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普通话教学第二课堂的开展
——以安顺学院为例

2018-01-02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普通话课堂

(安顺学院人文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汉语是联合国六种日常工作语言之一。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对外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使大学生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众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普通话课程。安顺学院也为例外,学校把普通话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和技能课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在大一的上学期或下学期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并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是口耳之学,学好普通话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要求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后,必须多说多练,即在保证正常课内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抓好课后的训练。因此,要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仅仅依靠第一课堂内有限的“学”,这显然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来达到“练”的目标。

一、第二课堂对普通话教学的意义

高校普通话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开展,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和有效补充,其重要意义不可小觑。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普通话课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在讲授语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训练或个别训练。集体训练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语音方面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机械地反复练习,因此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个别训练虽然针对性较强,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又无法兼顾到所有学生。这就必然产生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学生无法受到针对性训练,在重复单调的训练中失去对普通话课程的学习欲望;二是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个别训练的机会,久而久之兴趣全无。第二课堂则可以打破第一课堂的种种局限,较之于第一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更具优势,不仅可以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说好用好普通话的自信心,尤其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普通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掌握语音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传统的普通话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课堂上虽有训练,但训练时间明显不足。而第二课堂则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普通话实践的主要阵地,可以弥补课内教学中学生实践不足的短板,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得到广泛地运用和演练。学生在参与普通话相关的各种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普通话的运用能力,还因为第二课堂活动的丰富性,其他实践能力也可以随之得到提高。比如在我们举办的“重现经典戏剧比赛”中,学生不仅充分展现了他们在语言、形体方面的表演才能,还在写作、编剧、舞台设计等方面得到实训;在“大学生微型党课比赛”中,学生编写讲稿、制作PPT,既锻炼了讲课能力,又可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动手能力;在“学法用法演讲比赛”中,学生的演讲与口才能力、思辨能力、应变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等等。可见,普通话教学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3.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言文字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要素,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高校普通话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水平和职业语言素养,使他们拥有现代社会所需求的语言交流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在入职就业中凸显优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高校普通话教学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更适应了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普通话教学中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除了让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之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比如2017—2018学年上学期在安顺学院2017级普通话开课班级举行了一次“经典名篇朗读比赛”,要求每个班至少组成一支4-8人的队伍参赛。活动方案下达后,学生十分踊跃,各班在初赛的基础上,筛选出参赛选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作品的确定、配乐的剪辑,到服装的选择、节目的编排,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选手们利用课余时间不辞辛苦进行排练,其他同学也积极参与,为节目出谋划策,做好服务。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练习普通话的热情,而且让学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与此同时,各班学生的凝聚力得到加强,团队精神、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空前高涨。由此可见,普通话教学中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把第一课堂无法全面展开的实训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各种潜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效果非常显著。

二、 开展普通话教学第二课堂的主要途径

1.创设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

环境对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普通话的学习,语言环境的创设非常重要。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大学生要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如果没有语言环境,缺少学习普通话的氛围,仅靠个人刻苦训练及课堂学习是有很大难度的。校园普通话语言环境的营造,除了学生看得到的硬环境,更重要的是语言软环境。校园内不是张贴几张“请说普通话”之类的口号标语就算营造了氛围,而是应该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所有场所,让他们接触到的都是普通话。除了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还应把普通话的运用渗透到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试想,如果学生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和口之所讲,都是普通话,反复受到普通话语音的影响和刺激,促使他们不断巩固和加强对普通话的运用,那么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思维的习惯尤为重要。一个习惯用方言进行思维的人,在用普通话进行表达时,一方面要去考虑怎么说,另一方面又要注意音准问题,有时就会顾此失彼。而在普通话无处不在的环境中,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就能逐渐养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的习惯。笔者认为,广义的普通话第二课堂应该包括课内教学之外的所有时空。因此,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在更广更大的时空范围创设浓厚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就一定要有普通话教学第二课堂的构建和营造。

2.课前10分钟的有效利用

充分利用课前10分钟的宝贵时间,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练习,是普通话第二课堂训练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学进度,在不同的教学时段,选择不同的训练内容,从读字词开始,逐渐过度到朗读和说话,由易到难,步步推进。教师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适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并给予点评指导,尤其是对学生训练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共性问题,要当场指出,课上再进行强化训练。课前10分钟练习,是课堂的提前“预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度,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怕说普通话”的心理障碍,使学生逐步养成语调自然、表达流畅的普通话语音习惯,增强学生说好普通话的自信心。

