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灌溉用水定额编制方法探讨
2018-01-01张玲
【摘要】针对灌溉用水定额编制方式进行分析,介绍了灌溉用水定额的内涵,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了影响灌溉渠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内容有:基本因素、水资源条件、软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灌区灌溉用水定额编制方法,主要包含:理论分析计算法,小麦灌溉用水定额标准,同时还分析了实施用水定额的保障措施和预期目标。
【关键词】灌区灌溉;用水定额编制方法;水资源条件
灌溉用水定额主要是对灌溉用水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等进行衡量的,同时具备可比性标准,其属于农业用水管理中的微观指标。对灌溉渠灌溉用水量的定额编制方式进行分析,为区域农作物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1、灌溉用水定额内涵
灌溉用水定额主要是对灌溉用水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等进行衡量的,同时具备可比性标准,其属于农业用水管理中的微观指标。灌溉用水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水的输送、分配符合渠道特点,对土壤中水分进行补充,促使其符合作物的需水要求,注重灌溉用水要符合客观规律。合理性主要表现在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方面,进一步强调灌溉用水需符合现有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立足工程现状,其先进性主要表现在技术以及管理的前瞻性,进一步强调灌溉水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先进性,这些内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重点强调科学性,但是互相之间也存在一定矛盾。有时会强调合理性,但是有时又会强调先进性。
2、灌溉区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
2.1 基本因素
物种类农产品属于农业活动当中的产物,为了获得某种农产品,人们进行特定的农业活动。不同作物有着不同的需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物种类是制定灌溉用水定额的基本因素。即便是因为某种原因,可以放弃对某种作物的种植,使用其他农作物代替,但是只要这种作物需求存在,就需要为其定制相应的灌溉用水定额。因为作物种类较多,可以选择播种面积大的作物,先制定用水量定额,其他作物对其进行参照。
2.2 水资源条件
水资源基本条件存在不可选择的特点,但对于水资源利用条件而言,存在可以改善的一面。人们可以借助发展水灌溉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水资源承载力得以提升。节水需要一定的投入,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经济效益。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投入和效益之间存在不同之处。水资源紧缺,但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使用较低的灌溉用水定额,使用当前农业用水技术,对水资源进行转移。但是水资源丰富。但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较高的灌溉用水定额,促使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利用效益得以逐渐提升,从而减轻当前发展农业经济压力。
2.3 软影响因素
对罐区的运行管理、农艺措施、作物品种、田间水土古管理、传统灌溉习惯等,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对灌溉用水量带来一定影响。但是为了将这些影响消除和控制,一般情况下无需过多投入,其也包含于生产、管理的正常工作。这种情况下,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时,可以将这些影响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无需对其影响进行单独考虑。
3、灌区灌溉用水定额编制方法
3.1 理论分析计算法
我们可以在全区选择4个代表各种气候、土壤、作物结构、水资源条件等典型罐区,结合相应设计规范中推进的设计方法,结合系列年法,对过去10年作物灌溉所需水定额进行计算,然后结合不同典型罐区的实际用水调查综合分析拟定。以新疆木垒县灌区为例,得出的典型灌区包含全部灌区有6个一般中小型灌区,对区域分布进行研究,西部区有3个,中部区有2个,东部区有2个、北部区纯井灌区1个,同时本灌区大的山溪性河流有6个。
3.2 小麦灌溉用水定额标准
例如在本地区小麦播种面积和生产均在各种粮食作物首位,因此也是用水量最大作物。该地区以小麦的种植面积以及分布范围最为广泛。因为全区存在多个气候带并存,其立体气候相对突出,同时气候类型也相对复杂,不同分区内的中稻使用水定额,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为用水定额管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这些分区进行细分,形成二级分区。不同地区的海拔、生育期降水量、水分蒸发量大致相同。
4、实施用水定额的保障措施和预期目标
4.1 农田灌溉用水定额保障措施
将工程和管理措施进行有机结合,从田间以及渠系两个层面对用水定额具体保障措施进行分析,相应工作人员制定出明确的量化指标。
4.2 逐年综合用水定额计划
制定出不同分区的预计灌溉 用水定额相应考核指标,说明不同区域以及作物的用水定额调减速度确定依据和用水水平关系。进一步提出从当前到基准年的每年用水定额控制计划。在这一基础上,对下一年分区和整个区域综合毛用水定额变化情况。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灌溉用水管理目标进行分解,形成宏观面的灌溉用水量,对目标以及微观层面灌溉用水定额进行科学控制,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科学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因此,这些新思路、新概念,不但是对传统灌溉用水管理的一种变革,同时也是现有灌溉技术系统的一种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浩鑫,邵东国,尹希,陈述,徐保利.基于主成分分析和Copula函数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1):96-102.
[2]刘军,朱美玲,贺诚.新疆棉花节水技术灌溉用水效率与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02):115-119.
[3]耿献辉,张晓恒,宋玉兰.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新疆棉农调研数据[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06):934-943.
[4]李浩鑫,邵东国,何思聪,陈述.基于循环修正的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05):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