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辽宁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8-01-01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故宫辽宁资源

马 骥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一、辽宁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的不足

辽宁省历史文化悠久,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辽宁地区就有了人类的足迹,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繁衍。营口大石桥南金牛山遗址发现的化石距今已有28万年,朝阳市喀左县鸽子洞遗址出土的石器是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杰作。辽宁拥有辽金,清以及民国文化资源的深厚底蕴,共有各类文物遗址11 300多处,国家性历史文化重点保护文物35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6处。此外,辽宁多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被非遗组织收录,具有丰富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一)辽宁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

1.地理位置独特

众所周知,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与内地地区连接的咽喉之地,处于这样的交通要道,自然成为古代东北三省文化、经济中心。辽宁省有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个布局完整的皇宫建筑之一,是重要的国家级文物。辽西地区渤海沿岸的平原地带被称为“辽西走廊”,是沟通山海关内外的重要通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辽宁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有进入冬季就“猫冬”的习俗,使得这一地区的人们文化交流比较闭塞,并且带有典型的小农意识,进而造成辽宁地区古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与中原和江南地区有所差距。

2.民族构成多元化

辽宁地处东北,在清军入关之前主要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区。在清入关之后,尤其在请招民垦荒及流放政策的推动下,来自山东、河北、河南三省的汉、回等民族与女真、契丹、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多民族融合带来的不仅是人口的增多,还有文化的冲突,在长期的文化碰撞与融合中,东北地区的文化显示出了包容性极强的特点,形成了多元化的地域文化。

3.历史人文悠久

我国的文明最初都是沿河分布的,这与人类早期生产力低下、生活聚集选择生产条件便利的沿河地区有关。辽河地区降水充沛,水草肥美,适合人们居住,由此形成了许多人类聚集区。如,查海文化产生了龙图腾的形象,是中华龙文化的发端。满族文化在辽宁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遗留有沈阳的故宫和清昭陵、清永陵、清福陵等建筑群落。在近代历史上,东北人民奋起反抗,在摆脱半封建、半殖民社会斗争中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人物,他们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张学良旧居、抗日战争纪遗址、解放战争遗址等历史遗迹向我们展示着辽宁人们的英勇和无畏。

(二)辽宁省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不足

1.挖掘力度不够

由于交通、通信的限制和研究广度和深度的局限,很多民俗遗产和历史遗迹掩藏于历史的尘埃之下,隐蔽于荒山僻壤之间,并不为世人所知。对于这些实物和文化,目前开发的力度还很不够,这一方面是交通造成的阻碍,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其了解不多,解读不深造成的遗漏[1]。比如,桓仁地区抗联密营遗址的整理、保护与宣传至今少为外人所知,这也是红色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2.整合点少而呆板

历史遗迹和博物馆与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点大多固定在其历史史实方面。民俗村虽然将饮食、服饰、方言等传统文化资源有机整合起来,但更偏重视觉和味觉的体验而非互动。这样的整合虽然让传统文化资源与旅游文化产业的结合迈出了初始性的一步,却无法支撑其长远发展。互动性差、游乐设施和自然景观承载的传统文化稀少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2]。

3.重开发轻保护

过多的客流量和不善的管理方法致使很多古建筑、古遗迹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商业化的短时高效也使得无法批量生产的传统手工艺濒临灭绝,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在没有合适载体的情况下悄然流逝,不为人知。传统文化资源作为一个需要传承的内容,有关部门和相关产业应提高保护意识,适度开发,合理存留。

二、互联网与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的内在需求

历史文化资源领域的创新实际上也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播与开发进行改造,进而延续历史文化的传承。

(一)互联网能够满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需求

一般情况下,博物馆是文物保护的最直接手段,但是传统的保护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尤其是书籍类文物,很容易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损坏,如果我们将书籍中的文字进行信息化处理,将文字录入计算机,我们不仅可以对这些文字进行备份保存,还可以将人们感兴趣的资料和文献拷贝放置到互联网或者知识文献检索系统,让这些历史文献和资料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对于建筑等文物资源,我们可以建立其数据模型,一旦建筑文物发生损坏,我们可以按照原数据进行复原,最大限度地保持古建筑的原貌。

(二)互联网能够满足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播需求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电子版历史文化资源信息以廉价的成本和快速、便捷的获取方式得到人们认同,尤其是在学术研究领域,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文献资料检索系统轻松地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历史资料和数据。将电子出版读物、电子博物馆以及其他数据形式的网络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互联网整合到一起,人们随时随地可以了解这些文物古迹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底蕴,将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互联网可以满足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需求

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找到平衡点似乎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按照传统的开发与利用方法,历史文化资源必然会遭受到破坏,造成一些难以挽回的损失,这也是有些地方虽然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却不为人知的重要原因。在互联网时代,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出现了解决的契机,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推广让困扰我们很多年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意义深远。

三、互联网+背景下辽宁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历史文化资源的互联网表达

1.数字化储存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全球范围内很多博物馆都开始利用网络和网络技术对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存储和保护,并积极推进历史资料和文献的数字化。比如,被八国联军烧毁的圆明园,通过数字复原技术将其原本的面貌呈现给大家,并利用网络让更多的人看到复原的全貌,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了解圆明园建筑原本的气势与恢宏,使人们真切地直观了解被八国联军烧毁的圆明园让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时间的流逝,总会出现一些破损、残缺或者腐蚀,这也是历史文化资源保留至今的珍贵之处,尤其是文献资源,在存储的过程中极易受到破坏,使其中的信息、文字受损,造成损失,目前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此外,文献资料的数字化能够使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播,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查阅这些资料,让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蕴为更多的人们所认识和了解。

