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2018-01-01李佳司显旭陈学义
【摘要】本文从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筑工程概述入手,简要介绍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筑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分析当地实际地质情况,并满足水库的实际需求,经过多次结构优化设计,从而有效提升该水库的施工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
【关键词】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文中水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建设而成,其水坝形式为堆石坝,最高坝高为89米,位于河流峡谷位置,存在小范围内坍塌堆积,地质条件较好,混凝土型号为C25W23F100 525#,该水坝建设工期为2.5年。
一、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筑工程概述
A镇建设水库的主要目的为水力发电、城镇供水及灌溉,这样综合性水利工程具体概况如下:水库上集雨面积为100.79平方公里,水库蓄水位为1369米,水库最低水位为1295米,设计洪水位为1372米,核校洪水位为1370.65米。该水库总库容为189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1125万立方米,最低库容为376万立方米,坝高为89米,坝顶高程为1379.56米。水坝坝型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级别3级,中等水库工程规模。
该区域地质条件较好,但存在一定量的坍塌区域,主要在水坝轴线两侧,其中,左岸坍塌量约为3万立方米,右岸坍塌量约为4.5万立方米,坍塌成为黏土和少量块石,堆积情况较好,不存在坍塌架空问题,便于坍塌清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优化设计
(一)面板堆石坝优化设计
施工前设计单位综合考虑当地水坝实际需求和地址情况,并针对水坝交通功能加以具体分析,同时参考国内一般水坝工程项目经验,确定该水坝坝顶宽度为9.5米。另外,在水坝坝顶上游设有防浪墙,防止水库波浪翻越水坝坝顶,防浪墙的高度为3.5米,并在水坝下游设有防护栏杆,水坝坝顶面进行单侧排水坡处理,排水坡坡度为1%。水坝首先方位为NW51.180,坝顶长度约为261.6米,宽度为6.4米,坝顶高程为1379.56米,坝高为89米,上游坝坡坡度为1:1.3,下游坝坡坡度为1:1.2。
混凝土面板方面,其面板厚度为30厘米,严格安全国家发布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水利梯度不足200,从而选用小厚度面板来进行施工,以便于钢筋与止水处置,并为加强水坝的质量水平,应用自上而下的增厚处理,从而确保整个坝体牢固安全。水坝垂直缝隙距离为12米,采用C25强度的混凝土,以保证水坝抗渗透能力达到W12的实际目标,抗冻等级为F100。水泥选择方面,综合考虑水坝功能与实际需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型号为525号,骨料为符合国家相应水坝标准的粉煤灰。另外,根据国家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具体要求,应用单层双向配筋,其横向及纵向配筋率均为0.4%,并在周边风及伸缩缝混凝土面板位置进行加强配筋处理。
趾板垫座方面,为了满足水坝的防渗需求,同时避免地下渗漏问题,将水坝趾板垫座置于基岩之上,其厚度为0.8米,其基岩条件为弱风化基岩上部及强风化基岩下部,其中,弱风化基岩水力梯度为16,强风化基岩水力梯度为7.
水坝坝体方面,其上游作为主要堆石区,下游作为次要堆石区,并将下游处以1221米高程位置处作为干湿分界区域,主要堆石区1221米之上同样作为次要堆石区处理,下部为排水堆石区。另外,上游1244米高程下部面板顶部宽度为2米,坡度为1:1.5,上游铺盖堆石区顶宽为4米,坡度为1:1.9。
(二)溢洪道优化设计
针对水库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加以分析,该水路溢洪道选用开敞式溢洪道,并利用岸坡进行建设,溢洪道左侧为坝肩,溢洪道由溢洪引渠、闸室控制、溢洪泄槽及消力池等设施构成,其目的在于将水从水库引流至控制闸方向。溢洪引渠的底板高程为1296米,轴线长度为98.737米,溢洪引渠地底板厚度为20厘米。闸室控制设施位于砂质泥岩处,溢流宽度为15米,中墩与边墩厚度为2米,总宽度为23米,该闸室与坝顶齐平,并在闸室上部设有启闭机房和交通桥,闸室底部与帷幕、坝肩及山体相连,从而确保闸室的安全和稳固。
(三)取水放空优化设计
取水防控进口段总体采用龙抬头方式,而取水防控与施工导流洞口合一,以节约工程建设资金成本。取水防控处底板高程为1249.14米,淤沙高程为1248米,顶部高程为1379.56米,与大坝坝顶高程一致。同时,交通道路位置在1308.7米处,同右侧公路相互连接。水坝取水防控位置呈现喇叭形,在孔口处放置拦污栅,拦污栅采用固定形式,孔口宽度为1.5米,高度为2米,并在拦污栅后放置检修闸门,以便于未来水库拦污栅检修。
(四)建筑基础优化设计
该水坝所处地段河谷较为狭窄,上部以薄层及厚层灰岩为主,下部为泥灰岩及灰岩构成,岩体较为完整,强度较高,能够作为水库及大坝建设基础。在大坝基础开挖中,充分考虑该区域内地质条件,并结合坝基及坝肩的防滑需求,采用平均法进行开挖,基础向嵌深度为20米。为了有效防止接触渗漏,提升基础面灌浆效果,在坝基开完之后,采用钢筋网支护处理,并通过25号锚杆加以固定,其间距为3米,岩层内锚杆深度为4.5米左右,从而保障水坝基础稳定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计前,通过对当地地质情况、水坝功能及施工条件加以分析,并严格按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要求,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形成设计方案,并经过多次优化和调整,从而确保整个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整体性与牢固性。
参考文献:
[1]孟宇,姜凌宇.苏家河口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混凝土施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0):1520-1522.
[2]杨泽艳,周建平,王富强等.300m级高面板堆石坝安全性及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水力发电,2016,42(9):41-45,63.
[3]梁昕宇,张英,党发宁等.某水电站面板堆石坝三维有限元变形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5(10):801-806.
[4]米占宽,刘越,施练东等.软基上面板堆石坝加高可行性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15(1):52-59.
[5]王年香,施练东,应立锋等.面板堆石坝加高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14(5):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