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本土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利用
2018-01-01苗林奂
苗林奂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2017)指出:“充分发掘并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可以说,本土资源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最重要、最鲜活、最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对于改善高中思想政治课、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鞍山本土资源概述
(一)鞍山本土资源的内涵
本土资源是一个外延非常广的概念,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总称,它包括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山川河湖和矿产储备等自然资源,也包括历史文化传统、名胜古迹、人物、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等众多人文资源。本土资源是居民个体或全体对所生活的故土家园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物质和文化财产的总称。本文中思想政治课本土资源指的是本地历史传统、地理面貌、人文情怀、生产生活、经济政治发展等所有资源的总和。鞍山本土资源是鞍山地区对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教学中所需要的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是小学、中学和高中课程设计、教材编制、教育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涉及课程开发过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的统称。鞍山本土资源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包括鞍山地理位置、本地富有的矿产、自然资源等,也包括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传统的千山文化、远古人类文化,也包括经过传承和发展的岫玉文化、家庭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社区文化等,也体现为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前景等理想和目标,既可以是传说故事、名人轶事,也可以是现实中的劳动模范、道德楷模和普通百姓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二)鞍山本土资源的特点
1.独特性
鞍山本土资源是鞍山地区独有的资源,能够凸显鞍山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情怀,是基于历史文化传统而发展起来的特殊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其中,鞍山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所具有的考古学资源和唯一的千山文化、玉佛苑独特的玉佛文化、共和国工业长子的鞍钢文化、汤岗子疗养院的理疗文化等,这些资源是鞍山人民血液中的基因,不会因为岁月变化而抹去记忆,永远深植在鞍山百姓的心中。
2.多样性
鞍山具有丰富多彩的地方本土资源,可以称得上博大精深。在本土资源的内容上,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生态资源等;在表现形式上,有以家庭形式呈现的家庭文化资源、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资源、社区治理中的社区文化资源、历史传统中的千山文化资源、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爱国主义资源、以及促进鞍山经济文化向上发展的时代精神、鞍钢精神、雷锋精神、好人精神文化资源等。
3.道德示范性
鞍山的二一九公园、玉佛苑、烈士山、千山、岫岩满族民俗、海城高跷等众多文化领域和资源基础,都为鞍山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提升道德的精神文化资源、推动创新的时代精神资源等,这些融入了鞍山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时一世的本土资源,对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鲜活的示范性和直接性。
4.持续发展性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很多东西随着时代变迁以新的形式出现。但是,无论时空怎样转变,有些内容和赋予的精神层面的寓指是经久不变的。无论是考古发现的古人类遗址,还是名山大川等大自然瑰丽风光,亦或是名人骚客留下的足迹。能够发生变化的是鞍山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会随着国家发展的步伐而越变越好。但是,其中表达的中国梦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是不变的。在不变与向好的可变中,鞍山本土文化传递着历史和时代所需要的改革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将激励着鞍山人民奋发图强,争创辉煌。
(三)鞍山本土资源利用的意义
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1]。本土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场景入手,使所学内容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通过本土资源的融入和塑造,可以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发挥本土资源的重要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改变以往把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信息资源发布的唯一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学生凭借日常生活中或者是父母言传身教中蕴含的本土资源,使自己能够在资源平等的基础上与教师展开对话,引发教育共鸣,增强教育效果,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斗志。
2.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向来在学生心目中比较枯燥无味,教师如果能够通过日常搜集和鼓励带动学生共同搜集与讲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鞍山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方面的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反馈给学生,必将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授课中,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资源以辩论或者朗诵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掌握。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情感。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知识传授,更在于情感熏陶和价值观传承。本土资源是以文化载体的形式存在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价值理想,通过本土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堂,让学生通过本土资源这个表象,获得对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的理性思考;通过对现实成就的弘扬,凝聚全体学生对鞍山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和力量;也可以通过现实的走访和实践,让学生体会中国梦一定是通过双手实干出来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感受有温度的历史和现实巨大成就的过程中,学生会升华出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从而油然而生文化层面对乡土文化的感性和理性回归,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鞍山本土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笔者对鞍山市内几所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笔者采取了访谈的形式,并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开展。