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初探
2018-01-01叶翔
【摘要】社会生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水资源利用率逐渐提升。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的需用量大幅度提升,这就造成自然淡水量逐渐减少,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在自然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为了促进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生态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设计中。
【关键词】水利设计;生态理念;应用
目前。生态经济技术应用价值是生态水利的设计技术的关键, 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水利工程中存在的污染及清洁生产的问题,在水利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发展生态水利设计已经逐渐成为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途径, 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一、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给人们带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损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例如:建设拦河坝使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在对水利工程进行施工前,水利设计部门的技术人员一般会先勘察好地形,然后依据河道的位置、宽度、地质、水流等策划施工方案。水库进行蓄水的过程中,由于水流增多,蒸发较大,就会使当地的降水量增多,气候发生改变。蓄水后,水库的水面温度上升,就打乱了河道里鱼类生殖期,破坏鱼类的生殖规律。水库蓄水还会导致水质的自净能力降低,不利于治理河道的污染状况,甚至还会加重污染。
二、关于水利工程设计环节及生态化分析
2.1水利工程设计环节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迫切需要都要求必须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然而在水利工程的加深中能够,常常会出现影响其作用发挥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水利工程的开发和建设都从传统建设方式中发展起来,面对工程作用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找并实现平衡点成为了主要的研究课题。生态化在水利工程设计及建设中的科学运用,能够有效改善工程在施工建设及日常应用中所存在的环境问题,从而使人们与所追求的平衡更近了一步。在水利工程设计环节中应具体考虑工程河道的流域与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难以避免的生态破坏中,需要积极做好生态补偿,将此处损坏的生态环境系统进行合理安排,并在相关地域加强神态环境的建设,进而满足在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平衡性的要求。
2.2生态化分析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但在认识自然地过程中体现的出来,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也时时刻刻的伴随其中。同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是当前社会倡导以人为本创建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内外科技界学者和群众开始普遍关注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造成的负面生态问题,并针对相应的生态问题进行审视分析,从而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生态补偿措施,这也是我们常常所提到的一种全新的生态理念。这一全新的理念打破了征服自然的发展观,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水利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水利工程的需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的适应性。
三、生态化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施工通常是需要进行多方面考量的,其中包含了人文、地域、环境、经济、社会等等多方面的科学分析,进而将分析得出的结论应用于工程的设计环节之中。上文中对水利工程设计换机的探讨,能够准确地表明该环节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及应用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也就要求在设计环节中能够保障分析和考量的数据以及指导思想是科学的、合理的。生态理念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一种指导思想,在水利工程的设计环节应用生态化理念是可行的也是迫切的。下面本文将对生态化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河道改造工程
经过对实际水利工程的研究可以发现,河道是水利工程中占地面积及影响力最广的组成部分,它在一方面对水利工程引水、蓄水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但是有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对环境的保护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这时对水利工程河道结构建设的改造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河道建设的设计中应用生态化理念,能够较大程度上改善其对人们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对于生态化河道建设,我国已经存在了相关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延河道的人们生活与生态问题。在水利工程设计环节上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河道整治过程中,生态理念在工程中的运用要因地制宜,在进项规划之前,要对河道的生态环境进行相关调查,继而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最终实现人与水道流域环境的和谐统一。
(2)结合当地所独特的自然特征,对护坡断面和定位河道岸线等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要坚持河道流域生态环境的自我设计和自我修复的原则,因地制宜的进行水利设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水利设计真正符合实际需要,真正造福于民。
3.2堤岸工程建设
为了改变目前单一的经济的技术的评估指标体系,我们应该重视建立健全环境效益方面的评价指标,因此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堤防工程的建设设计中都需要考虑其中。工程人员在河流整治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河流的自净能力的发挥其实是离不开完整健康的生物组织系统的。除此之外,也忽略了水体在生态环境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工程人员要在水利工程设计之前针对当地所有流域的原有的生态生物的组织群落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为生态问题的恢复准备好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为了更好地实现河道堤岸的统一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我们建议采用相关的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对堤岸建设的设计中,保持堤型和堤线的选择多样化,可以有助于流域生物物种实现多样化。反之,原有河流形态的单一则不利于实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在设计堤线的原则上,需要保持陆地和自然水面原有的参差交错的形态,保留直至恢复急流和河湾以及湿地和浅滩。尤其要重视保留那些大型的自然滞洪区。工程人员在堤岸建设设计中不仅要坚持某些特定合理的原则。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水和电,又会破坏生态环境。所以必须按照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修复好由于施工而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确保水利工程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所壮.生态化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0):210.
[2]李凤珍.生态化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4(0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