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勤人员岗前培训的重要性

2018-01-01孙增生鄂振乾

安全 2018年6期
关键词:烘干机滤网冷库

孙增生 鄂振乾 单 锋

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岗前培训又称职前教育、入厂教育,是一个企业对所录用的新员工进行工作场所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员工从局外人转变成企业人的过程。岗前培训意味着新员工必须放弃某些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适应新组织的要求和目标,学习新的工作准则和有效的工作行为。良好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保障员工个人身体健康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公司业务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这里员工的定义范围,不仅包括公司固有成员,也应该包括后勤承包商所属员工,而后者往往被忽视。本文所报告的两起事件均是由于承包商对新员工入职教育过程中培训内容欠缺、落实不到位,对培训效果没有评价,管理方未对承包商培训加以监督管理等原因导致。一起险些导致人员死亡,一起引起失火。

1 案例一

1.1 餐饮承包商雇员被困冷库高风险事件

某钻井现场餐饮服务由当地承包商提供,2017年7月份新餐饮承包商到岗时井队曾经就餐饮设备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向餐饮公司营地经理予以讲解,并要求营地经理在新员工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8月10号中午,一名新到餐饮公司服务人员到冷库取用冷冻食品,进入冷库后随手关闭了冷库房门,当他想离开冷库时,发现自己不会打开冷库房门。当时户外气温近50℃,雇员仅穿着夏季服装,而冷库内是-18℃的冰冻温度。冷库内没有手机信号,营区内中午很少有人走动,因冷库采用聚氨酯整体发泡建造,保温、隔音效果良好,加之现场其他噪音,所以在冷库内高声呼叫外界基本听不到。情急之下该雇员使用冻肉不停敲击墙壁,20几分钟后,被恰巧经过的人员听到,打开冷库,把被困雇员解救,送诊所检查健康状况未受明显影响,返回工作岗位。此事件被项目部定义为高风险险兆事件。

1.2 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事件发生后立即组织对此事件进行调查,冷库为2015年新出厂产品,冷藏门内侧设有内开门锁装置,并有醒目标示,经测试可以正常使用;冷藏室和冷冻室内均有报警按钮,经测试功能正常,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中的要求[1]。

询问营地经理,此员工到岗时曾进行简单岗前培训,认为开关门是个一看就知道的动作,所以仅口头告知如何开门,未实际操练,而对如何使用冷库内报警按钮未进行培训。

项目部随即把事件及调查结果向相关单位报告,并提出如下要求:对有可能进入冷库的人员全部进行培训,包括开关门和使用应急报警按钮;培训完毕后逐一测试;出入冷库双人同行,一人在冷库外看护;冷库内存放一套棉工衣应急。

1.3 事故原因剖析

(1)直接原因:雇员不会从内部打开冷库房门导致被困冷库内。

(2)间接原因:岗前培训和培训评估不到位,对从冷库内开门及报警过程未进行实际操练,对操作及员工的掌握情况未进行考核。

2 案例二

2.1 洗衣工使用烘干机导致失火事件

某钻井现场洗衣房配备了烘干机,洗衣工在上岗前营地经理曾对如何使用烘干机进行了培训。某日下午洗衣工在使用烘干机过程中发现室内温度明显高于往日,遂向营地经理报告了这一情况,营地经理到现场检查后发现室内温度确实很高(未实测),故停用烘干机,并未发现被烘干的衣物有异常,房间内也未发现烟雾,当地时间是17:30。营地经理在现场准备了灭火器,并要求洗衣工在现场监视洗衣房的状态,一旦发现情况有变及时报告。18:45监视者发现房顶有烟冒出,随即报告,现场其他人员到现场立即对房顶进行拆解,虽未发现明火,但房顶木质材料已经阴燃。

2.2 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阴燃被处理后,安排人员对现场进行持续监控数小时,防止复燃。