在学生调查问卷环节,分别设计选择题和问答题。通过实际调研,主要了解思想政治课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鞍山本土资源认知情况和课程资源利用现状,掌握教学过程中师生对本土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鞍山本土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是利用效率偏低。从教师层面看,没有主观积极性去深入开发鞍山本土资源,从而也就无法对鞍山本土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和整理,也就无法在课上针对具体的章节达到本土资源融入课堂的实际利用。从学生层面看,学生在认知上普遍消极,基本上不关注本土资源在课堂中的展现状况。师生对本土资源在课上采取漠视的态度和不充分的认知,造成了本土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
二是利用形式单一。鞍山本土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在思想政治课的实际利用中仅仅作为教学内容很小的组成部分,教师只是一带而过地提及到,而没有充分地研究其历史和现实,更不用说探索实践层面的考察和利用。
三是利用效果不佳。在本次调研中,本土资源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心目中不明显,甚至被忽视;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也限制了本土资源的实际利用,导致利用效果不理想。
(二)鞍山本土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1.双主体地位缺失
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出来。人的认识往往是直观生动的感人,思想政治课教师仅仅凭借课上语言描述,还不足以打动学生,需要教师收集、整理身边的本土资源,并把他们做成精美的教学课件,配上优美的文字和动听的音乐,这样让学生能够赏心悦目,自然就达到了教育效果。学生在本土资源利用上的主体位置缺失。通过学生对鞍山本土资源的态度、本身是否是本土资源的主体和课前课后是否搜集和复习本土资源的资料的回答综合来看,很多学生并没有将自己作为本土资源的主体,很多学生对此问题认识上还不是十分清楚。
2.系统认识不足
在对鞍山本土资源利用的认识问题上,无论作为教育主管行政部门,还是作为学校领导层,以至于教师本身,都对此缺乏系统的认知。虽然国家在推动新课改方面已经发出了号召和制定了顶层设计,即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但是,在本土资源利用问题上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指导性意见,这导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处在观望状态,既没有引导地方的本土资源利用的压力,也没有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这导致自上而下的被动效应。作为学校领导层也就不会再这方面采取措施,导致学校既不提倡、也不反对教师开发本土资源,完全把教师陷于被动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师虽然对授课的资源十分了解,但是对本土资源认识的不是很全面。由于从上至下在认识层面不到位,导致本土资源利用在思想政治课上失踪,以至于失声。
3.支持力度不够
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对鞍山市思想政治课本土资源利用问题上缺乏足够的支持力度。通过调研发现,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对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即使对教师采取培训,因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缺乏,加上这项工作需要教师大量的时间和实践,也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从学校层面看,学校也不可能对本土资源开放投入资金,学校主管领导坚持将做好教材方面的授课才是硬道理,让学生掌握升学知识才能取得升学率上的提高,在学校资金和教师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本土资源开发就显得可有可无。家庭对本土资源利用的支持力度不够。家长们始终认为,孩子太小,需要精心培养,至于更多地到社会上去锻炼,无论是家长的时间还是精力都不允许。
4.评价导向弱化
社会方面的评价标准单一。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生个人,甚至是教师,都把取得高分数作为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样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才是硬道理,至于思想政治课堂上本土资源加了多少,并不能从直观上影响学生的政治课成绩。因此,只有国家在升学选拔上更加注重素质和能力,才有可能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想把教育做出特色,做强做大,必须结合实际开展调研,深入分析将本土资源融入校本教材的益处,并从财政拨款和职称考核上做文章,给教师更多的空间和更多的帮助,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制定合理的思想道德考核指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鞍山本土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利用的对策
(一)激发资源利用的双主体能动性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复数的主体,他们把教育资料作为共同客体,与教育资料构成‘主体—客体’的关系[2]。”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作为教师主体的人对作为学生主体的人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因此,只有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都能在思想政治课上利用本土化资源,实现双主体的积极参与,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家长要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孩子的主体能动性。作为鞍山人,家长有义务也有责任去教育子女热爱自己的家乡,通过自身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多带孩子了解鞍山的历史风貌,能够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吃透本土化资源的教材,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教师在开展本土化资源融入课堂过程中应吃透教材和本土资源的相应关系,这不仅体现在本土资源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和延伸,而且体现在本土人文精神和教材所弘扬的政治觉悟、道德要求、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一致性。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多样化引导,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开展课外自主体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
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与哲学部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的人生价值为实际课例,教师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出鞍山本地在学雷锋方面的人物和团队有哪些?
