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应急到应急科学
2018-01-01钱洪伟
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发生,暴露了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脆弱性,也催生了一案三制为主线的国家应急体系萌生、发展;不同层次群体日益关注如何有效防控突发事件,于是“科学应急”被提上日程,围绕什么是科学应急、为什么要科学应急、如何科学应急等问题,涉应急的不同机构,尤其是应急教育领域,这十多年一直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应急教育领域认为,科学应急是用一套科学的应急理论方法来解释、解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的基本规律。于是乎,一系列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相关研究理论成果不断涌现,这些支撑了过去一段时期内科学应急工作的开展。
然而,应急管理自非典后成为显学,经历了十几年快速发展,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也出现国外经验不适、原创成果不足的困境,进入了应急管理理论发展停滞期。应急管理到底如何发展,应急管理向何处去等系列问题对学界提出很大挑战。在我国,安全学、灾害学、消防工程、安全工程等多个学科中都牵涉到对应急问题的剖析,但较多偏重关注应急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局部性特点,缺乏对其整体性视角的探讨。而迄今我国应急相关的实务部门尚难有一套成熟的应对灾难事件成体系的理论、工具与方法,迫切需要能从理论到实务提炼出一套针对应急实务的应急理论体系,也倒逼应急管理学科亟待重构。据此,如何实现从科学应急到应急科学日益关键,科学应急需要一整套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跨学科体系支撑,据此,我们提出并设计了应急科学、应急技术、应急工程、应急产业及应急管理5个分支学科方向的应急科学与工程学科教育体系框架,其终极目标是重视应急科学基础研究工作。这是实现从科学应急策略到应急科学基础研究的观念转变。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指导下,我们认为应急科学的基本特征是顶天立地。其中,“顶天”是指“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重视应急科学基础研究”;“立地”是指“人民群众安全获得感高于一切”、“应急科普落地生根”。
据此,当下我国应急工作面临两个困境,即应急科学基础研究的顶天工作和应急科普传播的立地工作。顶天工作解决不好,面临应急产业“卡脖子”瓶颈;立地工作做不好,基层应急工作,尤其群众应急文化程度很难有提升,国家整体应急能力很难有根本性转变。河南理工大学应急救援研究所联合《安全》杂志编辑部,共同邀请国内外涉应急相关专家学者针对上述两个困境,从应急科学与工程教育体系角度积极撰稿,目的是期待这样的一个学术争鸣能推动我国应急科学与工程教育建设,有助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