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畜牧监督检疫工作探讨

2018-01-01何菊文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屠宰畜牧疫病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江苏省昆山市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渐提升,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再加上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地区畜牧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对基层监督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督检疫工作人员面临严峻的挑战。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基层监督检疫工作存在的队伍构建、防疫意识不足、行政执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强化监管、加强检疫与疫病防控等解决对策,为居民提供放心的畜牧产品。

关健词:百基层;监督检疫;问题;对策

何菊文. 基层畜牧监督检疫工作探讨[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9):65-66.

畜牧業在农业产业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促进基层地区经济建设,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基层监督检疫工作是畜牧兽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动物疫病防控、疫情处置、饲料、药物、添加剂科学使用方面等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昆山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面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给基层监督检疫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和挑战,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把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整治工作相结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积极与质监、药监、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联合,定期对全市的屠宰场、养殖场、兽药经营企业(店)等进行拉网式检查,坚持深入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畜禽屠宰专项整治、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行动,有效确保了地区畜牧产品质量安全。

一、基层监督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基层防疫队伍构建存在问题

现阶段,基层监督检疫部门对管辖区域内的养殖户只能依靠每个村并不是很专业的动物防疫人员开展工作,一旦出现较为陌生的动物疫病,不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对疫情进行处理,导致疫情迅速扩散,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威胁地区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1]。

目前在基层防疫队伍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难题,现有的防疫队伍人员老龄化严重,知识结构单一,学历层次较低,自身知识更新换代较慢,无法适应现代畜牧产业的发展需求;而基层地区工作条件艰苦,待遇水平较差,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基层工作,最终造成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力度不足,人才紧缺,防疫工作开展效率不高,严重阻碍到基层地区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2]。

2、动物防疫意识不足

最近几年,虽然基层地区的畜牧养殖产业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基层地区饲养户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但是很多基层地区群众因为自身资金和设备不足,导致资金成本投入不足,基层地区的养殖户依然采用家庭小规模饲养为主。这种传统的饲养模式,加上落后的交通条件,以及简陋的饲养环境,大大增加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难度[3]。

在基层地区很多养殖户重视疾病治疗,轻视疾病预防,因为缺少比较全面的动物疫病防疫知识培训,导致动物防疫意识不足,防控力度较小,疫病发生后不能做到及时上报,及时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导致疫情大范围的传播。

此外,基层监督检疫队伍也存在防疫意识不足的问题,由于人员缺少,覆盖面大,工作任务重,常常不能全面照顾,能够少去一个村就少去一个,这就严重阻碍了基层监督检疫工作的高效开展。

3、监督检疫行政执法存在问题

首先,干预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区政府部门不能严格按照法律规程办事,以权力干预监督检疫行政执法,用政府代替法律。在执法过程中有些领导碍于面子和人情对于一些违法者网开一面,导致执法工作失去了公正性[5]。

其次,法律意识淡薄。一些饲料、兽药、畜牧产品经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违法消瘦违禁药物,病死动物不能无害化处理,将病死动物上市销售。

最后,基层监督检疫部门缺乏和其他门的协调配合[4]。监督检疫行政执法需要在地区公安部门、工商部门、质监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共同参与下才能提高执法效果,不然很容易造成执法无力,出现调查取证难,行政处罚执行难等问题。

二、基层监督检疫工作对策分析

1、强化养殖环节监管,切实规范畜牧投入品使用,依法履行检测义务

制定《昆山市动物养殖环节专项整治方案》,规范兽药饲料的使用,杜绝违法使用违禁投入品,提高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建立养殖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督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对不履行强制免疫义务,不按规定佩带畜禽标识和建立免疫制度、养殖档案,出栏动物不申报检疫,违规引进饲养动物,拒绝动物疫病监测,不按规定处置病死动物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

全面展开监督执法工作,将养殖环节不接受动物疫病监测和“两病”(结核、布病)检测及瘦肉精兽药残留检测、不履行免疫义务、出栏动物不申报检疫、调入动物不履行检疫报告义务、引进动物落地不隔离观察、违法使用畜牧投入品的违法行为列入依法打击的范围。

2、强化检疫管理,规范报检制度,积极推行电子出证

紧紧围绕地区监督检疫工作任务、重点和难点,强化产地检疫,细化目标责任,夯实工作责任,切实提高产地检疫报检率,实现出栏动物检疫申报率100%。全面提升屠宰检疫管理水平,强化驻场检疫人员责任意识,严格屠宰检疫规范,有效地防止不合格动物进入屠宰、运输环节,坚决杜绝不合格肉品进入销售加工环节。

建立严格的检疫证明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制定《昆山市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管理制度》,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电子出证工作,规范动物检疫提供了制度保障,全面实行动物检疫A、B证电子出证。

3、强化屠宰监管,规范制度建设,打造标准化屠宰企业

建立官方包联屠宰企业制度,落实监管责任,细化监管任务。开展官方监督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员技术能力培训活动,学习先进经验,完善屠宰监管措施。积极组织有关人员赴外地学习屠宰检疫电子出证管理与肉品批发市场肉品复检管理等先进经验,组织业务骨干和屠宰企业管理人员到先进屠宰工厂学习自动化屠宰生产与动物检疫管理先进工作方法,为完善地区屠宰监管措施提供了宝贵经验。规范屠宰企业档案管理,参与全市屠宰厂比规范赛档案活动,积极谋划,精心准备。

4、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推进

首先,开展集中免疫,规范防疫措施。加强动物免疫工作事前部署安排,事中督促指导,事后验收总结,做到不漏一针一畜。在强制免疫中,坚持散养畜禽春秋集中免疫,规模养殖场按程序免疫,并建立免疫档案,确保免疫密度达到规定要求。规范疫情测报体系。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任何单位或人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按程序及时报告。

其次,完善市、县、镇(办)三级疫情监控体系,一旦发生疫情,立即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最后,完善动物疾病旬报月会商制度。对基层动物疾病“旬报”工作进行督导,确保上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并将纸质表格上报更新为电子表格上报,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组织专家对区域动物疫情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预测流行态势,提出防治意见,科学指导防控工作[6]。

参考文献

[1] 王金明. 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 当代畜牧,2015(23).

[2] 刘永伍,饶翠英. 基层防疫检疫工作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J]. 当代畜牧,2015(20).

[3] 陈德权. 基层兽医在畜禽疫病防治中的常见误区与应对思考[J]. 当代畜牧,2015(17).

[4] 王建库,吕连玉. 探究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11).

[5] 张鲁安,付 雯,兰邹然,等.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动物检疫,2012(07).

[6] 王长江,黄保续. 建立长效机制 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论重大动物疫病的科学防控问题[J]. 中国动物检疫,201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屠宰畜牧疫病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2020年全国畜牧兽医期刊征订目录
动物疫病监测在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猪的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对策
2020年全国畜牧兽医期刊征订目录
市场信息更新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浅谈猪的疫病防治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2016年5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