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德莱塞《美国的悲剧》之美国梦幻灭解析
2018-01-01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河南安阳455000
郭 竟(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河南安阳455000)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深刻地揭露并批判了他所处的美国社会现状。《美国的悲剧》通过描写主人公克莱德追逐梦想的故事,把美国底层群众的生活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来。“克莱德的悲剧不仅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美国的悲剧。”[1]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美国经济刚刚复苏,追求财富和权力是人们共同的梦想,拼命追求金钱利益、物质享受而无视道德的束缚在整个美国社会弥漫。《美国的悲剧》这部作品运用朴实而犀利的言辞,为我们再现了镀金时代的美国,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虚伪的美国梦。
《美国的悲剧》作者西奥多·德莱塞是20世纪初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的一个贫困家庭,受经济条件所迫,德莱塞年轻时干过很多工作,比如洗碗工、洗衣工、收银员、验票员等,这些经历使他与美国社会的底层群众有亲密的接触,并由此产生了深刻的感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积累了素材。他的作品《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天才》以及代表作《美国的悲剧》,都描写了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现状,深刻揭露并讽刺了繁荣经济下沦丧的道德和腐败的社会。作品中,现实主义风格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丰富的人生阅历,鞭辟入里的言辞,曲折动人的情节都为他的作品锦上添花。
一、克莱德的梦想
(一)梦想形成
主人公克莱德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母依靠带领孩子们唱圣歌和别人的施舍度日,生活困苦不堪。克莱德从小就生活在他人歧视的眼光之下,饱受欺凌。正是这种生活环境导致克莱德很自卑,非常羡慕那些家庭富有的孩子,希望能像他们一样拥有可观的收入、体面的服饰和高雅的生活。他开始努力去赚钱,直到进入戴维森大饭店做服务生,第一次接触到了富人的生活,使克莱德大开眼界,生活观念也由此转变。此时,他对金钱的欲望主要表现在:第一,金钱可以改变自己的形象,使自己获得一定的自由,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来装饰自己。第二,他对那些肆意挥霍的富人非常羡慕,接触到这些人之后使他对金钱的渴望更加强烈。第三,生活观念上的放纵,在戴维森饭店接触的朋友使他更趋于享乐,从最开始的腼腆羞涩蜕变为情场高手。克莱德的这些经历体现了他追逐金钱的梦想雏形开始形成。
(二)逐梦历程
当克莱德接触到塞缪尔·格里菲思先生并在他的工厂开始工作之后,才在真正意义上接触到上等人的社会。克莱德虽然受到了格里菲思一家的冷遇,但他凭借和塞缪尔·格里菲思先生的亲属关系,在工厂里取得了一定地位。克莱德当工作不顺利的时候,便开始寻求工厂里漂亮的女工来弥补感情上的空虚,并由此结识了罗伯塔。二人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一直不敢公开恋情,克莱德利用罗伯塔的真情使她彻底献身于他。但克莱德对罗伯塔的感情仅限于情感上的安慰,当他遇到举止优雅、生活富裕的桑德拉小姐之后,立刻将全部的目光投向桑德拉,对罗伯塔百般搪塞隐瞒。他竭尽全力周旋于两个女人之间,对罗伯塔的感情越来越淡薄,而对桑德拉的追求则越来越狂热。此时的克莱德,内心对财富以及享乐的追求愈发狂热,最终他决定抛弃已经怀孕的罗伯塔,并设计使其溺水而亡。克莱德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随着其与财富、权力的接近,导致他的内心世界越来越黑暗,妄图通过攀附富人取得成功,实现梦想。克莱德的不择手段,不顾道德和良心的谴责,道尽了当时美国社会人们追求财富和享乐的歪风邪气。
(三)梦想幻灭
当罗伯塔溺水而亡,死亡证据被逐一揭示出来后,克莱德最终因故意杀人罪而被控告于法庭之上。如果说法律对克莱德的惩罚是正义、公道的,而对克莱德的审判却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权力角逐的手段。梅森法官和贝尔纳普议员根据自己的利益所需,将克莱德案件无限制地扩大化,一个极力搜罗克莱德犯罪的证据,一个竭尽全力掩盖克莱德的罪责。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不惜捏造证据和事实来掩盖案件的真相。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克莱德案件审理的结果如何,他都将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当然,克莱德最终倒在了这些所谓的公正的法律面前,他终是没有能力为自己辩解。克莱德的死宣告了他梦想的彻底幻灭,这也标志着美国所谓的公正、民主、自由的法律彻底被社会上弥漫的权力欲望和金钱至上观念所侵蚀。
二、梦想幻灭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从社会背景来看,克莱德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工业革命后的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美国人将财富和权力视为一切,人们不择手段只为获取财富。社会的贫富差距太大,穷人生活困苦,狂热地追求上层社会的生活;富人则高高在上,鄙视一切。整个社会道德观念的进步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贫困百姓的生活,还是上层社会富人们的生活,都处于畸形发展的状态。
