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在水利水电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2018-01-01杨运江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各项水平的提高,水利水电设施建设也在不断的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也大大的增加了,更加有效的治理了我国水资源地表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比如,设施建成后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剩下的资源不能很好的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基于此上两点就应该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就引入生态理念,才能更好的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在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上,更好体现环保的理念。
【关键词】生态理念;水利水电;设计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环境污染与气候问题也随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却对环境带来了较多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初期即设计阶段就引入生态理念是很有必要的,才能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1、生态理念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建设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保证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性,做到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再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确保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前提保障。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它涉及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有效贯彻生态理念的发展,能够实现社会、经济、人类等环境和生态自然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各类资源的节约已经成为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点考虑的内容,只有确保了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人类文明的有效发展。
2、水利工程设计生态理念特点极其作用
2.1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坚持生态理念的特点
2.1.1自然性
在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坚持自然性的理念,因为只有坚持自然性,才符合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初必须要遵循建设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维护自然环境不受到任何的损害,设计之初要保证平衡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因此,人们应加大对水利工程设计的前期考察以及勘探的力度,通过仔细观察当地的自然环境,确定一个科学可持续实施的设计方案,从而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自然性。
2.1.2可持续发展性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当中也必须要秉持这一原则以及战略,这就需要我国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需求,甚至要考虑到我国子孙后代的需求,这样才能使得水利工程建设更具有永久性的利益,正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在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保持水利工程建设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1.3满足社会的需求性
水利工程建设本身作为一项基础建设,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在设计之初必须要保障其实用性。比如说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满足人们的生活以及农业所需。另外,还有防洪、抗灾、抗旱、蓄水、灌溉和发电航运等功能,所以,水利工程建设之初必须要做出一个合理的定位,但是最重要的前提是必须保证实用性,也就是社会需要。
2.2生态理念在水利水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由于在水利水电的实施中,会对周边的生态圈造成很严重的改变,水土流失,堤坝坍塌,淤泥堵塞河道,这些都会对生态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只有引入生态理念才能有效的避免和预防这些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引入生态理念也可以把许多水利水电设计中的弊端变成优点,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再遭受这项工程带来的危害,同时也解决了我国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引入生态理念,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应用,水利水电工程目的也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稳固的发展,对应的引入生态理念,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是无法预计的,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更能使整体的环境得到发展,促进生态平衡。
3、水利水电设计过程中生态理念的应用现状
3.1资料的缺失
众所周知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难懂的工程,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严谨,与很多因素也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施工之前,就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回来的数据再做一个周密的,详细的方案。但是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常常会忽视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例如:由于人员的马虎没有收集到足够充分的水文资料,而这些资料往往对于整个工程设计又起关键性的作用,从而使工程不能很好的展开,没有这些资料的准备,工作中难免受其影响,使生态理念不能在工程中发挥它的作用,应用不能得到全面的体现。
3.2设计人员的生态理念有待提高
通常,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都是为了实现便捷有效的水资源供给,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这种设计目的的驱使下,多数设计人员很重视水利水电项目的使用功能,而很少关注该项目的建设是否会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设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设计效率和建设质量,也可能因为设计时没有融入生态理念而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一旦这种破坏超过可控范围,不仅会降低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还有可能损害企业的形象。由此可见,为了增强水利水电设计的合理性,有必要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理念。
4、生态理念在水利水电设计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4.1重视水文资料的作用,结合资料完善设计
水利部门要协调水文工作单位和水利设计单位的工作,加强两个工作单位的交流并协同合作,就水文资料对水利设计工作的作用予以高度重视。因此在水文资料的搜集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全面。同时在水文资料的保存和管理方面,要科学规范的开展工作,保证水文资料的采集科学有效,从而使生态理念可以更好的应用到水利设计中去。
4.2打造高素质设计队伍
要提高设计人员的纳入门槛,进一步优化设计人员队伍。在选拔设计人才的时候,不仅要对其基本的设计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同时也要对其生态保护意识进行考察,以确保选用的人才兼具专业素质和生态素养,能够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有序开展水利水电设计工作。要重视设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生态责任意识。为此,可以定期组织设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其普及生态理念的优势作用和应用价值,还要为其介绍国内外的生态理念设计方法和具体成果,并适时开展设计训练和竞赛,确保其知道如何将培训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此外,可以不定期邀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家和设计师来单位进行讲座,使设计人员能够在讲座中学到有用的设计经验和设计技巧。
4.3加强对河道的改造工作
河道改造作为我国水利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河道改造管理工作。这就需要首先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确保河道的长治久安,不仅实现经济利益还保证安全性。比如说在进行改造河道的过程当中要坚持和生态平衡的理念,可以通过对岸边的保护以及水量的疏通,同时加强周边的绿化环境等工作有计划的进行河道改造,能够使得我国的河道更加的安全而且建设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促进该地区发展旅游业,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质高效。
4.4做好堤岸建设
堤岸建设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所以在堤岸建设过程当中也必须要保持生态理念。这就需要在建设之初改变传统的知识理念,对该地的经济发展指标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这样才能够建立一个科学的生态环境,
全面保护评价体系以及方案,然后根据该地区的生态指标以及环境的综合状况进行堤岸建设,实现经济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发展,有效的避免一些破坏环境以及以获取短期利益的水利工程项目。尤其是在堤岸建设之初一定要考虑到周边的自然环境并且对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将自然环境因素纳入到的堤岸建设的设计当中来,有效地加强对堤岸建设的安全性以及自然的保护性。
4.5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要求,各类生态环保科技和材料层出不穷,采用新型环保技术和生态材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不受侵扰。例如水闸技术,包括翻板闸、钢坝闸等新技术,操作简便、结构简单,被广泛应用在水利工程中;植草专用砖、石笼等堤岸保护新型材料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各类实际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各工程的实际情况不同,适当使用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使得生态理念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到充分应用。
结语:
如今生态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重视,自主的组成环境保护团队也很多,虽然会为生态环境作出一些贡献,但是想要从根本上治理生态问题,水利水电工程一定要是对人们有利的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引入生态理念,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水利水电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国家资源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勇.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239.
[2]苗金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理念分析[J].门窗,2014(1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