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探析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及写作手法

2018-01-01

关键词:索亚哈克历险记

王 琲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一、引言

马克·吐温文笔幽默诙谐,针砭时弊深刻准确,其作品多以密西西比河畔为背景,批判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美国的社会现状。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以幽默讽刺著称,隐喻、夸张、反语、双关等写作手法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汤姆·索亚历险记》正是体现其写作风格及写作手法的一部作品。

二、马克·吐温和《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1835-1910)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一个贫穷的乡村律师家庭,是美国的幽默大师,杰出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

1839年马克·吐温一家迁往密西西比河畔的小镇汉尼拔,那里正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圣彼得堡镇的原型。1847年其父去世后,他先在印刷厂当学徒、送报工和排字工,后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丰富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写作提供了许多素材和灵感。

马克·吐温一生创作颇丰,作品体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取材于其童年经历的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更获得了全世界无数读者的喜爱,他也因此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马克·吐温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二)《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了一个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畔小镇圣彼得堡的孩子汤姆·索亚为了摆脱现实束缚、追求自由而作出的种种打算和冒险。主人公汤姆·索亚聪明、淘气、善良、勇敢、富有冒险精神,同时具有正义感。他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刻板的生活环境,向往传奇小说中的英雄。汤姆这个所谓的“不守规矩”的孩子与圣彼得堡镇的小市民们形成鲜明对比。作品幽默地讲述了许多生活情趣浓郁的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现状,深刻地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保守和贪财心理以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

三、写作手法和写作风格

马克·吐温的写作手法从内容、语言、修辞三个方面入手,讲述了顽童汤姆·索亚的故事,刻画出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幽默讽刺的写作风格,把读者们重新带回纯真的童年。

(一)具有幽默趣味性和深刻讽刺性的内容

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往往是内容情节选取设计上的幽默讽刺。在该小说中,他创作了大量来源于生活的,具有幽默趣味性和深刻讽刺性的内容。

小说的第一章从神情、动作、语言等角度细致描述了汤姆·索亚的抚养者波莉阿姨,对她处处充满了讽刺,让读者在笑过之后能够反思,去品味该内容的真正意义。波莉阿姨的视力很好,看内望外,寻找孩子都无需使用眼镜,甚至戴上一副火炉盖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可她却偏偏为了派头,而不是为了实用,配了一副考究的眼镜。这部分内容强烈讽刺了她装腔作势、虚伪可笑的作风。接下来的内容,通过描述她听到一点动静,就用扫帚在床下乱拨寻找汤姆,大声尖叫叫喊汤姆,并以神经质般的敏锐迅速回身抓住了汤姆,因为怀疑汤姆偷吃了果酱而要鞭打汤姆,讽刺了她对天真淘气的孩子过于严苛,缺乏爱心,用体罚管教孩子。随后,波莉阿姨自言自语道:“我对那孩子没尽到责任,上帝知道那是真的。《圣经》上说,孩子不打不成器…”“罢了,罢了,《圣经》上说,人只要是妇人所生,必定只有短促的时日,且伴有苦恼,我看这话不假…”“星期六,所有的孩子们都放假了,叫他去干活是很难的,然而他又最讨厌干活,比什么事都讨厌得厉害,我不得不对他尽到我的责任,否则就会把这孩子给毁了。”这部分内容讽刺了波莉阿姨虽然也疼爱汤姆,想对他尽到教育的责任,却不得其法,愚昧地相信伪善骗人的宗教教义,用虚伪的清规戒律摧残孩子的身心,用干活来惩罚孩子,剥夺孩子自由自在的童年。

小说的第二章讲述了一个阳光灿烂、生机盎然的周六早晨,汤姆·索亚被波莉姨妈惩罚去给三十码长九英尺高的木栅栏刷白灰浆,由此而发生的故事。故事情节内容设计巧妙,富有新意,通过细致具体的描述人物的对话、心理以及动作等,呈现了幽默有趣的内容,原本严苛的惩罚最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使读者不禁哑然失笑。在这美好的夏日早晨,垂头丧气的汤姆·索亚非常不乐意刷栅栏,在用白色弹子吸引吉姆替他干活的小伎俩被波莉阿姨挫败之后,他仍然没有甘心地干活,而是灵机一动,又想出了不同寻常的妙计。他假装沉醉于刷栅栏,使自己像一位沉迷于创作的艺术家,使得这份苦差显得无比有趣且极难得手,从而引得许多小孩都跃跃欲试,证明自己也能胜任这份神圣的工作,并且纷纷不惜用自己的“宝贝”去换取替他刷墙的机会。就这样,这些本来经过要嘲笑汤姆·索亚的男孩子们却都留下干活了,当一个孩子累得要命的时候,总有下一个孩子用自己的“宝贝”把这个劳动的机会买到了手。而汤姆·索亚在许多同伴的陪伴下,度过了一段愉快、舒服和清闲的时光,同时漂亮地完成了姨妈交给他的任务——栅栏上已刷上了三层灰浆!并且从一个“可怜的穷孩子”成了一个“地道的阔佬”,要不是灰浆用完了,他一定会弄得全村的每个孩子都破产。

(二)语言

1.儿童化和成人化的语言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其大部分内容自然是从儿童的视角来描述,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紧贴儿童的用语习惯,使纯真活泼的童语贯穿全文,产生幽默风趣的效果。

