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t建设模式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研究与应用符

2018-01-01美丹符张凤仪王雅倩

水能经济 2018年3期

【摘要】随着“十二五”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的不断推进,现正处于“十三五”饮水安全项目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啃“硬骨头”的关键期,国家资金有限的投入,地方自筹资金压力不断增加,资金缺口不断加大,民生需求越来越大,通过BT建设管理模式的研究,将其应用于夷陵区苶店子水厂工程建设管理,有效合理整合社会资源,确实解决好百姓饮水问题,改善政府、社会、百姓需求矛盾,以此为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累经验。

【关键词】BT建设管理模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研究;应用

一、宜昌市夷陵区饮水安全工程实施面临的难题。

随着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投入,夷陵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按照先易后难,先集中后分散的方式由区政府下达投资计划,乡镇政府组织实施,国家、省、区按照一定比例和受益人口固定补助(“十一五”初期240元/人,“十一五末”及“十二五”初期360元/人,“十二五”前4年500元/人)给建设单位,依此模式共完成了全区饮水不安全人口中70%左右的建设任务,剩下的人口必须在“十二五”末及“十三五”初全面完成,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这余下的人口居住分散、几乎居住于乡镇边缘地带,水源特别缺乏,管网布置分散,工程建设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从建设基本经验与国家、省、市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标准考虑,一是剩下人口的解决必须走建设大水厂、建大管网的路子,以确保有限水源的科学利用,从而提高供水保证率,二是要与“十三五”饮水项目标准紧密结合,建成水处理工艺完美,供水规模充足,建设质量优良的标准化水厂,以避免后后期提档升级。

二、夷陵区苶店子水厂建设资金紧缺,举步维艰。

宜昌市夷陵区苶店子水厂自2014年开始筹划,当年纳入区级自筹资金建设计划,2015年正式下达资金计划,并成为政府当年重点督办项目,该水厂横踌东城试验区和龙泉两个乡镇,计划解决4村(场)3758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设计供水规模为1175m3/d, 设计投资760.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340.56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29.60万元,主体工程金结设备及安装工程93.87万元,供水管网开挖及回填179万元,管道及安装177.35万元,施工临时工程37.70万元,独立费用81.32万元。而国家、省、区配套资金仅279.34万元,缺口资金481.06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64%。从以上数据分析供水管网土建及安装共需资金356.35万元,主体工程部分需资金405.05万元,国家、省、区配套资金及农民自筹资金仅能保证供水管网建设投资,主体工程部分建设资金没有着落,连最基本的招标条件都不具备,更谈不上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处于上级督办、百姓期盼的双重压力下,寸步难行。

三.慎重研究、选择具体模式。

通过东城试验区管委会和龙泉镇政府的反复讨论,此次合作模式的选择在PPP框架下进行,PPP模式是一种公私合作关系的总称,其中包含BOT、BT、BOO、TOT、ROT、BOOT六种最基本模式,其适用性分别如下:

BOT模式:建设-运营-移交,是指由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承担新建项目设计、融资、建造、运营、维护和用户服务职责,合同期满后项目资产及相关权利等移交给政府的项目运作方式。合同期限一般为20-30年。

BT模式:建设-移交,由BOT方式演变而来,指根据项目发起人通过与投资者签订合同,由投资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并在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后的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及确定的回报。

BOO模式:建设-拥有-运营,由BOT方式演变而来,二者区别主要是BOO方式下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拥有项目所有权,但必须在合同中注明保证公益性的约束条款,一般不涉及项目期满移交。

考虑到该建设项目属于新建的民生工程,处于安全或稳定,属于政府直接经营或者其他形式交给其他单位经营的基础设施,其工程设施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国家所有,工程建成后只需按合同约定回购工程产成果,因此采购性Bt模式是最符合本建设项目的。

四、规范运作,发挥BT建管优势,顺利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建设管理模式选定后,政府便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出公开招录合作单位的公告,在众多的意向人中择优选择了本土建筑企业宜昌城大建设公司作为BT合作人,并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城大建设公司的主持下,资金很快得到落实,工程招标、监理、设计、施工、质量监督等有序介入,通过1年时间努力,于2017年12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通过政府验收,进入后续工程审计、资产评估和工程移交阶段。

五、项目主要效益

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日供水规模达到1175m3/d,按照供水单价3.5元/m3计算,工程年经济总收入可达150.11万元,运行成本62.94万元,经济收效87.17万元。

2、社会效益:该项目采用BT模式,使建设构想变成了现实成果,除了有良好经济益外,更重要的是摸索出一条新的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模式,在项目管理和社会效益方面都有突出显现,一是将国家、省、区配套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全部应用于供水管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投资的缺口由合作人融资解决,改变了过去依赖政府解决民生工程建设资金的现状,使项目资金以最快的速度筹措到位,保障了工程建设按期开工,促使经济效益提前得以实现;二是合作人力求用最少的资金做最好的工程,以建成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当地生活和发展需求的工程产品,以优异的成果来实现后期的移交工作,与常规建设模式相比,更有利于投资和质量控制;四是该项目工程是横跨两乡镇,协调任务较重,合作人工作主动性增强,协调工作更加有序化,任务更加具体化,责任更加明确化,考核更加严格化,有利于减少协调费用;五是合作人多年前购买的取水口正式发挥作用,整合了闲置资产。

参考文献:

[1]《黑龙江水利》主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J]. 黑龙江水利. 2015(10) :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