学生对这方面比较了解,异口同声的说是郭明义及其爱心团队。教师引导说,除此之外还有爱心爸爸郑安红、道德模范冯志国以及孙宝江爱心志愿者团队、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团队等。
播放郭明义事迹的微电影之后,教师介绍:郭明义作为鞍山土生土长的人,不但在部队服役过程中表现优秀,回到地方后同样发挥了一颗螺丝钉的作用,祖国需要他到哪里,他就出现在哪里。在齐大山矿区,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在鞍山的大街小巷,流传着他乐于助人的佳话。作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劳动模范和道德楷模,郭明义先是通过一个人的努力,利用献血和做好人好事,得到人们关注,随后经过鞍钢集团的支持成立了郭明义服务小队,带动全鞍山人民在学雷锋树新风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
问学生,据统计,郭明义到2010年上半年就已经累计献血6万毫升(其中3万毫升是捐献血小板而献的全血),作为鞍钢齐大山矿的矿工,郭明义这样做到底值不值?
学生回答:值,因为救助了那么多需要救助的人。
教师引导:对,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除了要面对生存,解决自身吃穿住用行的问题外,也伴随着这样一个问题:我的价值是什么?
通过学生讨论,引出本次课题,并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感受物质的价值和人的价值
千山作为鞍山和全国的风景名山,相信绝大多数同学去过,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资源,佛教和道教就是它蕴含的文化价值体现,因此,千山是名山大川的代表。
问学生:那千山所蕴含的价值和人具有的价值是一回事吗?这二者区别在哪里?
引导:不同,价值是物质对主体(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因为千山本身没有需求,而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发现者和享受者。
哲学上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具有的积极意义,该事物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人的价值作为本课的重点,从两方面讲授:
一方面,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这是人的价值,因为在社会中,一个人需要他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活,因此,一个人也应该通过自己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就像郭明义,不但通过献血这样具体的行动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而且通过树立榜样,为其他人提供了精神食粮。
另一方面,人通过劳动和创造,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同时,自己也得到相应的报酬,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实现自我的满足。例如,郭明义,他深受雷锋精神的鼓舞,励志干一行爱一行,因此,无论在部队养猪还是复原后到鞍钢矿山,都能坚守岗位。但是,郭明义认为自己活着就要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因此,他义务劳动、帮助孤寡老人、无偿献血,签订捐献人体器官的协定等等。社会认可郭明义的行为,国家表彰郭明义的义举,郭明义认为这是他一辈子不后悔的事情。
(二)探索资源利用的有效载体
思想政治课要通过教育载体来实现。只有采取合适的载体,才能传递出教师想要表达和期望学生掌握的知识。在推进思想政治课本土化资源利用问题上,教师要尝试探索行之有效的载体,才能实现教育目的。在班级建设上,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与班主任积极配合,组织学生在出版报和订阅班级读物时,要尽量体现鞍山本土资源特色;在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开设课前五分钟演讲和课上辩论比赛等,让学生针对鞍山本土资源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在校园多媒体利用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与校团委密切配合,无论校园广播还是网络平台,都要推出有关鞍山风土人情的栏目,并开展互动栏目和有奖征集栏目,让学生对本土资源产生兴趣;在校园橱窗布置上,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参与其中,要凸显鞍山厚重历史文化的内容,同时,要宣传能够体现鞍山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的内容,等等。
(三)构建资源利用的评价标准
在思想政治课中引入本土资源教育,需要各方给予教师和学生以积极客观的评价,让师生没有思想负担的开展相应的活动是取得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条件。无论家长、学校还是社会,要以包容和积极的态度对待本土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不要把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指标。社会舆论营造上,无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在宣传时,多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弱化升学率;在弘扬新时期教师楷模上,要弘扬那些能推进本土化资源进课堂的好教师。学校在评聘指标上,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综合考量那些始终在推进本土资源进课堂的教师,在奖励机制上重点倾斜那些带头推进本土化资源进课堂的教师。同时,学校在团队建设上要给予政策和支持。
(四)强化资源利用的政策保障
要加强人力保障,要加强鞍山本土资源利用的队伍建设,没有持续、稳定的思想政治课本土资源利用队伍,是无法将这项工作开展下去的。思政课教师本身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专业素养,熟悉新课标的构建目标,只有建设一定数量的思想政治课本土资源利用的教师队伍,才能推进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相关人员队伍建设,思想政治课只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门,无论历史课、语文课,还是地理课、生物课,等等,都可以充当本土资源利用的人员。要加强经费保障。在实际利用过程中,经费是关键因素,只有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校有资金支持,才能推进本土资源的利用和运转。要加强制度保障。学校要加强本土资源利用的内部环境建设,在本土资源利用的规章制度、实施方案、考评办法、资金使用办法上进行设计,保障本校本土资源利用的程序性、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