小说的第一章里描述了汤姆·索亚和一个男孩在打架之前的一番对话:“我能揍你一顿!”“我倒想叫你揍给我看看。”“好,我就揍给你看看。”“不,你无论如何不敢那样做的。”“是的,我敢。”“不,你不敢。”“我敢。”“你不敢…”“瞧你那德性!你以为自己了不起。是吗?嘻,什么帽子嘛!”“你要是看着不顺眼,那也只好忍着。你敢不敢把它敲下来———谁敢上来谁倒霉。”“你是个吹牛大王!”“你也是…”这部分内容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幽默地刻画了汤姆·索亚争强好胜、惹是生非的顽童形象。小说的第七章里描述了汤姆·索亚和小女孩贝姬的一番对话:“你喜欢老鼠吗?”“不!我讨厌它们!”“嗨,我也是——讨厌活老鼠。不过,我说的是死老鼠,死老鼠可以用绳子拴起来在头顶上转着玩。”“不,无论如何,只要是老鼠我都不喜欢。我喜欢的东西是口香糖。”“哦,这话应该由我来说!要是身边有几块就好了。”“是吗?我有一些。我先让你嚼一会儿,可是你一定得还我。”这部分对话幽默地刻画出了顽皮的汤姆和天真无邪的贝姬这两个孩童的形象。

而在对儿童心理细致入微的把握上,马克·吐温笔下的孩童没有停留在刻板形象上,而是依照儿童的天性给予了自由发展。他采用成人化的语言来描述儿童的心理,形成巨大的反差,产生了幽默风趣的效果。例如:“他似乎觉得人生至多不过是一场苦恼,因此很有些羡慕新近死去的吉米·荷杰士;他想着一个人躺着长眠不醒,永远永远地做着梦,还有风在树林中吹过,发出低声,并且抚爱着坟上的花草,永远也不会再有什么事来纠缠,叫人烦心,那一定是很安静的。”第八章这部分内容用成人化的语言描述了顽童汤姆·索亚由于“失恋”后的“痛苦”心情,对人生和死亡所产生的“思考”,使读者读来既深有感受又觉得这严肃的“思考”实在与孩童不相适宜而忍俊不禁。

2.地方色彩的语言

所谓文学的本土色彩,是指当地作家用当地的语言来描写反映关于当地的人物、事件、文化、风俗、习惯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特征。具有地方色彩的语言是体现马克·吐温幽默讽刺的写作风格的一大利器。马克·吐温将口语体变成一种美国文学史上为人接受和尊敬的文学语言。他通过地方色彩的语言致力于展示自己地方的特色,赞颂地方生活并将其理想化,又不失真实色彩。《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风格充满着地方色彩,不仅真实、生动、活泼,同时使小说更具有趣味性和现实性。

例如:“正是——那杀人不眨眼的杂种!我宁愿碰上一群魔鬼。他们来这儿干什么?”哈克对汤姆讲的这段话种充满了方言土语,语气强烈夸张,令读者印象深刻,把哈克恐惧紧张的样子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真实感十足。

例如:“汤姆,我们要是不丢那两件该死的工具在那棵枯树那里,我们就能拿到那笔钱了。唉,真倒霉!”“那么,不是做梦,不是做梦,不知道为什么,我真希望它是场梦,哈克,狗才说假话。”这段话则通过口语真实地体现了两人的懊悔。

例如:“他妈的,咱们一定是又弄错地方了。你是怎么想的?”“实在是太奇怪了,哈克。我不懂这是怎么回事。有时候是妖巫作怪。我想也许现在的麻烦就出在这儿。”“胡说!妖巫在白天是使不开本领的。”这段口语反映了当地人的迷信风俗,给孩子们的寻宝过程增加了神秘的色彩,趣味盎然。

(三)修辞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反语、双关以及隐喻等,以诙谐幽默的语调,批判讽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例如:“有一次他一直不停地背了三千节《圣经》;可是由于他用脑过度的结果,从此以后他简直就差不多成了一个白痴,这是学校的一个重大的不幸,因为每逢盛大的场合,在许多来宾的面前,(据汤姆的说法)校长老是叫这个学生出来‘装点场面’”。这部分内容同时使用夸张(“三千节”“白痴”“重大的不幸”)和反语(“装点场面”)的修辞手法,批判讽刺了资产阶级宗教和教育的虚伪和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摧残迫害。

例如:“寡妇的佣人帮他又梳又刷,把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每晚又为他换上冷冰冰的床单,哈克想在上面找个小黑点按在心口上做朋友都找不到。他不得不用刀叉吃饭,还不得不用餐巾、杯子和碟子;他还得念书,还得上教堂做礼拜;谈起话来总得要斯斯文文,以致语言在他嘴里变得枯燥无味;无论他走到什么地方,文明的栅栏和障碍物老是把他关在里面,连带手脚捆绑起来。”这部分内容使用夸张(“哈克想在上面找个小黑点按在心口上做朋友都找不到”)的修辞手法、并把资产阶级虚伪的宗教道德标准隐喻成了“文明的栅栏和障碍物”,生动地描述了流浪儿哈克被道格拉斯寡妇收养后要时刻忍受的种种束缚和痛苦,深刻地讽刺了扼杀儿童天性和自由的宗教教义和清规戒律。

四、结论

《汤姆·索亚历险记》诙谐有趣,同时又是一部具有严肃内容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充分体现了马克·吐温幽默讽刺的写作风格。马克·吐温把美国传统的幽默与严肃文学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幽默风趣地描述了发生在汤姆·索亚这个顽童身上的许多故事,真实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道德与宗教的虚伪,讽刺批判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丑陋现象和人性的丑恶。

猜你喜欢

索亚哈克历险记
冰河时代历险记
哈克萨
哈克寻宝记
小蚂蚁历险记
真正的强者
地心历险记
杉米的迁徙历险记(二)
百年畅想
一只小海狗的使命
布哈克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