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灌溉管理模式在灌区改革发展中的应用浅谈

2018-01-01夏木西努尔·艾沙

水能经济 2018年3期

【摘要】本文提出了灌区改革发展应用新型灌溉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典型的成功案例进行描述。细致论述了实施方案的重点环节,对在灌区应用新型灌溉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希望能为灌区的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型灌溉;管理模式;灌区改革发展;应用

一、新型灌溉管理模式应用于灌区改革发展的必要性

乌鲁木齐灌区位于新疆省中北部,近几十年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市场经济体制还在不断完善,传统的灌溉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特此,乌鲁木齐灌区根据国家水利部提出的“两改一提高”要求,深入改革深化工作。截止目前,乌鲁木齐灌区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实现了新型灌溉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运行和推广新型灌溉管理模式后,以创新的管理理念,引进科学高效的灌溉技术,节水效益十分明显,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不仅理顺了管理体制,规范了灌溉的管理秩序,而且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典型的新型管理模式应用案例

近几年来,在灌区的改革发展中,不乏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如甘肃的红堡子用水者协会的新型灌溉管理模式,就给其它灌区的管理模式运行提供了很多借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红堡子将传统的以行政区域划分,分级由村、社进行管理的陈旧模式,转向新型灌溉管理体制的改革。早在十年前,就成功组建了便于农民用水者协会,下设六个分会,覆盖七条支渠,灌溉面积辐射512平方百米,惠及了近五千人。取得了众大成效,受益群众反应强烈,也为其它灌区的灌溉改革管理体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田间工程基础好,群众广泛参与,水务公开及时,规章制度完善,根据这些成功模式,本文分析总结了下文的重点环节。

三、推广新型灌溉管理模式的重点环节分析

1、基础环节是田间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时农业建设的基础,而田间工程又是农田水利的基础。田间的灌排、蓄水池以及引水等工程,都是保障灌溉工作顺利进行的最基本要素。目前农田水利的重点不再是单纯扩建灌溉面积,而是加强配套的田间工程,着眼于提高水分,提高灌溉保证率。推行新型灌溉管理模式,组建运行用水者协会,明确用水户对田间工程管理的主体地位,及时维护工程的实施,以全面服务灌溉工作的顺利进行。

2、核心环节是民众参与

参与式管理是新型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而参与式管理的主体是农民百姓,民众参与则是核心环节。必须使用水户参与到田间工程的管理中,得到全体农民的认可、支持。否则,没有群众基础的管理,空有形式而起不到实际作用。

3、关键环节是水务公开

水务信息是否公开透明,影响着农民群体对于管理组织的信任。敢于接受群众监督,不搞暗箱操作,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体参与管理运营的积极性。完善协会的运行机制,以公开促服务,以便切实做好水务公开。

4、保障环节是规章制度

国无法不治 民无法不立。任何管理模式的运作,都必须以严格有力的制度体系来约束。协会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好制度落地执行工作,有效防止管理混乱的情况出现,保证正常有序的管理活动开展。

四、新型灌溉管理模式应用于灌区改革发展的做法

1、组建协会单元,组织成立机构

水务管理部门要结合乡镇、村社组织,对灌溉辐射区域进行排查摸底调查工作。根据周围地理环境、人文条件与传统习惯,科学合理地组建协会的不同单元。使得形式容易被民众接受,各方关系共同努力,酝酿起草符合实际的协会章程、协议,以及工程、财务、灌溉管理制度等。不仅划分机构,便于规范管理,而且权责分明,有利于灌区改革的推进。

2、搞好宣传工作,激发农民热情

鉴于民众参与是新型灌溉管理模式推进的核心环节,水管所要大力搞好相关的宣传组织工作,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用水户参与式的灌溉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工作,水管所工作人员 通过走访农户,深入田间地头,细致耐心地为农民讲解政策精神;还要定期召集民众,开展座谈会与社员会,进行宣讲和动员。对广大用水户进行工作目的意义,组建用水者协会的方式、步骤,灌区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等等的反复对比说明。使得农民端正认识,意识到改革发展有利于切身利益。对于新型灌溉管理模式达成共识,积极参与灌溉管理工作。

3、进行阳光操作,规范配水流程

对于灌区的灌溉管理工作,由收费到配水各环节都要进行公开透明的操作。防止暗箱行为,出具各种正规的单据发票。管理人员与用水户之间要在地头上当面核对账目,做到水准款清,避免出现后期纠纷。具体执行如下,首先各分会根据用水计划初步核算水费,再到水管所缴纳水费购水,并将开出的相关水费收据交于民众手中;配水时,按照缴纳的款额给予足够的配水流量,并将单位水价、计算时间一并予以公开发布。每天季节性灌溉结束后,用水户再到各分会结算水费,拿上水费收据以及计时,做好签名登记,多退少补,留好最终水费收据及记时单的存根,最后再报送协会。保证阳光操作,过程正规透明。

4、加化内部管理,接受民众监督

加强协会内部的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田间工程的维护工作,以及配水收费环节。将田间工程的渠道与建筑物划分至分会中,由专人专门地进行灌溉前的组织检查工作,定期维护、改造灌溉、计量设施设备,在用水户大会的监督审核下工作。季节性灌溉结束后,协会进行统一的核算,水管所、协会、分会、用水户之间的水量与水账要完全相符,并进行及时的公布,自觉接受广大用户的监督。

五、结语

新型灌溉管理模式的应用推广,不仅是促进灌区改革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惠及民生福利的国家大事。将改革以来的典型成功案例,结合本区域人文地理条件,进行重点应用推广,科学合理地指导灌区内的体制改革。总结经验的同时,发现自身问题,并及时改进处理,减少用水纠纷,落实民生工程,保障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芳.新型灌溉管理模式在灌区改革发展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3-03-15.

[2]高旭东.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的应用与成效[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02-05.

[3]贾国贤.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公司化管理模式在南疆推广应用[J].陕西水利.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