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江北区生态河道建设思路及实践
2018-01-01王明伟宋娟
【摘要】阐述了生态河道的概念,对宁波市江北区区生态河道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传统护岸的不足,最后,提出了我区生态河道建设的原则、目标及建议。
【关键词】生态河道;思考;实践
1、生态河道的基本概念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此,新时代下,传统水利工作中的生态河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章程指引下如何创新、突破,对每一位水利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生态河道是非自然原生型河道,是融水利工程、景观生态、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以保护河道系统中的生物生存环境和创造和谐的自然景观为前提,利用生态河床和生态护岸等工程技术手段,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通过生态工程建设,把河流改造成水系统、土壤系统及生态系统三者相互涵养的近自然状态,以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
2、我区河道现状
江北区位于浙江省东部,地处甬江流域下游,属平原地区。总面积208.7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89平方公里,占3.3%,城郊面积201.84平方公里,占96.7%,丘陵占21.6%,平地占70.1%,水域占6.2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河道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满足行洪排涝等基本功能外,还应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因此,自2001年开始,江北区开始实施了河道疏浚整治工程,让全区河道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恢复和强化河道生态功能。
3、存在问题
“十一五”以来,江北区河道整治力度逐年显著增加,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绿化美化河道两岸,总体上看,既满足了防洪排涝的基本要求,又满足人对河道景观美化的要求,同时也融入了一定生态理念,但距离满足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河道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3.1忽略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传统的河道治理片面地强调行洪排涝,往往作为孤立的工程来采取治理措施,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主要考虑河道的安全性问题,用混凝土、浆砌石等直立式护岸,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却忽略了河流自身的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联系,水泥硬化河道河岸,河道衬砌不仅阻止水的渗漏,破坏地下水的补充,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影响和损害了河道岸坡土壤植被,直接破坏了河岸植物和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对河道生态环境健康循环发展不利。
3.2河道的自然岸线弯曲性被破坏
在自然界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弯曲或微弯是河道的主要形态。但为了防洪需要或对河道进行开发时,往往对于弯曲的河道未经充分论证而实施裁弯取直,这样虽然降低了工程造价或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却忽略了河道自然岸线的合理性,拉直河道会提高流速,造成许多对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和河漫滩的消失,直接破坏了河岸周围原始的生态环境。
4、生态河道建设的目标和建议
4.1、生态河道建设目标
通过生态河道的建设,对河道生态系统涉及的行洪排涝、堤岸改造、水系整治、水质保护、休闲娱乐、沿岸绿化等统筹规划,以达到生态河道建设目标。具体有以下几大目标:
水质目标:遏制水污染恶化趋势,使水质得到全面改善,实现水清的目标,为恢复和重建水生态系统,为形成沿河经济带、生态带、景观带奠定水质基础。
河岸整治目标:通过生态河道的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和景观舒适度,为沿河经济带建设和腾飞,提供水景观支撑。
生态目标:在水质改善基础上,通过植被体系建设,使沿河植被和水中生物得到恢复,做到水清、岸绿,实现河道水系生态化。
4.2、下一步生态河道建设的建议
一、对集镇或居民生活集聚区的河道,应结合防洪、亲水和景观要求,使用干砌石、金属网箱、大块石或预制块等更为通透的材料来防止水流的冲刷,并可在相应材料之间和表面覆土植草,促进植物的生长。
二、乡村人居分散地周边河道,采用木桩、生态带(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岸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如正在建设中的慈城粮功区妙山中心河的设计中选择了生态带作为护岸。既保证河流水体与边坡土体中地下水之间正常交换,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并满足河道洪水期抗冲的需要。
三、建设生态型堤防,保留河道蜿蜒曲折的自然形态。河道整治中要注重生态堤防的建设,对河道与人类居住区交叉的地方要考虑人与自然、人与水、各类动物与水共存的空间,通过建设亲水平台和植树种草,达到安全和亲密感的效果;在农村河道整治中,以疏浚为主,加固处理陡坡易坍塌岸边,保留、培育好两岸的原生植物。
5、结语
生态河道建设是融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生态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其设计理念与传统的河流整治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在设计上有新的突破,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的生态水理念,对农村河道、城镇村及开发区居民集居地河道要加强注重河道的多种功能。同时在生态河道建设过程中,应提高认识、拓宽思路,尽可能地融入一些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用生态的手段来解决生态的问题,努力构建符合自然环境要求,具有综合功能的生态河道。使河流重现清澈见底、鱼虾洄游、水草茂盛的自然生态之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浅谈城市生态河道的建设》城市建设论文发表
[2]《河道生态建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宁波市姚江东排江北段河道整治中生态堤防的应用研究》浙江大学水利工程系水工结构与水环境研究所
[4]《浙江省河道生态建设示范工程考核评分标准》浙江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