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核,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一带一路”倡议才能够顺利实现,造福于世界人民。

党的十八大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前所未有地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中国“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在2017年联合国总部“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时习近平再次强调:“中国愿意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在十九大的报告中,习近平强调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报告中详细论述了在当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及其实现的具体路径。这是中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做出的庄严承诺和实现全球幸福的坚强决心。它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和赞许。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不仅写入了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五十五届会议通过的决议,而且被世界人民广泛接受,成为推动人类发展与世界和平的新理念。

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华文化渊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当代体现,它是中华文明精髓的时代表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建立和谐世界理念的传承,它表达了中华民族与世界交往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历史渊源与当代发展的有机结合。

中华民族从来都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主张以王道化成天下,达到全民的安居乐业。孔子曾经说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的主张成为中华民族奉行处理对外关系的圭臬。远人不服,不是去以暴力征服,而是要修明政治,用文教与德化,也就是所谓的软实力,来吸引远人归附,但并不是到此为止,远人归附了,还要使他们安居乐业。这一激越千古的政论不仅体现了礼坏乐崩时代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安邦定国的苦心,而且也深深地印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成为民族心理的一部分。

自孔子以降,修明仁义礼乐的外交成为后世朝代处理对外关系的重要方针。自秦汉的“凿空西域”,到唐宋的“海陆并进”,中华民族始终以和平发展作为与异域交往的主导方针,为友好国家带去文明与安宁,推动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了海纳百川的中华文化。投笔从戎的班超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外交好,在回长安时出现了万众相送的情景;唐太宗李世民被各国各族人民称为“天可汗”,成为公认的大唐天子。宋时海上贸易发达,商业活动繁盛带来的夜经济使港口城市泉州的夜晚灯火通明,仿佛是岸边灯塔,因此被阿拉伯商人称为“光明城”。当年的热闹景象已经被今日的考古发现所证实。元明时期,对外交往更为频繁,《马可波罗游记》与郑和七下西洋就是当时中外交往盛况的真实写照。试想,如果没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共同繁荣的理念,一个民族如何在一千多年间成为对世界有吸引力的中心?从历史角度看,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成果的史实就是建构命运共同体的明证。特别是郑和下西洋的年代与西方的大航海时代相近,但不同的发展理念和处理对外关系的思想导致了迥然不同的结果。和谐发展,还是殖民掠夺,历史是最公正的审判者。

新中国成立以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人民共和国对外政策的基石。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中国不仅要自己料理自己,自己过生活,还应该对别的国家和民族进行帮助,对世界有些益处。”毛泽东主席强调中国应该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正是如此,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好朋友、好兄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捍卫弱小国家的权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的转变,意味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指日可待。“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系到人类命运的重大命题摆在了中华民族面前。新时代的中国不仅要为世界提供消费商品,而且要为世界提供发展进步的思想,要提供能够满足全人类发展进步的公共产品。在这种形势下,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阐述。它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新理念,体现了兼爱非攻的东方智慧,打破了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是对现有的全球治理观念的超越,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国际关系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对世界的新贡献,它必将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繁荣。

由此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系是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它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合理内核,并与具体现实相结合,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必将对世界未来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人类命运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密切,各国之间的依存度不断增加,彼此的融合度也在加深。与此同时,人类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经济增长乏力、恐怖主义威胁增大、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给世界带来了新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它涉及到每一个国家的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且只靠一个国家的力量也无法解决这些全球性的问题,只有依靠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打破以往的治理模式,创建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新理念、新思想。

苏联解体后,雅尔塔体系已经不复存在,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西方中心论”似乎取得了胜利。时至今日,事实证明,西方价值观主导的世界治理体系正在走向失灵。它一方面体现在西方主要国家内部治理的困境上。它表现在政治体制失灵,民粹主义盛行,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加大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以西方理念建构的国际秩序出现危机,出现了功能性失调,无法满足世界多样性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面临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某些西方国家甚至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试图回归到传统保护主义的窠臼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创新全球治理理念,构建积极有效的普惠型的国际体系和国际新秩序。

正如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对改变旧有的国际秩序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希望在国际事务中提升自己的参与度。在旧体系缺乏活力,无法有效提供推动发展的公共产品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变革的呼声成为时代的要求,代表了全球化继续深化的趋势。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各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已经融入到世界的整体当中。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中国与世界的融入度也越来越高,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中国是世界许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广泛的活力和优势,它充分考虑到了合作伙伴的现实需求和美好愿景,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理想和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中国发展好,世界才能获得更多的和平与发展的机遇。反之,世界发展好,可以为中国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中国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正是在全球化面临挑战、世界局势纷繁复杂之际,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它是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同全人类普世价值的充分结合,体现了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勇于承担责任的全球视野、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它已经和必将引起世界的共鸣,成为推动世界进步的新动力。

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它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共同繁荣。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路径就是共商、共建和共享。

共商就是“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在应对各种危机时,大国之间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小国的具体关切。不能恃强凌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要坚持互相尊重和平等协商的原则,充分对话和讨论,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获得理解和支持,使参与各方心情舒畅,达成共识。

共建是指在国际事务中采取合作的方式,通过建立伙伴关系来实现对公共产品的接受和使用。共建要考虑到合作伙伴间的具体现实情况,坚持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原则,推动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共建不是包办,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强加于人,而是“授人以渔”,通过共建带动合作发展,深化相互关系,提升合作水平,实现共同繁荣。

共享是指合作伙伴能够共同享有合作发展的成果,实现双赢、多赢和共赢。共享不是从一国或是一个集团的利益出发谋求个体的利益,以牺牲别国的利益为代价发展自己,而是从全局出发让每一个参与发展的伙伴都能够有所得,照顾到每一个合作伙伴的具体利益,共同享有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同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指出:“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这全面深刻地概括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就是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巩固世界和平,为人类创造最为美好的明天。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历史节点的新贡献,是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的当代展现,它必将为人类开创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包容的新世界!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秀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