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探讨
2018-01-01卡班·喀斯坎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是农业发展中的重点。本文阐述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有效措施
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直接影响着我国水利产业的正常发展,而水利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水利灌溉工程的正常运作也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应充分彰显工程建设的实际效用,不辜负国家的期望,用人民的资金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一、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概述
农田水利灌溉在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改善了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改善了农田缺水的情况,防治旱涝灾害,改善农业技术,确保农业稳产高产。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在农村大规模的使用,为我国的农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使用最多。因南北方的分布偏差较重,目前的水污染严重。因此,应将水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起来,不能造成浪费,应在灌溉方面注意节约用水,这样才能科学合理的灌溉。
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水利灌溉的管理方式仍是传统的经济管理形式,除了项目安全管理、防止洪涝、抵抗干旱、收取水费等,在其他方面没有改革发展,没有形成完善的水利灌溉管理体制。每一个项目建设实现后,管理机构没有将本身当做一个真实的市场整体,而是继续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没有把水利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
2、缺乏有效监管。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发展历史悠久,但在灌溉质量方面却饱受争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水利工程不合格,不利于灌溉功能的有效发挥,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2)沟渠情况堪忧。在我国的许多地方,仍采用土质沟渠灌溉,泥沙淤积、破损情况严重,又没有及时组织抢修,使许多沟渠不能充分发挥出灌溉的价值。3)农田的灌溉缺乏一定的规划,没有从科学的角度确定灌溉的时间、水量等,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反而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3、费用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合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灌溉工程管理费用大幅度提高,因管理制度上的不科学、不合理,造成灌溉收取费用偏低。同时,收取水费过程中效率不高,基层人员费用不能及时收取,甚至拖欠,少数的费用被挪用,严重制约了水利灌溉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基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不均衡,造成灌区基层人员涣散,严重制约了水利灌溉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4、管理力度不够,运行困难。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一直存在着产权不明确,责任不清,运行困难。农田水利基本上是依靠乡镇水利服务站进行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一形式被撤销,导致管理问题重重,工程无法正常运转,影响工程效益。
三、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水利灌溉体制改革。要实现我国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提高,首先要针对现有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中的缺陷进行完善,改变传统不合理的制度,结合新时期农业经济与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实际,制定一套新的科学、健全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体系,为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提供必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依据。同时,为突破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瓶颈,国家还应通过加大补贴投入,利用政策引导社会筹集资金,以及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个人或集体自主集资承包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方式,弥补当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的基础硬件体系,并通过对产权的明晰,对水价体制的变革,对管理模式的优化,全面提高灌溉管理的水平与质量,进而有效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的总体质量。
2、明确水利管理单位供水、节水双重职责。作为水利管理单位,在节水上应主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并且主管部门要根据节水量和供水量这两个指标,对水利管理单位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考核。因水资源的分布会由于地域不同而产生差异,对于农作物来说,也会因需水量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因此,作为水利管理单位,必须合理配置水资源,做好供水设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此外,水利单位在做好水资源调配的情况下,还应加强对水库和渠道的建设,对主渠道要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水泥的衬砌,对支渠要大量引用水泥管道和各类低压管道,这样才能达到完善引水系统和抽水系统的建设,从而有效的提高渠道灌溉的力度,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3、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对增加节水灌溉项目的目标,人们应积极贯彻执行,由于其是促进农村发展,增加节水灌溉建设实施的基本要求,其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制度,有效地进行现代化的节水灌溉和高效种植,若节水灌溉技术能有效的推广,并加强节水灌溉项目的贯彻落实,就能及时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这样能有效地对农作物的产量进行增长,而且对农作物品质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作用,可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让农业产品具有更好的竞争力,促进农村地区的农贸产品迅速销售出去。
4、推广水利节水灌溉技术。认真贯彻落实水利节水灌溉技术,使水利服务和设计部门充分利用目前有利时机,加快对将建水利工程的踏查设计和已建水利工程的检修等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在备春耕生产中发挥作用。此外,要不断的探索现有的生产潜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采取综合节水措施,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以此达到降低水费成本,减轻农民财政负担的目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灌区进行有效的改造,制订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灌溉用水计划。
四、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灌溉用水是农业生产中用水量最大的环节,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相对较为粗放,在灌溉方面缺乏节水意识,经常导致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灌溉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加之用水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总体导致了我国目前在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方面相对并不理想,所以应找到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来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振元.探讨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J].民营科技,2016.
[2]王建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J].农业科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