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榆林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2018-01-01蒲飞

水能经济 2018年3期

【摘要】根据预测,在强制节水情况下,榆林市2015年、2020年、2030年分别需水9.67亿m3、12.27亿m3、17.20亿m3。在充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情况下,现状可供水量仅8.51亿m3,2015年缺水1.16亿m3。考虑当地水资源的衰减,2020年、2030年可供水量分别为8.45亿m3和8.40亿m3,分别缺水3.82亿m3和8.80亿m3。尤其是北部煤电化工发展区(榆林市社会经济重点发展区域)缺水最为严重,缺水高达7.26亿m3。因此,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榆林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

【关键词】水资源;破解;对策

一、破解榆林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1、合理调整产业布局

针对榆林市水资源短缺的窘境,首先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对高耗水的应当逐步关停并转,大力提高农业节水灌溉水平,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降低用水指标。

2、积极争取扩大榆林市黄河用水指标

榆林市是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和陕西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发展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带动陕西省北部、宁蒙晋陕交接革命老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目前,榆林市黄河用水指标3亿m3左右,与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相差较大,扩大榆林市黄河用水指标是实施破解硬制约战略举措的首要条件。

3、落实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管控机制

必须建立一个在市政府领导下的黄河引水工程统一管理机构,实行引黄工程受水区范围水资源管理的统一规划安排、统一建设部署、统一开发布局、统一配置衔接、统一许可准入、统一调剂余缺、统一经营管理;整合涉及水源工程建设与保护、供水排水、节约用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能,建立水源、供水、排水、节水、治污的统一管理机制;建设以黄河引水工程为骨干,以王圪堵、瑶镇、采兔沟、李家梁水库等当地重点水源工程为依托,重点工业园区和城市为节点的配水网络,实现高效节水、强力治污、优化配置各种水源、用好各类非常规水,最大程度的发挥引黄工程的能力和效果。

4、实行统一水价体系

水价是促进节水增效不可缺失的杠杆,更是引黄工程和当地水源工程实行统一配置的重要基础。

目前榆林市能源化工行业用水水价普遍较低且差别很大,瑶镇水库供水水价加上水资源费不足2元/m3,低于污水再生利用成本;王圪堵水库用户终端水价10元/m3,也低于陕甘宁蒙晋等周边地区引黄向工业的供水水价,不能体现榆林市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因此,必须研究建立合理的、统一的水价体系,促进节水、促进使用非常规水,促进有效使用黄河水,支撑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水价体系制定应摒弃传统的成本加利润原则,按照能源工业、一般工业(第三产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等用水行业承受能力由高到低分别确定水价,同一用水行业实行同一水价。对当地工业供水工程和黄河引水工程实行统一定价,当地水源水价高出成本部分用以补贴黄河引水工程。在保障群众基本权益的基础上,逐步实行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对工业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应补贴污水处理企业,使中水水价远低于原水水价,鼓励中水回用。推进农业用水水价综合改革,合理确定灌溉用水水价,实行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抑制地下水超采。合理确定水权水价,收缴水权水费,遏制占水权现象,避免水资源闲置,使供水工程良性运转。

5、落实河长制

按照中省要求,结合榆林实际贯彻落实河长制。通过河长制的落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水生态空间管控;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加强水生态修复,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执法监管。

6、研究制定合理的投融资机制

榆林市引黄工程主要为工业供水,属于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项目。考虑到榆林市属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又是水资源匮乏地区,还是革命老区,可以结合国家正在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部署争取一定的支持。

项目建设可以采取政府出资+用水企业预购用水权益或预交水费的方式筹集资本金,采取世界和国内银行贷款、发行债券、集资等方式筹措其它建设资金。榆林市可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吸引民间资本等社会资金参与引黄水利工程建设。

二、结论

破解榆林水资源短缺,首先要在区域内加大开源节流,同时必须积极争取扩大榆林市黄河用水指标,落实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管控机制,实行统一水价体系,落实河长制,确定合理的投融资方案,为引黄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发挥最大效益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