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河城市段河道生态治理对策与研究
2018-01-01谢震生
【摘要】我国很多城市依河而建,与一般的河流相比, 人类活动与城市河流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强烈。城市河道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优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在不断改造着城市河流的同时,也对城市水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极大地改变了城市河流的结构和功能,给河流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文围绕如何进行建设生态型河道的必然性及存在问题,从设计的角度对河道生态化治理提出多方面的要求和建议,抛弃传统设计方法,对生态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对策
细河是阜新的母亲河,在阜新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自东向西横穿新邱区、阜蒙县县城、阜新市城市中心区和清河门区。在阜新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严重污染了河道水资源,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污水排放量将会增加,河道水质污染将会加重。近几年阜新依托“青山、碧水、蓝天”工程,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力度,细河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需要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区集中在河流两岸,对河道已不再简单要求形成蓄水水面,对整个河道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
1、生态型河道建设的必然性
1.1 生态型河道应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型河道是亲水型的,在体现以人为本的同时,更加注重和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样可以避免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盲目性和投资的随意性,特别是避免水利工程园林化的倾向。
1.2 体现生物多样性和本地化。事实上,水利工程的建设本身是对自然原生态的一种破坏,只是在整体上权衡利弊得失时这种破坏利大于弊而值得干。生态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平衡的。因此,建设生态型河道时必须极大地关注恢复或重建陆域和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形态,尽可能地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硬质工程。
2、建设生态型河道的问题分析
2.1 河道综合整治涉及的问题
①治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反对形式主义,防止片面强调景观而导致水利工程园林化。即使是十分必要的景观建设,也要在设计中尽可能减少小品,减少污染物,减少硬质工程。要十分强调规划控制,在河道工程范围内的绿化和景观建设,也不一定都要一步到位,可以在主体工程完成之后,留出绿地和大片空间,以后通过非水利的途径再去营造景观。②要处理好点与面、段与线的关系,可以一次确定目标,分阶段组织实施。四是建设程序规范化问题。当前特别要注重贯彻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实行政府采购,对工程决算的审价和对建设的审计。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要经过考验,实行建设效益后评估。对上述这些问题都要综合考虑,以扎实推进生态型河道的建设。
2.2 管理中的问题
①落实管理的经费。任何管理都需要人和物的投入,管理也必须要有成本。②管理的投入要根据工程的性质和管理责任权限,由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性投入配套组成。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科学调度水平。③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3、加强生态型河道治理的对策研究
3.1 加强水质监测,完善考核机制
环保部门调整增加考核断面和排污口,动态掌握水质超标原因,分解落实县区政府、园区管委会水质达标责任,对省政府扣缴的水质超标生态补偿金进行分批追缴,并对有关责任单位门和责任人进行问责。
3.2实施管网维护和雨污分流工程
对细河沿岸排污口进行排查的基础上,确保具备条件的城镇污水全部进入市政纳污管网集中处置或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对截污干管进行排查和清理维护工作,确保管网输水能力,杜绝地下水和河水渗入管网情况发生。实施雨污分流,将雨水和对建筑施工抽排地下水采取综合利用和直接补充河流生态水等措施,避免进入市政纳污管网加重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和导致入水水质偏低。
3.3 加强污水处理厂监管,保证污水处理厂达标、稳定运行
污水处理厂是保证水质达标、满足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的关键措施。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杜绝偷排现象,在未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不许发生溢流情况,对出水水质进行在线监管,保证污水处理厂安全稳定运行。
3.4进一步实施水质生态治理工程项目
2014年以来实施细河水污染及生态治理工程,主要工程内容为 “543净水工程”,即:5条污染河流净水工程、4个生态示范点、3个生态示范区。目前该工程已基本完工。建设一批人工湿地,有效的改善水质,恢复河道生态环境。
5条污染河流净化工程,通过减排、挖填、沉淀、过滤、吸附、转化等六项治理措施,遵照点线结合原则,进行全河段布置。煤泥池综合整治工程主要针对细河下游段进行水污染治理,通过煤泥池综合治理工程,将煤泥池变废为宝,改善水质;通过悬浮物湿地工程,形成悬浮物沉淀池,减缓水流流速,促进悬浮物沉降,降低细河悬浮物含量,保洁河道,改善水质;通过煤泥河清污与潜坝工程,清除支流原有底泥污染,有效阻隔面源污染,改善水质。
4、总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河道的设计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配合,设计者要拓宽思路,结合生态学、工程学、水利学的知识,相互补充,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设计方法。生态型河道是符合防洪除涝安全要求的除害兴利工程。作为工程,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生态型河道建设并不是要求我们刻意地追求某种形式,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也不是一概地排斥硬质工程,而是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河道整治,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形成河道形态的简洁朴素、自然通畅、水质改善、水体调活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林炎烽.对河道治理工程的分析研究与采取的措施[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0,6(2):89-90.
[2]宋军.河道治理工程的改善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9(8):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