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2018-01-01丁坚
【摘要】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解决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力度,建成了一大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长效管理机制,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找出该安全工程在运行及管理中存在的弊端,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应对,从而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系,保障村民饮水安全。文章就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措施
1、我国农村饮水工程类型
1.1分散供水工程
分散供水是在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村落最普遍的方式,尤其是在一些山区,人口密度低,地形复杂,农民饮水主要靠水井取水。这种方式可以在地理位置偏僻的贫困地区很好的解决农民吃水问题,但是,这种供水方式过于简陋,水质没有通过检测也没有净水处理环节,水中的细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很有可能引发疾病。所以分散供水方式的安全工程建设要重点突出饮水安全问题。
1.2集中供水工程
集中供水是我国目前最普遍的供水方式,这种供水方式为国内90%以上的人口提供了饮水和日常用水,集中供水方式系统高效,一个供水网络可以覆盖整个城市及其周边乡镇村庄。集中供水工程可靠性高,有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和先进的饮水处理装置,能够保证人民饮水健康。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2.1维护成本问题
当前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各项环节中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出。而许多村民自身没有形成饮水安全责任意识与有偿服务意识,再加上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导致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实际运行及管理维护中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且有一定落差,使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管理与维护工作中出现了恶性循环。
2.2水质检测问题
第一,部分省市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县以下的农村水环境恶化趋势十分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水资源保护的难度。第二,设立在农村的水厂处理设施落后,规模较小,据调查部分农村所采用的集中供水的饮水工程设施简陋且几乎没有完全配套的消毒设备。而分散式供水工程基本上是户管和联户管,缺少相应的水处理设施。第三,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中缺少专业的水质监测人员及设备,导致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一次监测。与此同时,大部分农村也没有建立完善的水质检验实验室,甚至有些地区还没有建立,严重阻碍了农村水质的日常监测。
2.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问题
在农村现行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上,都存在着主权、管护及产权之间的复杂关系,其单一的管理结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际运行需要,从而出现了管理体系不规范、管理制度落后以及管理机制不灵活的问题发生,这些都是引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系列管理问题的源头。
3、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对策
3.1制订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管理起来确实存在很多的不便之处,在很多农村地区管理供水系统的人员有的只有一个或两个的人员。所以,要想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必须从建立统一的管理规章开始。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法以文件的形式统一起来,对饮水安全管理方法进行细化,明确管理内容和责任归属。对缺少管理人员的地区要培训专门的管理人才,每个农村供水系统还要有专门的维护维修人员,以此来应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
3.2建立水质检测系统
水质监测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其长效管理机制必不可少的任务。当前大多数农村地区的供水系统没有专门的水质检测系统,很多时候都是出现水源污染事故之后才进行水质检测,无法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的生命健康。水质检测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支持,所以政府要发挥职能,保证农村水质检测系统的顺利建设。要实现水质的实时监测,如果饮水杯污染,应在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处理措施,以保证不影响村民的饮水健康。
3.3强化各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
除了各农村的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岗位建设以外,工程的上级部门也要做好监督工作。乡镇一级要设立专门的水质监督部门,定期到各村子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检查监督,还要储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农村出现饮水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下村进行技术指导。县市一级也要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督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全市的饮水工程,以应对突发的大规模饮水安全事故。
3.4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及运行宣传
在农村各地进一步加大饮水安全工程的宣传工作力度,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及运行营造出良好的舆论空间及社会空间。充分地借助电视、广播等媒介,深入地宣传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积极号召全县农村地区村民与城市居民共同参与到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以此来促使全社会共同来关心饮水安全、以及维护饮水安全。
3.5合理地确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价
县级相关部门应该对全县各乡镇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水价实行科学的合理制定,制定原则是既要确保饮水工程拥有合理的运行管理经费,又要切实地考虑到贫困地区农民的实际经济收入,要保证饮水价格这一杠杆对节约用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农村各地广泛的推行水价、水量以及水费计收公开制度,从而保障农民群众都能喝上放心水、用上干净水。
综上所述,饮水安全工程要建立起系统的水质检测部门,实现实时的农村水质监测,制定合理的用水价格,培训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强化管理部门的监督。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推进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孙发荣.长效管理机制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应用[A].云南省水利学会.云南省水利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云南省水利学会:,2016:4.
[2]严登鹏.浅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J].科技与创新,2016,(19):62+64.
[3]安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0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