3.网络资源的共享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普通话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尤其在第二课堂中,网络资源的共享,使学生学习普通话更加便利。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普通话学习和模拟测试。比如“普通话学习网”上学习内容全面而又实用,既有汉语拼音标准发音示范、普通话难点音的发音方法动画图解、必读轻声词和常用儿化词的示范读音,又有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指导用书《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上60篇朗读作品的示范朗读,还有各种学习资料,是学生课余时间在网络上进行普通话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又如在线普通话水平智能模拟测试与学习平台“畅言网”,作为国家语委“十五”重点科研成果,该网站既可以进行普通话学习,又可以进行普通话模拟测试。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通过模拟测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普通话水平。这些网络平台,拓展了普通话教学空间,方便学生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音状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针对自己的薄弱项目进行反复学习和强化训练。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即时通讯软件进行普通话交流和展示。比如深受大学生青睐的qq、微信等,可以专门建立班级普通话学习qq群或微信群,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可以答疑解问,学生可以在群里展示自己,进行各种“实战演练”。笔者曾在上课班级让学生录制5-8分钟的“好书我来读”音频,分享到微信群里供大家品味欣赏。此类活动学生乐于参加,既可以进行普通话训练,享受普通话的魅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情怀,从而真切地体会普通话第二课堂带来的快乐。

4.课外训练小组的设置

设置课外训练小组有利于学生日常训练的组织,也便于加强对学生日常训练的管理和监控。可以将普通话上课班级的学生设置成5-10人的多个训练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训练;也可以以寝室为单位进行训练,学生从早到晚的任何间隙都能有效利用,早上起床时可以一起收听新闻节目,甚至晚上躺在床上“卧谈”时都能进行普通话口语练习,相互纠错、相互正音。在班级设置训练小组,可以强化学生课后的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和互相评价。同时,在班上物色语音较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后,从中选出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组成班级推普小组,由他们充当“小老师”,带头开展各种普通话课外活动,构建班级推普网络,使全班形成浓厚的普通话学习氛围。

5.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无疑是普通话第二课堂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根据普通话口语实践的需要,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校园文化活动的任务要求,可以开展与普通话口语实践相关的各种竞赛活动,如演讲比赛、戏剧小品大赛、辩论赛、经典诵读、成语接龙、读书活动等等。只要是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效促进学生大胆开口说普通话的活动,都应该有计划地定期举办,为学生营造普通话口语实训实践的环境,给他们提供展示普通话口语水平的舞台,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普通话的能力,使普通话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实现真正的良性互补。

三、几点思考及建议

1.关于长期坚持的问题

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尤其对于方言区的学生而言,由于受到方言语调、词汇语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学习普通话的难度更大,要使他们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需要的时间更长。学好普通话靠的是勤学勤练,如果说学是基础,那么练就是必经的过程。很显然,这个过程必须有时间作保证。而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时数有限,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很多人的普通话水平难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就安顺学院来说,普通话课程一周两节课,共36学时。一学期下来,学生课堂上实训的时间和机会屈指可数,因而长期训练必须依靠第二课堂才能实现。第二课堂训练的时间灵活,训练的方式多样,随时随地均可进行。学生只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大语言实践的力度,多说、多读、多听,多与人交流,才能弥补第一课堂训练的不足。要让学生对普通话学习和训练的长期性有充分认识,第二课堂训练贵在坚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凡事熟能生巧,刻苦训练和长期坚持是学习普通话的基本路径,只要在第二课堂经过长期的实训,久而久之,学生的语音面貌定会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关于监控的问题

普通话第二课堂的训练难以监控是让任课老师一个倍感头疼的问题,因为教师布置的课后训练作业要靠学生自觉完成,而许多学生由于自律性不够,就有可能应付差事,甚至不做,是否完成或完成的质量难以监控。如果仅靠任课教师个人的力量,很显然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试想,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任课教师对学生第二课堂训练的过程无法进行一一监控。对此,建议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作用。如上文所述,普通话上课班级可分成若干课外训练小组,组长负责组织训练,并做好相关记录。每一模块训练结束,组员之间相互评分,取平均值作为该生课后训练的自评成绩。教师在每一次上课之时,会对部分学生课后训练的项目进行抽查。期末,各小组上交课后训练记录,并提供课后训练图片和视频,教师对学生的课后训练情况进行最后认定。当然,这样的监控仍然存在漏洞,学生也可能会“偷工减料”、甚至“弄虚作假”。因此,对学生普通话第二课堂活动的监控一定要跟考核挂钩。

3.关于考核的问题

第二课堂的监控不易,考核亦难。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评价制度和考评方式,是普通话第二课堂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考评制度的有效实施,对于促进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加强普通话的学习十分必要。在高校普通话教学中,老师们一般都重视第二课堂的实训,主要问题是缺乏相应的评价考核。学生第二课堂的训练是否达标或合格,既没有检验的标准,也没有成绩的认定,这就导致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目标不明确,积极性不高,难以保证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效果和质量。为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普通话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建立相应的考核办法。比如考核可与培养方案中第二课堂要求开展的部分活动项目挂钩,进行相应的学分认定。安顺学院新修订的2018版培养方案,所有专业都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其中。仅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第二课堂专业“自选动作”17学分中与普通话有关的活动大致有6-12学分。这样一来,普通话第二课堂的训练对于学生而言就不再是可训可不训,为了拿到规定的学分,学生就会从被动训练转为主动参与。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普通话第二课堂活动的考核也能依据培养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当然,考评方式和考评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显突出。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方言区,语音问题千差万别,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只有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语言交流中练就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从基本技能的层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普通话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