2.数字化展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数字化展示方式也越来越丰富。3D、4D、VR在电影领域取得了成功,这些技术的成熟让非文字形式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了更好的展示方法,为观看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感官刺激,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历史文化资源。除了这些技术,目前成熟的数字展示技术还有大屏幕投影、触摸查询、地面互动投影、多媒体投影沙盘、电子翻书等等。

(二)互联网+背景下辽宁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

1.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提高市场掌控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欲望和旅游需求越来越旺盛,旅游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旅游开发者固步自封,不去积极接触和了解市场的变化,不去深入了解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就会逐步与社会脱节,被时代抛弃。因此,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获取信息,对旅游市场进行科学的预测与分析,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当然,随着人们出行需求的增强,仅仅依靠现场调查和局部问卷难以对整个旅游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因此,我们需要借助网络的力量扩大调查分析的范围,需要在更广泛的领域建立信息渠道,从而更好地对旅游市场和消费的需求进行分析与评估。例如,自2008年以后,辽宁省一部分旅游较为发达的地方就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旅游市场和旅游需求进行分析,并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全部都整合到互联网中,很多信息来源是持续跟踪和调查的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分析对信息准确性的要求。

2.建立数字博物馆,保护历史文物

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珍贵历史文物与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大多数是通过博物馆实现的,这也是很多历史文化旅游开展的基础。因此,应该积极加强互联网技术与数字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建立现代化数字博物馆,最大限度地保证历史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和原生性。以沈阳故宫为例,近年来该项目的旅游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资金都用来进行博物馆建设及其数字化改造,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首先,对文物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最大限度保存其原貌;其次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与宣传。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上,数字化的改造使珍贵的历史文献得以长久、无损保存,这是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与传承责任。此外,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对其进行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宣传效果。

3.网络化传播

与传统传播手段比较起来,网络不仅具有更新的传播理念,也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能够为信息接受者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传播媒介在20世纪和21世纪发生了几次革命性的变革,就21世纪网络媒体的变革来说,它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传播模式和传播理念的认识,“自媒体”“全媒体”“融媒体”等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近两年网络直播的兴起又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传播和媒体的认知。网络的异军突起,将信息的收集与传播数字化、便捷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大众传播的焦点。历史文化资源信息的扩散与传播应该充分运用网络传播平台,我们要树立新的传播理念,掌握网络传播的规律和知识,借助网络更好地宣传历史文化资源,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的尊重。当前,很多人不仅拥有即时通讯软件,还有微博、博客、微信朋友圈等这些自媒体性质的社交软件,充分利用这些平台进行历史文化资源的网络传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途径。

4.发展旅游O2O,延长文化旅游价值链

电子商务已经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互联网体验,旅游业也必须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积极开展旅游O2O拓展旅游活动的价值链条。就文化旅游来说,在“互联网+”这一个时代风口,开展电子商务,将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起来,具有极大时代意义与时代价值。互联网+旅游文化会带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发展,提升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从而不断提升历史文化旅游的价值。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西方世界看来古老而神秘,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精神将会传播得更广更深,吸引越来越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朋友。从当前来看,辽宁自身旅游业的发展,无论是OTA还是Offline,都只是把线下资源搬到线上来售卖而已,产品照旧是原来的产品,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旅游O2O远未达到完美。未来,需要继续不断创新,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才能将辽宁省的文化推广到更广的范围。

(三)互联网+移动数字文化资源平台建设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1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亿,手机网民所占比例超过90%,手机已成为了我国第一大上网终端。在“互联网+”热潮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终端旅游文化资源平台建设大获青睐。这里我们以辽宁沈阳地区的移动数字文化资源平台建设为例,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说明。

沈阳的移动数字文化资源平台可以“一宫两陵”和张氏帅府等为依托,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充分挖掘沈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版权保护等技术手段,打造“移动数字文化资源平台”,具体包括:虚拟故宫、故宫文物数字出版平台、故宫与满族文化资源数据库、以故宫和满族文化为创意元素的“文创产品开发平台”。

1.“虚拟故宫”平台

“虚拟故宫”是故宫数字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利用高分辨率、精细的3D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在互联网上虚拟出宫殿建筑、文物和人物。游览地图可以显示游客现在所处的位置及在虚拟故宫中的路线图,并可提示有哪些有趣的场所。参观过程提高了参观者的兴趣,使得沈阳故宫博物馆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官感受力。

2.“故宫文物数字出版”平台

本项目首先依托沈阳出版发行集团的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资源,将故宫博物院的所有三级以上馆藏文物开发成多媒体互动电子书,这是由于平板电脑、手机媒体已经成为现代数字出版的必争之地。互动电子书集故宫院藏服饰、珐琅器、书画、雕刻品、漆器、瓷器等多种门类的精粹藏品。

3.故宫与满文化资源数据库

通过出版资源的数据化、结构化、多维化,以沈阳故宫文化资源为接入点,挖掘历史、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实现海量故宫和满文化出版资源在数据库中的聚集,进而合力构建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满文化资源数据库。充分挖掘“满文化”内涵,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提高辽宁文化产业的影响力[3]。

4.文创产品开发平台

平台依托故宫与满文化资源数据库,深度挖掘丰富的满清文化元素,将创意元素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中,研发兼具故宫文化内涵与鲜明时代特点的文创产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另外,按照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还可以建立以“盛京文化”为统一标志的文化符号,建立创业孵化器,通过举办创意创业大赛,发现好的创业人才和产品。

[1] 李烨,张广海.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功能区划研究[J].东岳论丛,2016,37(7):78-84.

[2] 杜淼,刘岩芳,过仕明.我国文化资源整合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情报科学,2013,31(12):141-146.

[3] 潘晓翊.互联网+沈阳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出版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1):16.

猜你喜欢

故宫辽宁资源
辽宁之光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我给资源分分类
雪中故宫
辽宁舰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