从家庭背景来看,克莱德从小生活窘迫,受人歧视,这使他对富人的生活极度向往。父母对宗教的痴迷,并没有让家庭的经济状况好转,这就使得克莱德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极为厌倦并绞尽脑汁想要脱离这种生活。布道生活使得克莱德一家居无定所,孩子们所受教育非常有限,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社会,当然也见惯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拜金观念、享乐思想更是自小耳濡目染,渗透其灵魂。
从社会制度来看,当时美国已进入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维护垄断资本家的利益,对贫苦百姓来讲很难做到公平公正。虚伪的民主制度和不公平的司法制度是整个悲剧的根源。克莱德在接受审判时,并没有受到所谓的公正、民主的审判,当权者只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竭力扭曲事实,把克莱德案件作为选举赌筹,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弊端和矛盾。在这样的制度下,克莱德很难得到公正的审判,这也是他悲剧造成的必然原因。
(二)主观原因
从心理上讲,克莱德迫切希望拥有财富的梦想,因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很难实现,所以只能靠攀附权贵的捷径去追求梦想。在逐梦途中越是接近财富越容易迷失自己,欲望的强烈使他逐渐丧失道德底线,最终被所谓的梦想冲昏头脑,设计陷害罗伯塔而坠落人间地狱。
从道德上讲,克莱德从小受教育程度低,只看到了富人们享受生活的物质方面,以致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道德一步步沦丧,直至泯灭人性,杀害怀孕女友。克莱德的梦想正如当时所有的美国人一样,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寻求捷径,道德沦丧,受到社会风气极大的影响。
从个性上讲,克莱德是一个自私自利又野心勃勃的人。当他得知不幸的姐姐怀孕被人抛弃之后,并没有尽全力来帮助她,而是欺瞒父母兄妹,自己在外胡作非为、纸醉金迷,勾搭漂亮姑娘寻欢作乐。更为自私的是女友怀孕后,他为追求家境富裕的桑德拉小姐残忍将其杀害,这一切都说明了克莱德人格上的扭曲。此外,克莱德不安于清贫的生活,时时刻刻做着拥有巨额财富的梦想,不是靠个人的奋斗,而是想方设法攀附权贵来获取财富,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道德和灵魂,最终倒在了逐梦途中。
三、影射美国梦
美国梦是美国人的信仰,既反映美国人的价值观,也体现了美国的民族精神,是所有美国人对自由、民主、公正的追求。他们坚信在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人人机会均等,只要勤劳、努力便会获得实现梦想的机会。美国梦“作为美国人民的一种精神追求”,“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美国历史的进程在总体上是一致的”[2]。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梦源于殖民主义时期,一批被迫害的清教徒从英国逃亡到美洲,开辟了新大陆并建立了美国,从而形成了追求民主、自由的美国梦。但是,当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美国梦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人们一味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风靡一时,人们最初所追求的美国梦也因此而彻底扭曲。人们在逐梦途中更趋向于寻求捷径,一夜暴富,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大利益。尤其在工业革命之后,奢靡之风盛行,当初所倡导的自由、民主的美国梦被彻底扭曲,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高官富豪,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掩盖了腐朽的道德和社会风气,美国梦成为维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幌子,而文明和道德被肆意践踏。资本主义制度维护的是垄断资本家的利益,对于贫穷的平民来讲,民主和自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仍然受到了资本家的剥削。在《美国的悲剧》一书中,克莱德作为平民代表,和广大美国民众一样,渴望获取财富和社会地位,但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一步步沦陷,在逐梦之旅中被彻底毁灭。“克莱德的悲剧就在于他对于欲望的追逐。他的欲望越多,追逐得越紧迫,悲剧感就越强烈。”[3]克莱德是当时千千万万美国青年的典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在美国这片资本主义的土地上,很难成功地孕育出自由、民主、公正的美国梦之花。因此说,“《美国的悲剧》正是‘美国梦’的破灭的反映。”[4]
四、结语
镀金时代的美国完全背离了最初源于清教思想,倡导公正、自由、平等的美国梦,而追求金钱至上的美国梦,导致了社会经济发展和道德发展的严重脱节,最终美国梦在这个时期幻为泡影。《美国的悲剧》以一个普通美国民众为素材,为我们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真实的现状,以主人公克莱德的命运来影射当时美国人的逐梦历程和社会道德,告诫人们公平、正义的社会是需要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道德品质来支撑的,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经济发展和道德发展并驾齐驱。脚踏实地,勤劳奋斗,才能帮助人们实现梦想,如果无视道德理念,让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奢靡之风盛行,为追求财富和地位而不择手段地寻求捷径,那么只会在逐梦途中越陷越深,最终沦为金钱和权力的奴隶,梦想也终将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