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要点

2018-01-01闫庆臻

水能经济 2018年3期

【摘要】我国经过了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逐渐建立起了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内控监督体系,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了许多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会计监督

一、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科学。现在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事业单位的岗位责任制度不甚明晰,这其中也包括会计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以及整个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许多财务事项的运作管理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或者说没有相应的具体的规章制度,仅仅是泛化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规章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内部控制起不到良好的管理规范作用。

2.执行力度较弱,奖惩机制不够明显。依然是上文所述,这样久而久之,执行力就会慢慢下降,以领导为主体和方向指挥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只能让执行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发挥不了作用。同时,内部控制也没有良好的奖励惩罚机制,对优秀工作者和优秀的工作团队缺乏鼓励,对办事效率低下的个人和团队的做法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导致内部控制的松散化程度更高。另外,单位会计机构的会计工作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事业单位经济方面的处理者,又是监督者,有权利必滥用,这样长此以往,难免会毁坏原则,会计监督成为空谈。

3.内部会计工作者不正之风盛行。无论是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上还是在事业单位内部,都有专门面向会计群体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财会工作者并不是特别严格遵守这种规章制度,而是运用“私下的规章制度”。比如按照领导旨意行事,一切以领导的利益或者自己小群体的方便、利益为出发点做事等等。更严重的情况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当今社会也并不少见,事业单位里也有这种情况,这样的会计工作者要么伙同违法犯罪分子一起犯罪,要么自己利用职权进行犯罪,比如受贿做假账等等。同时,在专业技能上也不积极进步,不主动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缺乏向上的工作氛围,在业务办理时,将办理人员分为三六九等,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大开便利之门,对一般的人员态度较差。这些现象都是在事业单位的会计群体中比较明显的,不正之风蔓延的直接后果就是单位财会办事效率低下,内部控制松懈。

二、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内控与监督弱化的原因

1.国家宏观控制失灵是会计监督弱化的重要原因。国家监督是依靠制定法律、法规、制度来对会计实行宏观控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旧法规交替频繁,形成新旧法规的“真空带”,新的法规、制度不够完善与健全,造成漏洞,使得违法行为有空可钻,违法乱纪者有机可乘,一些违法乱纪者不惜铤而走险,扰乱了国家经济秩序。

2.社会监督不力是造成目前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外部原因。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体制、执业标准、人员素质、执业环境等原因,使社会监督职能无法正常发挥,甚至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参与“制假”、“造假”,根本丧失监督职能。

3.单位会计机构难以发挥监督职能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直接原因。在单位中,会计人员既是单位经济业务的处理者,又是会计监督的执行者,有时为了单位局部的利益,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不能坚持原则,不能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妨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治理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弱化的思考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软弱无力现象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内控与监督已成为共识。

1.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强化再教育,提高其责任意识

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2000年7月实施的“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笔者认为,对每一独立核算的事业法人的单位负责人,应当进行轮番培训基本的专业常识,并严格考核、考试;首次培训的课程可设置:《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等法规制度的内容,以后每年强制培训一次,内容可适当增加一些事业单位会计法规、制度修改、变动及新出台的内容,以使事业单位负责人大致了解会计法规制度的内容,强化其支持会计人员工作的力度,提高其作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2.健全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督机制,保证会计内控与监督效果

在事业单位中,由于会计人员不具有独立地位,其利益关系依附于事业单位及领导,从而使其内部监督软弱;解决的办法就是消除事业单位的领导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利益关系,由事业单位的举办机关或同级财政部门掌握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任免、升迁、奖惩,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地位。

3.明确外部监督各方权责,加强政府综合监督力度

审计、财政、税务是代表政府利益的经济监督部门,在执法中,应加大力度;为解决多头监督问题,三部门要合理分工,各负其责,拧成“一股绳”。

4.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监督体系,加强法规建设

(1)要加强立法,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的地位,科学界定会计监督的范围与程序,保证监督工作落实。

(2)在会计监督工作中,要有强有力的措施保证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不出现“顶的住站不住,站的住顶不住”的局面。

(3)改变过去传统的事后监督、会计检查的监督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事前预测、会计控制、检查分析、总结评价的方法体系,进一步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学会计论坛

5.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抓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抓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及时应对客观环境的变化,准确把握政策的精神,切实贯彻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会计系统改进的重点,在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管理调控,增强各个工作人员的集体意识、荣誉意识,在内部控制的管理上要以人为本,不论是普通工作者还是管理者,都要紧张起来,逐渐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内部控制的顺利进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崔惠芹.浅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农业会计,2010(2)

[2]董良科.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