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运行管理与供水安全性探讨
2018-01-01周子君
【摘要】近年来用水质量和安全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供水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水厂在运行管理中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措施。本文简要概述了水厂的运行管理现状及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运行管理措施,旨在提升供水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水厂;管理;供水安全;探讨
引言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需要,水厂建设也紧跟经济发展步伐,无论是规模和速度都取得较大进步。在水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也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水厂是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最重要来源,提高供水安全性就要强化改善水厂的运行管理。因此,水厂管理者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水厂运行管理水平,确保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且值得不断探讨的课题。
一、水厂运行管理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1.水源存在诸多隐患影响供水安全
水厂水源的选择必须谨慎,因为水厂建好后水源要更换基本很难。在选择水源时要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安全性等因素,还要关注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等因素的影响。选择恰当的水源是水厂安全运行的前提保障,因此在此环节应充分调研考察。另外,水资源遭受污染这一问题严重威胁着供水安全,首先是地表水和土壤水的下渗污染了水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物质的丰富,生活垃圾种类变得复杂,污染源头更加难以治理,垃圾中的有毒物质缓慢渗透到地下水中造成了水质污染。其次农业生产中化肥及农药的滥用造成的水资源污染也是触目惊心,在一定条件下氮肥中的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如果渗入水源中人们饮用后危害极大。再者工业污水违规排放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更是隐蔽,往往是发现后查处已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总之水资源正遭受着多重污染,这些污染增加了水厂运行管理的风险,对供水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2.水厂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导致水质难以保证
水厂日常运行管理中需要不断改进才能提高供水质量。首先水厂管理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一定要不断培训加强。管理人员的卫生意识直接关系着供水安全,加强卫生安全意识才能稳定供水质量。在水厂的实际运行管理中因为人员卫生意识欠缺,水资源安全观念淡薄,会导致出现水资源安全性与卫生性不达标的情况。其次,水质检测和监测存在漏洞。水质检测是供水安全的重要把关环节,如果出现差错将会严重影响供水安全。但是现实情况往往堪忧,在一些水厂中普遍存在设备和技术问题,还有水质检测不全面等问题,使得供水安全隐患重重。再者就是净化、消毒作为水处理的基础环节,水厂运行人员的敬业程度与专业程度也会影响水处理的质量。水厂运行人员对设备、化学试剂的使用一旦出现不规范的情形,经过处理的水就有可能会出现超标现象。因此水厂运行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水处理专业知识,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才能确保供水安全。
3.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欠缺制约着供水安全
目前水厂暴露的威胁供水安全的运行管理问题与专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缺乏关系密切,这种情况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更加普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缺乏,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便会日积月累长期得不到解决,技术人才不足便会影响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整个供水过程的稳定与安全运行便无从谈起。提升供水安全要依靠技术的进步,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目前整个行业技术人才满足不了实际需求,比如,水厂工艺、水处理以及工程设计人才均告急。
4.水厂工艺设备比较落后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水厂在硬件及技术方面都提高了很多,但是实际运行中,许多水厂的净水工艺及运行参数与实际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出厂水水质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虽然水厂在设计建造时就选择了合适的净水工艺设备及运行参数,但是随着水源污染、水质标准提高等新情况的不断出现,工艺设备就显得滞后很多,因此水厂水质标准跟现行水质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另外水厂检测水平低也影响了水质。我国水质检测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一些条件较差的水厂更是水质检测设备不足,供水安全管控力度就会大大减弱,综上现阶段供水安全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二、加强水厂运行管理,提高供水安全措施
1.保护水源控制污染
保护水源是保证水厂出厂水质的有力措施,控制水源地污染对保证供水安全来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消除污染需要社会各界持续努力,政府要加大对河流沿线污染企业、重点企业、高耗能企业的日常排查与监督,对违规排放污水的企业依法严惩,对整改无法达标的企业该关闭的关闭,该采取强制措施的绝不姑息纵容。农业生产中要响应国家号召,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剧水资源污染。居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也要规范化,对水源地附近的居民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宣传,这样多管齐下持续努力,供水源头才能得到保护。
2.健全水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水厂运行管理
水厂要保持正常运行和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领导负责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完善水质质量管理体系。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供水安全,在水厂运行管理中,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安全检查和问责、考核制度,确保各岗位充分发挥职能、责任到人。强化水厂管理还要想方设法解决人才和技术难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储备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3.更新设备提升工艺
水厂运行管理中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能显著提高运行效率,对该淘汰的设备要坚决予以淘汰更新,提高供水质量。
4.完善水质监测体系
水质监测水平要不断提高才能促进水质质量提高。科技的发展使得水厂实现自动化运行及管理成为可能,水厂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设备及仪表保证供水质量。要及时更换落后的水质检测设备,对可以继续利用的部分进行技术改造,避免设备超期使用功能失灵造成水质不达标的后果。
5.对突发情况做好应急预案
水厂运行与管理中一旦出现紧急事件会对供水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尤其是在出现水污染事件时,应急预案便会凸显作用。各水厂水源不同,设备、工艺、技术水平各异,出现应急的情况和处理能力也会不同,因此编制应急预案要充分调查分析,根据水厂实际情况和风险大小合理编制应急预案,争取任何情况下供水安全都能做到有备无患。
三、结束语
供水质量是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石,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水厂要客观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切实抓好运行管理,不断加强供水安全措施,才能守护人们的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崔福义.城市供水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若干技术问题的思考 [J]. 给水排水,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