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教学活动在小学品德课中的设计和运用
2017-12-31谭素玲张国坚
谭素玲 张国坚
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把人类积累的丰富文化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才能、智慧、品德与素质,促使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教育的内化不能靠强迫,而是要通过个体的体验活动才能实现。在教育活动中,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没有内化就没有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体验”为核心把教育目标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课堂中的应用十分有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的科学定义
人的学习过程分成两类:一是左脑式学习,另一类是右脑式学习。
左脑式学习就是我们过去很多年学校教育的特点,就是老师传授很多现成的理论和知识,让同学们记熟会背;而右脑式学习则是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左脑式学习重理论,而右脑式学习重实践。所以,体验式学习也可以被看作是“右脑式学习”。
在国外的教育界,右脑式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科学家与教育家发现,人的右脑的智慧能力比左脑强,一些右脑极度发达的人,常常就是被我们視为有超能力和特异功能的人。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儿童教育家近年来都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右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右脑被有效开发了的儿童才有可能有一个更智慧和更美好的未来。
仔细想一下,那些完全靠左脑背下来的知识或理论在我们离开学校以后,就逐渐“还给老师”了,因为那些“二手”的知识没有经过我们的身体历行,其印象不可能深刻。而如果你曾经学过骑自行车,虽然有十几年没再骑过了,可是当你一骑上车以后,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这是因为,你骑自行车的经验是来自你的身体,是一种右脑式学习,所以,它很难被忘记。
我们的身体是极有智慧的,当一些经验通过我们的身体发生作用之后,它就在身体里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所用。
二、体验式教学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体验式”教学模式最早也被叫作“情境教学”。在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思想里,就有情境教学思想的萌芽。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著名的教育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被认为是现代教学论正式诞生的标志。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就有情境教学的思想。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而在中国,早在2500多年前,孔圣人就明示了“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这种以体验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可以说是现代“体验式教学”理论的先驱,充分体现了古人的先见与智慧。
三、常见体验式教学形式在品德课堂的初探与运用
(一)操练体验式、实验体验式的设计与运用
操练体验式和实验体验式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切入主体性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操练,在“试一试、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的第一课时《我们的学校生活要这样》时,为了实现“能在大人的督促下,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生活的习惯。”这一教学目标的小目标“教会学生简单的值日劳动方法”,我们设计运用了“操练式”教学活动:
1.请平时做得特别好的小组长示范劳动(擦黑板、擦桌子、扫地、装垃圾、倒垃圾、摆桌椅)。
2.看书本附页P62纠正错误的劳动方法。
3.老师再示范标准的劳动方法,请平时最不会劳动的几个同学跟着老师做一做。
4.在班级进行“劳动小能手”的评比,每个月评比一次。
没有絮絮叨叨的说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讲得再多也是云里雾里,“操练体验式”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动手操练,获得最直接的体验和技能。
(二)表演体验式、情感体验式的设计与运用
人们常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冷”和“暖”尚且不能言传,“爱恨恩怨”等更复杂的情感又怎么可以凭空说教呢?所以在品德课上,情感的熏陶、是非的黑白,说理有时是说不通的,还是重在体验。
对小学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想法,再者,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性格迥异的个体,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去设计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品德学科是一门社会性、生活性、综合性学科,品德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局限在四十分钟内是不可能的,更不能在这四十分钟内不停地说教,而应课外课内相结合,利用一切可能的素材,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年纪尚小,对历史事件、社会动态、英雄人物以及领袖人物知道甚微,单凭课堂上教师的传递,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上网、调查访问、看影视录像来熟悉相关资料,通过课外实践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进入课堂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情感才会从实践到认识中得到飞跃。
本文为广州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科研小课题“设计和组织体验性学习活动的研究”(课题立项编号:sxp2015061)成果之一。