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持章:让科技在上思茶园“生根发芽”
2018-01-02马爱平
文/本刊记者 马爱平
韦持章:让科技在上思茶园“生根发芽”
文/本刊记者 马爱平
韦持章举办茶树栽培技术培训
上思县位于广西南部,十万大山北麓,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气温21°C,年平均降雨量1217.3毫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
上思土地广阔肥沃,土层深厚,植被茂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十万大山就发现有野生大茶树的分布,说明当地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当时上思的凤凰山种植有一定规模的茶树,并建厂进行茶叶生产加工,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后来由于产品品质适应不了市场的需求,茶园逐渐减少和淘汰。如何提升茶叶产品品质,发展茶叶生产,提高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为上思县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2014年起,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
韦持章作为国家“三区”人才广西选派科技人员派驻到上思县盈福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科技服务。
韦持章到上思县后,经过调研,发现上思仅有两个合作社从事茶叶种植生产,一个是比较陈旧的上思县景超茶叶专业合作社,一个是成立不到十年的上思县盈福茶叶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种植茶树品种结构比较单一,绝大多数是上个世纪六、七十种植的云南大叶茶品种;加工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茶叶产品品种少,品质差,茶叶生产经济效益不高。
在韦持章的组织和指导下,首先在上思县盈福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茶叶绿色生态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引进金牡丹、紫牡丹、黄玫瑰、紫玫瑰四个国家级茶树良种,采用早种、深植、分层压紧等高产栽培技术,建立100亩茶叶绿色生态栽培示范基地。
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内实施“两不”措施(不使用化学农药不施化肥),在茶园放置诱虫灯和黄板,生物诱杀害虫,促进农户节本增收。创新茶园经营管理模式,推进“科研+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合作新模式,形成以合作社企业为龙头、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农户建基地为主体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动合作社茶产业发展从分散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精细经营。
同时,开发多种茶类产品,以红茶为主,向白、青茶等市场需求量大的茶产品扩展,推动茶产业从单一品种向多茶类综合发展,呈现立体发展格局。
其次,对比较陈旧的上思县景超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改造升级。淘汰旧的茶树品种,改种新的适制性广的品质优的茶树品种。改进生产设备及技术工艺,实施茶叶加工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提高茶叶加工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和加工水平,提升茶叶产业产品质量和档次,降低生产成本。
韦持章指导茶农制作茶叶(左一为韦持章)
派驻上思县以来,韦持章通过实地指导建立茶叶科技示范基地,举办茶树种植及茶叶加工科技培训30次,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发放培训技术资料3000余份,平时采取通讯手段及时提供茶叶产业的科技服务,帮忙解决茶树种植加工的技术问题。同时要求合作社请当地贫困户参加茶树种植、茶叶采摘和加工,提高农户的茶叶生产技术,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精准增收脱贫。
在科技特派员韦持章的指导和合作社的努力下,上思县盈福茶叶专业合作社获得1个科技成果,申请了三个专利发明。
2016年8月,指导合作社生产的天香红韵红茶荣获第四届“国饮杯”特等奖,茶叶品质和卖价不断提高,合作社茶叶销售额逐年递增,厂房规模不断扩大。农户可以在自家门口就业,合作社成员收入增多,建起了楼房。韦持章的付出和辛勤劳动得到科技部门和当地村民的认可,在2014-2015、2015-2016年度科技服务绩效考评中,韦持章连续两年度获评为优秀等级。每次到村屯进行科技服务村民都杀鸡极力挽留其一定要吃饭再走,奖杯和口碑就是对其工作最好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