事故调查小组第二天对事故进行了调查。洗衣工在前一日的工作中持续使用烘干机近3个小时,烘干设置温度是60℃,烘干机一直工作正常。调查小组对烘干机进行初步检查后发现:被要求每日清理的引风机滤网被一层尘屑严密糊死,而在烘干机的集尘箱上有“每班工作结束后,应清除集尘箱尘屑”的标示,查看使用说明书,也有同样的要求。清理滤网后,加电测试,烘干机工作正常。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责令管理者对如何使用烘干机进行再次培训,要求洗衣工每天清洗滤网,并记录,同时在烘干机上方屋顶处安装温度报警器,一旦房顶温度超过预设温度将直接切断烘干机加热电源。

2.3 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烘干机产生过多的热量在木质屋顶积聚导致阴燃。

(2)间接原因:洗衣工未按照要求及时清理引风机滤网尘屑,导致烘干机顶部被加热后的空气,不能顺利被引风机吸引进入烘干机干燥衣物而上升积聚在屋顶;烘干机设计存在问题,即滚筒内放入过多的衣物或滚筒舱门密封条失效均可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培训和监管不到位,即对雇员如何使用烘干机,如何清理滤网仅进行了简单的口头培训,无相关日常检查程序,导致引风机滤网堵塞而没有及时发现。

3 讨论

承包商是由企业雇佣来完成某些工作或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单位[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被派遣劳动者也应当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同时要求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甲方虽然和乙方签订了HSE管理协议,但往往是以包代管,包而不管,尤其是对于非主业的承包商更容易疏忽。

承包商的商业运作特性决定了利润最大化是首要要素,往往使得安全管理投入不够[3]。为此作为管理方必须加强对承包商的监管和审核以确保承包商履行其职责,如现场的安全健康管理、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等,实现PDCA的闭环管理,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HSE业绩。

案例一的事件在影视作品中曾经出现过[4],在现实生活中也偶有报道[5]。这一事件的发生再次验证了墨菲定律的存在:“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活动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常被人错误理解为“不会发生”。然而这种错觉淡化了人们的安全意识,从而却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6]。此事为例:井队认为餐饮服务相对简单,发生事故的概率很低,从思想上没有重视;专业服务公司的营地经理也认为,开门操作非常简单,而且已经口头告知;雇员认为,开关门是日常行为,冷库门也应如此,在执行过程中诸个环节的省略,所以意外、小概率事件就发生了。

案例二中虽然初期也对雇员进行过培训,但培训效果如何,执行效果如何,都未再有人去跟踪检查。雇员不知道不清理滤网的风险,营地经理对雇员培训不到位,而且也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查,更没有给雇员制定标准操作程序,井队没有对后勤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于是小概率事件又一次发生了。

4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承包商在生产经营单位的运营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活动已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多方面,直接影响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但承包商为降低成本,多就地招聘人员,随意性大,岗前培训工作容易被忽视和不够专业不够到位,常使得从业人员劳动技能低下,安全意识不高,增加了现场管理的难度。

加强承包商管理,避免以包代管,既是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管理、控制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风险、搞好安全生产的现实需要,也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律责任。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50072-2010 冷库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 刘强,张海峰,张世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3] 范岩俊.油田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5,15(2):50-52

[4] 宁浩.疯狂的赛车[Z].北京:北京电影制片厂,2009

[5] 燕赵名城网.险!冷库差点冻死人[N/OL].(2014-9-18)[2018-2-23].http://sjzntv.cn/news/fz/2014/09/2014-09-18192812.html

[6] 纪婧.墨菲定律对安全管理的启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201

猜你喜欢

烘干机滤网冷库
核电厂常规岛主给水泵滤网的失效分析和改进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善良不会被辜负
自动足部烘干机的设计
太阳能藏毯烘干机的研制
EraClean TOWER空气净化器
如何选购粮食烘干机
明阳:瞄准中国烘干机高端市场
凝汽式汽轮机二次滤网故障分析与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